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言和后记

2016-11-24陶文瑜

苏州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后记恩师饭店

陶文瑜

前言和后记

陶文瑜

前言:花在旧时红处红

《桐桥倚棹录》说的是一百多年前苏州山塘街一带的风土人情和衣食住行,按照鲁迅先生各看各说的说法,我关注多一点的是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他们聚成一堆,喝喝茶喝喝酒,写写诗画画图,一两年进京城博一回功名,金榜题名当然皆大欢喜,名落孙山回到苏州依旧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也没有单位也不用工作,也没有家务操心,难得动手做一次劳动,媳妇会很生气地说,你怎么干家务呢,这不是叫我难堪吗?

当然那是封建时代,有许多没落保守的地方,同样是这一册书,我的老恩师华永根先生,就做到了弃之糟粕取其精华。

华先生是苏州烹饪学会的会长,按照江湖上的意思就是盟主吧,这个盟主不是世袭的,也不是大家抬轿子的,华先生自饭店学徒做起,从一个饭店的经营,到几十家饭店的管理,这个盟主啊,真可谓是雪山草地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俗话说吃啥饭当啥心,《桐桥倚棹录》里记载,当时的虎丘山塘地区,一共有三家有模有样的饭店,这三家饭店里经营了两、三百道特色菜肴。我的老恩师华永根先生,依照书上的记载,再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见招拆招地将这些菜肴的来龙去脉横平竖直地一一记录说明,写作了一部别具一格的菜谱。这一本菜谱,相当于智永和尚的《真草千字文》,追本穷源是顺流而下的王羲之王字,定神再看却是王字基因而生发出来的面目。旧时月色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成为明日黄花,相反有了我的老恩师华永根先生的努力,这一些老式家当时过境迁之后,竟然焕发出了神采奕奕的光芒。

俗话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在菜谱的基础上,华先生选出十几道适合时令而且和那年那月又几乎没有差别的食材,再组织起目前在烹饪行业独挡一面的师傅,在得月楼做了一桌《桐桥倚棹录》宴席。

从前岁月仿佛一座厅堂,而《桐桥倚棹录》似乎就是厅堂门前的长窗,我们本来只是扒在长窗上朝里面张望,现在竟登堂入室,和古人一起吃吃喝喝,这一种穿越恍若隔世。

古人留下来的衣食住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在心里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和情愫,前世今生,好象似曾相识,又好像陌路相逢。打个比方,古人留下来的住宅,是我们的旅游景点,大家要花钱买门票去参观游览。现代人造得再好的别墅,也没有听说过买门票参观,可能再过去几百年,我们的后人会去考证,但是以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好呢。

得月楼的《桐桥倚棹录》宴席中,有一道炒三鲜,使我眼前一亮,以前我们家里,逢年过节的时候,我的母亲经常烧这道菜,她喜欢起锅前淋一些麻油,华先生说,苏帮菜中,也有这样的手段。

我的母亲烧一手好菜,却过着省吃俭用的日子,平常的一日三餐也不怎么显山露水,我只记得我到了谈恋爱的年纪,有女孩子随我回家,我的母亲就会变戏法似地烧出来几道登堂入室的小菜,我掌握了母亲这个特点,就经常带着相识的女孩子回家去。现在母亲已经去世好多年了,那些随我回家的女孩,也为人妻为人母了,她们还记得从前平常日子里的一次家常便饭吗?

我是要为我的老恩师华永根的新作写个序言,还是言归正传,年轻的时候,我读到过一首古诗:“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而今再到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我想用这首诗结尾,按照俗套的写作方法,也是点题。

后记:岁月里的日积月累

我从事文字工作大半辈子,遇上自己出版和别人出版的事情不少,也写了好多序言,写序言相当于剧场里的报幕员,台下面三三两两叽叽喳喳,你一开口,大家渐渐安静了,自然而然就言归正传了。这一回写后记,好像是第一次。我以为后记有一点多此一举,已经散场了,你立出来说,下面我再说几句,多没趣的事情啊。我现在的感觉是大家哗啦啦出门回家去了,我在空荡荡的剧场里自说自话。

好多年前了,我为电视片《苏州老宅》写串连词,之后就将这一些文字投稿《寻根》杂志,当时肖红正好是这家刊物的编辑,也可能正好看到了这些文字,具体我记不得了,杂七杂八的人生,好多是没有下文的。

锣鼓听声讲话听音,我这样写就说明这事还有下文。前年秋天,肖红来到青石弄,说是要选编《苏州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出版一本书,然后就有了现在的《江南心影》。

肖红在苏州待了一个多星期,我只在杂志社找了一位同志,做好她的后勤工作,而自己没有太多的涉及。肖红是知性和不苟言笑的女性,我行事说话一向随便,很容易在这样的女性面前造成欠教养的印象,这也太自找没趣了,故而我几乎没有怎么过问。现在《江南心影》要出版了,人家替你打理家务,又不是钟点工,纯粹是尽义务搞好你的家庭建设,所以现在肖红提出来要我写个后记,就不好意思推托了。

即时即食,这句话是说苏州饮食的,就是说苏州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一个时间有一个时间的饮食,其实这话用来形容《苏州杂志》也行,《苏州杂志》无论内容和表现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而《江南心影》是从苏州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人情世故这方面着手,摘取了一部分文字的一叶知秋吧。

现在是2016年了,少年成长了,我们老人也更老了。上了岁数之后觉得当下似乎稍纵即逝,有一点不知所措,也是力不从心,说到从前却是轻车熟路地头头是道。

《江南心影》应该是和从前旧事很会心很知己的朋友,大街小巷家长里短在《江南心影》里就是特殊和别致的风景。这些风景使作家创作而创造出时光传奇,《江南心影》所选的作品,记录的全是好多年前苏州的小街小巷,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那些男女老少正在经历着他们一天一天日子的时候,我在另一个地方做着和他们差不多的事情,过着和他们一样的生活。我们的过去和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的。面对每一篇文章,我都可以婆婆妈妈唠唠叨叨说上好多话,记忆总是和往事连在一起的,它们是一辆车子的前轮后轮,而往事又和一些具体的东西分不开的,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就像是车轮上的钢丝,将一些往事很真切地撑起来了。

当一个社会健步如飞往前走的时候,《江南心影》就是让大家停下来看一眼我们走过的路,那些永不再现的过去。而我们在一路走来的时候,时不时地重复一些从前的段落,像是今年的春天去了,明年的春天又来了,多好啊。

我好久不写文字,行文有点杂乱,另一点也没写过后记,不知如何下手,我想后记基本上是一个读后感吧。

猜你喜欢

后记恩师饭店
曾字拜见恩师
谢谢您,我的恩师
《和平饭店》打破套路 步步为营
从小饭店到40家店 四年天天排长队
追思恩师黄晓同
后记
长富宫饭店
长富宫饭店
怀念恩师欧阳天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