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平台实现产学研创新协同路径选择

2016-11-24罗兰芳

三明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产学研协同

叶 宁,罗兰芳

(1.三明学院 管理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2.网络商务技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三明365004)

高校平台实现产学研创新协同路径选择

叶 宁1,罗兰芳2

(1.三明学院 管理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2.网络商务技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三明365004)

产学研合作是经济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产学研创新协同效应是产学研发展的立足点。由于传统产学研平台的固有交流渠道、合作模式和配套服务等方面缺陷,产学研合作的政府导向明显,校企机构和社会组织力量不能较好进入和服务,对科研管理和技术创新形成阻滞。产学研合作应在平台创新过程中紧密结合网络和高校优势,有效利用高校在全面产业知识、技术、人才和网络方面条件,以较快地实现平台搭建和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

产学研;网络平台;创新协同;区域经济

产学研合作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结合产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创新,进而带动产业发展、科研能力提升以及教学目标转变的科技创新模式。产学研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推动力,能够整合社会资源,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1](P3)在经历较长时间发展后,我国产学研活动已形成全国开展与较全面产业覆盖的趋势,项目规模和合作数量居于世界前列。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的科技研发投入达1.3万亿元,高科技产品出口额达6 500多亿元,技术市场成效额达8 700多亿元,见图1。我国产学研创新协同已进入高速上升轨道。与合作规模和数量的快速发展情况相反,现有产学研合作内部质量仍有待提升,支撑现有产学研生态系统的传统平台的固有问题,

影响了对接渠道、合作方式和配套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对区域创新和产业协同产生了阻碍。随着互联网+和平台管理的发展,区域经济创新和协同管理方式倾向网络平台的横向结合趋势更加明显,但在传统平台缺乏全面产业覆盖和充足知识人力情况下,网络平台与高校相结合成为选择。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是一个基于信息传递、共享和分担的协同机制,信息在上中下游的合理协同传递必然会极大增强工作效率。[2](P4)因此,在产学研平台中纳入高校与产学研的高度契合能力,适应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环境,进行网络化创新协同平台构建,是当前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最优选择。

图1 2010-2014年我国科研投入与产出情况分析

一、产学研平台发展现状

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迅速,不同类型的合作模式快速发展,项目合作已深入各产业内部并向产业链终端延伸。但在现有产学研活动中仍存在表面化和形式化问题,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间“点对点”项目合作较为常见,匹配产业链进行创新的机制仍较少,从发展战略、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P2)产学研协同关系拓展是当前最为迫切课题,这一关系的发展需要契合的平台协助,才能够提供内部机制、管理辅助和外部支持等优势条件。当前产学研平台建设中缺乏合理、高效的中介机构来沟通协调,中介资源处于分散状态,行业、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及政府间没有建立资源共享网络,产学研合作各方很难得到中介机构的服务和支持。[4](P16)同时,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呈现出“高产出、低效率”的特点。[5](P33)这类型特殊国情和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产学研支持平台的发展瓶颈,平台升级和改进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信息化可以促进了文化产业、数字内容产业、信息服务业等的快速发展。[6](P101)国际上在这方面开展得较早,先进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应用网络平台作为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方式,其中欧盟、美国和日本在网络平台的构建和运用上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较多我国的地方政府也开始产学研网络化尝试,最常见做法是设立政务性产学研网站和信息平台(见表1),起到一定的产学研对接、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作用,但政务网站运作模式和平台功能不全的问题,仍明显地影响平台效果的发挥。

表1我国现有产学研平台现状分析

二、高校构建产学研网络平台的作用

高校不但是产学研合作的积极参与方,更加是产学研网络化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在高校较好的知识人力、产业专业储备和网络设施条件下,能够较好地满足产学研网络平台构建的各方面要求,以较好地解决传统平台的问题

