APP下载

当代社会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新特点探析

2016-11-24岳海华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特点就业大学生

【摘 要】 文章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特点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看重未来发展前景,择业取向偏重于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或城市工作;二是大学生就业时具有新的心理特点;三是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比例将逐年上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新特点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西安作为众多高校的聚集地,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根据本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统计,发现在社会经济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一、特点之一:看重未来发展前景,择业取向偏重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或城市工作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择业方向,对毕业生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调研。即:毕业后最想去的工作单位?毕业后想去的城市是哪里?毕业后是否愿意去西部?是否愿意到村镇去?

调查发现,毕业生最想去的单位是国企,也有部分倾向于外企,毕业后,部分学生愿意回家乡工作,有近一半以上学生愿意到西部工作,沿海发达城市也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首选,但是将近82%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只有不到10%的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从调查问卷来看,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特别是女生,按比例来说女生愿意去农村就业的比男生少10个百分点。而愿意到西部支教或者西部就业的人数远比想象中的高很多,这是因为不少学生出生在西部,加上西部并不代表的是农村城区,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重走丝绸之路等项目启动,国家大力发展西部经济,西部城市发展也是后起之秀。但沿海地区城市发展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多数学生还是愿意到沿海城市就业、择业。无论是与国际接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发展程度,都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说到沿海城市就业成了毕业生的首选。

许多大学生填表时,倾向于外企。调查问卷显示,他们认为外企锻炼的机会更多而且薪水丰厚,所以外企一直受到毕业生的青睐。相对而言,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乡镇企业、技术工业、科研教育组织等等,这些单位的吸引力较以前相比大大减弱,但仍有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政府机关单位。分析认为,很多人认为公务员是个体面的工作,而且相对稳定。“技术企业”排在了第三位,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与我国的国情有关,与国家政策也息息相关,国家鼓励发展科技型人才,高新科技企业也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企业待遇有了大步提升。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已不是毕业生们的首选,排名第四,但仍然是吸纳广大大学生的主要力量。

有许多原因都影响着毕业生的择业取向,比如:家庭教育、父母职业、家庭收入、亲戚职业、市场经济状况、社会市场需求、个人能力、理想、抱负、爱好等。

二、特点之二:大学生就业时具有新的心理特点

1、毕业生择业存在好高骛远和盲目从众的心理

时代在发展、市场在变化,毕业生的择业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他们的就业观念更为开放,就业思路更为开阔。而现代大学生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不足,往往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分析,从自己的素质、实力、个人特点、能力、兴趣爱好出发做出决定和计划。在就业择业时,能否从事固定工作已非首选条件。毕业生虽然对目前的就业形势、难度有所了解,但缺少对国家就业政策和形势的深入分析和对自我的清醒定位。绝大部分学生愿意去收入高、工作稳定的沿海大城市去工作,尽管一些偏远的地区和教学、科研单位急需人才,而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不愿考虑去偏远地方就业,有业不就。

2、能力不足

现代大学生的单独作业能力不高,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高。

3、择业能力水平不高

现代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客观、系统和科学的认识,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绝大部分学生的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去艰苦的地方工作,不愿意到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去工作,不愿意到基层学校去工作。

4、在择业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

现代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有很大的畏难情绪。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思想上依赖父母、亲戚、老师和学校,对自己的素质和竞争能力水平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就业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境地。

三、特点之三: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比例将逐年上升

目前,大学生毕业时主要面临三种选择:就业、继续上学(包括在国内、国外上研究生)或自主创业。到底是考研还是工作?这是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面临的问题。现代大学生的考研原因大致分为三个原因:一是升学的惯性。十几年的学习生活,让很多大学生对升学刻骨铭心,读研是每一个学生心中的梦想,如果不读,会成为一种永恒的遗憾。二是就业的压力。本科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读研已成为很多大学生逃避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三是待遇上的差别。与本科生相比,无论是在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上还是在工作待遇上,研究生都明显占优势。更重要的是,这种趋势在近几年之间不会有很大变化。

毕业生在做出这种选择前途的决策时,毕业生的父母及其家庭的情况对其选择会有一定的影响。父母职业等级越高,毕业生往往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也就是说,积累了一定社会资本的家庭,有能力为子女继续求学提供稳定的经济资助。也就是说社会资本影响学生的就业意向和求职行为。这一部分学生在家庭的影响下,下定决心一定要继续深造,即使今年没有考取,学生们也会选择不就业,尽全力复习一年再考。

除此之外,走在中间的学生也很多。考研和找工作其实并不矛盾,首先是时间上,考研在11月份左右,春节前,而招工的黄金时间在来年开春三月份,若考研没考上,那么可以一个夏天都用来找工作,况且考研的过程也是锻炼学习能力的过程,只会收获更多。所以爱学习的学生最好能把考研和找工作结合起来。如果你念大四,如果没有准备考研,其他人会说你没有品位;如果你上大四,而你又没有准备找工作,其他人会说你不聪明。所以,最合理的就是能够把考研和找工作兼顾起来,即使没考上,还可以在考完之后,加入找工作的大军。这样,无形中又加大考研这支队伍的力量。

目前,我国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社会一直存在着就业难,找不到工作的问题。然而,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也绝非一片黯淡,只要正确分析和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抓住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新的特点,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必能拨云见日、柳暗花明,纵横在广阔职场的天地之间。

【参考文献】

[1] 车婷婷.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导向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01.

【作者简介】

岳海华(1978-)女,陕西大荔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新特点就业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传播格局演变
电视新闻播音语言的新样式和新特点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