和不足,实现产学研合作的网络化提升。

(一)克服传统平台对接渠道单一问题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在新技术交易和转移场合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并不完全知道创新成果先进性程度,创新技术也不完全了解市场接受水平,因此存在创新风险和市场风险,高校和企业进入同一创新平台进行协同,就可能克服因信息不对称所产生风险。[9](P61)较多理论研究仍在探索产学研对接与合作的手段问题,当前做法主要是政府主导并提供对接交流渠道,如展会、对接会议和直接介绍等,这类方式提供的时间和空间较为有限,限制了参展(会)项目和机构的数量,参与方在较短时间内也难以充分沟通,大部分项目因此不能从中获益。网络化合作能够缩小地域时间差距,持续信息发布和精确搜索,便利产学研参与各方及时掌握信息动态,扩大高校和其他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与企业合作范围,帮助企业有效地接收消化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10](P11)从科研合作角度看,平台上实时交流、持续服务、数据共享和公平公开的特性,将能够促进产学研更加全面地深入区域和产业内部,企业可以便捷提出需求并与任意选定的科研机构进行对接,科研项目和机构可以快速检索并依据历史记录缩小选择范围,按照关键词定位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目标项目,并通过平台联结高校,确定人才、技术等专业匹配,高效地开展合作。

(二)改善产学研支持人力资源条件

传统平台对政策资金、项目规模和高端技术有明显偏好,在主管部门专业人力紧张和配套服务能力不足条件下,平台对于难度大和成果困难的基础类项目缺乏有效支持,也无力对项目流程进行跟踪,使得传统产学研较难取得实质进展。基于高校的产学研网络平台可以较好地提升当前合作的对接渠道、合作支持和管理控制能力。构建以高校为主导产学研平台模式,由于没有短期的成果压力,更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从而为具有影响力、突破性的技术进步提供理论支持与知识准备。[11](P8)网络平台可以缩小时间和区域差异,吸收各高校在产业专业方向上的人才储备,降低科研人员和师生服务平台的门槛,向不同区域、层次、规模的平台提供人力支持,从而实现小微基础型项目的拓展覆盖以及更准确的流程跟踪、数据交换和成果转化。

(三)促进配套能力形成

传统平台上较多项目在达到签约阶段后,科研活动就只是内部行为,其他参与方只能作为资金供给者,对科研进度了解不足并对成果转化也缺乏介入。由于传统平台难以克服时间区域分散性问题,因此成果数量规模效应较难形成并促进相关配套服务的产业化,而大多企业也难以获得有效市场信息和沟通支持,且单独的第三方服务成本极高,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了合作成果的推广转化,产学研市场难以完善和发展。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融入市场、实现产学研合作不同主体之间的市场化运作是协同发展的关键所在。[12](P49)基于高校在专业服务能力上的较完善储备,通过在网络平台有效对接各层次需求后,专业对口的高校则可以辅助合作交流并提供配套服务,使得科研成果的初始市场接受率和平台运行机制得以完善。

(四)降低网络平台成本

全新产学研网络平台的构建会对社会资源提出较高要求。据统计,我国政务网络投资保持较高水平,在2014年网络政务市场投资约占社会总网络投资的50%,较2006年的550亿元同比增长16.4%;同期网络政务市场不断发展,2010年突破1 000亿元,至2012年达1390亿元,同比增长17.3%(见表2),而且我国网络政务平台的整体透明度与开放性较差,在联合国《全球网络政务调查报告》中排名由2008年的第65位降低到2012年的第78位。[13](P175)

表2我国网络政务市场投资趋势分析

从政务性产学研平台运营中发现,网站平台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平台,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务平台建设一般交由第三方网络技术公司负责,进行平台框架设计与网站建设,对产学研专业化信息和运营服务则缺乏能力,加上主管政府部门也存在类似不足,因此这类平台常常表现出成本高而实际运营成果不显著等问题。经由高校构建产学研网络平台,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网络和信息等现有条件,只增加少量对接和配套设备就可完成建设,从而避免重复投资和节省社会资源。

三、高校实现产学研创新协同的路径分析

以高校为基础开展产学研网络平台的构建,应着眼于弥补传统平台上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加强各类型高校在平台上的功能定位,通过专业带头、校际合作和广泛参与等形式,将产学研创新协同水平推向深入。

(一)基于网络扩展平台合作范围

1.构建区域内的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和网络平台快速发展条件下,产学研创新协同已进入网络化时代。作为经济和产业主要知识人力来源的高校,已不单是产学研合作中的简单参与者,更应基于广泛区域分布、产业覆盖广和较强网络资源的条件,积极参与各区域内部产学研平台建设,通过应用现有网络硬件、平台和配套设施,围绕本地区和特定产业结构进行区域特色的产学研网络支持模块建设。同时根据产学研的产业要求,对应区域内合作条件和专业特长进行知识人力资源匹配,突出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服务能力,形成较完整的区域产学研平台模块,以进一步同其他地区模块进行对接。

2.联结各区域模块进行扩展

在各区域独立平台模块形成后,应开展区域间平台模块联结与分工合作活动,依据不同经济产业特点以及相关高校条件,进行更广泛的平台融合,细化各区域各产业各高校的职责分工,以各优势高校的平台为基点,加强区域间优势互补和产业链延伸,建立更广泛和明确的网络协同体系,推进产学研创新协同的网络化水平。在网络化产学研平台初步形成后,应突破传统平台的地域局限性,广泛推广和吸纳大量参与机构进入合作,应采用全时段沟通和专业人工辅助并行手段,拓展协作对接的时间和空间,吸引更多的不同类型规模产学研需求进入平台,再由各类高校提供对接完成后的跟踪和配套服务,力争真正涵盖产业生产经营的最大范围需要。

(二)细分平台功能定位

1.充实知识人力资源

产学研活动具有明显的服务业特征,对人力资源有较大需求,在以高校为基础的网络平台上,应根据政策导向、区域经济、高校专业和产业需求加快角色转变,在合理化各区域分工搭配情况下,为 网络平台充实合作对接、知识技术咨询、客户服务和其他项目配套等专业人力资源;对于部分网络条件差和发展慢的区域,应用平台网络的远程功能,尽量克服地域和经济差异,有针对性地提供远程人力资源保障,以促进区域间平台的协调发展。

2.细化平台运行支持工作

在产学研网络平台的完善过程中,不能仅仅综合网络技术与高校资源,更应把专业分工、过程管理和监督控制流程化,注重各高校网站、服务和相关团队分工。从产业专业角度,细分网络技术、信息功能、对接沟通、成果市场服务和法律保护等服务职能,设立对接、咨询、信息、金融、成果、教学支持、项目管理和产权保护等专门服务。依据各高校专长和软硬条件,进行平台运营团队的设置,团队依照相应的平台服务流程进行运作,合理调配各高校内部人员和其他科研机构,保证高校团队人员能够兼顾正常教学科研工作,并平衡平台支持服务工作要求。从区域分工角度,合理划分不同层次高校的合作层级,以基础条件好的高校和专业团队为区域内主要力量,在一定范围内向其他区域延伸,其他高校则根据实际进行学习和储备。从制度完善角度,在实践中合理化各高校、团队和人才间的合作环境,从制度上保证产学研网络平台的公平和活力。

(三)基于网络平台完善产学研产业链

1.提升平台配套服务能力

传统产学研平台受参与时间、数量和信息

条件影响,开展的项目较少且分散,未能形成产业链效应。基于高校构建的产学研网络平台能够集合“互联网+”和平台管理优势,较好地聚集各地区和产业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分类推广,辅助对接中的项目,简化企业在信息推广、对接咨询和保密等方面的复杂程度。同时,通过平台的高效对接能力提供更多合作条件,并继续配套支持,将各高校在专业知识、技术和科研设施方面服务能力充分转化为平台支持功能,完善项目管理、跟踪、成果转化与保护等方面配套,进行产学研整体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实现产学研网络平台上的现代服务能力。

2.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各高校不仅是产学研网络平台的主要支持基点,更是网络平台合作的参与者,是产学研信息的最大需求方。在不断网络化的产学研平台上,生产经营和科研信息更加触手可得,高校在提供平台支持的同时取得实践条件和信息来源,反向推动平台参与能力;同时,平台应根据各高校应用型教学需要的实际,在平台上设置合理人才规划,有序安排各高校深入参与产学研活动,采用多媒体、虚拟和实时传输等技术将平台上可开放的实践内容与高校对接。通过平台上的专门高校产业人才合作渠道,匹配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提升和储备需求,从产业人才战略与高校应用型改革相适合的角度,实现产学研与高校的不断融合,实现产学研网络平台的基础性和良性发展。

四、高校平台实现产学研创新协同的建议

产学研网络平台的发展不仅需要各类型高校提供有效支撑,更要求社会、政府和法律层面的配套与扶持,产学研产业链完善也对相关产业生态体系提出较高要求,如何完善平台相应环境配合,建立良性平台发展机制,对该平台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完善产学研网络平台运行机制

基于高校的产学研网络平台应符合特定区域经济和产业特点,在平台运营过程中注重整体性平台和各区域平台间的职责分工,将重大课题、国家发展和战略支持等研究内容向整体性平台倾斜,并在整体任务分解后合理地向各区域平台分配;加强平台共享能力的发挥,完善平台上的高校联系,避免分平台和支持模块的重复建设,实现优势互补,扩展产学研协同深度和成果转化程度,为创新协同提供支持,见图2。

图2基于高校平台的产学研网络平台结构图

这一过程中应注重转变政府功能,在市场力量能够自发形成产学研合作时,政府应减少行政审批和直接参与,将工作转向建立健全产学研联合的政策法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14](P66)各相关部门应配套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平台的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合作、保护商业机密和公平

公正等社会服务目标,并不断学习先进网络平台的发展经验,加强政府在产学研平台发展上的宏观政策引导,减少直接干预,推动平台健康发展,实现产业提升和教育科研双进步目标。

(二)建立产学研创新协同生态体系

基于高校的产学研网络平台发展需要较好的社会环境,应协调政府、服务行业和网络技术等机构关系,将平台发展融入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进程。在金融方面,应着力改变以政府资金、科技奖励、企业投入和科研方自筹的单一资金投入方式,借鉴电子金融的经验拓展本平台金融渠道,加强平台信息推广和沟通能力,吸引更多投资机构参与产学研投入,提供多样化融资方式,如商业贷款、风险投资、抵押担保和股权期权等,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提高平台的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更加透明的金融支持可以拓展科研经费来源和提高使用效率,通过加强资金预算、使用和结算管理可进一步标准化产学研生态环境和调控能力,从而促进科研机构工作效率和手段更新,形成较好的产学研创新协同生态体系。

随着我国产学研合作数量和参与规模的不断增加,现有产学研对接与合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大规模经济发展要求,传统平台的政策、渠道和配套不足等问题,带来对接效率低、监督不利和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顺应“互联网+”和网络平台发展趋势,结合高校与产学研协同的高度契合性,充分应用各类型高校全方位的产业知识技术、知识人力和现有硬件设施条件,落实高校融入区域经济的服务性和公益性定位,构建产学研网络化服务平台,将能够较好地扩展产学研对接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科研流程监控,促进成果推广转化,并降低网络平台的构建成本和加速平台服务功能的完成,从而实现产学研创新协同的路径选择,真正促进产学研结合产业、教育和科研服务综合目标的实现。

[1]吴志民,吴浩,陶开瑾,等.产学研合作中政府支持作用与成功探索性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

[2]马媛,姜腾腾,钟炜.基于信息链的高校产学研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6).

[3]申俊喜.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创新合作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33(12).

[4]祖宾.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研究[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5,13(3).

[5]余泳,陈龙,王筱.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测度与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15(28).

[6]王育菁.创新与融合: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双重动力[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15(28).

[7]李小妹,钟书华.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的现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8).

[8]李宏伟,徐润森.产学研合作网络平台建设现状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3(1).

[9]洪银兴.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科学,2014(1).

[10]罗新芳.产学研合作视阈下高职的科研定位[J].职教论坛,2012(11).

[11]深圳深福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市场现状与投资战略报告[R/OL].(2015-06-08)[2016-06-18].http://www.lmcm r.com/limuguancha/2013-01-11/3491.htm l.

[12]王保林,张铭慎.地区市场化、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J].科学学研究,2015,33(5).

[13]任保平,张如意.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J].学习与探索,2013(2).

[14]冯林,张自尧.产学研联合的“多重金字塔模型”分析[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3(4).

(责任编辑:刘建朝)

The Path Selec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Creation Synergism Based on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Platform

YE Ning1,LUO Lanfang2

(1.College of Management,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 365004,China; 2.Fujian Province University Mechanic Research Center of E-Business Techniques,Sanming 365004,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IURC)is the major power for econom ic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progress.The creation synergistic effect is the foothold of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development.Because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platform,such as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simple cooperation mode and incomplete compatible method andobvious government orientation,school and enterprise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forces cannot well serve for it,which become an obstacl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IURC should closely combine the internet and university's advantages,effectively utilize the industry know ledge,technology,talent manpower and internet facil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IURC's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creation synergistic path selec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e-platform;creation synergism;regional economy

G647.25

A

1673-4343(2016)05-0017-06

10.14098/j.cn35-1288/z.2016.05.004

2016-06-24

福建省科技厅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2015R 0074);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FJ2015B195);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JAS150540)

叶宁,男,福建龙岩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平台管理和创新驱动作用。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产学研协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