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人的朗诵

2016-11-24小海

苏州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韩东诗人诗歌

小海

诗人的朗诵

小海

诗人的朗诵是个很好的话题。

从写诗以来,已经记不清我参加过多少场诗歌朗诵会了。最早听诗歌朗诵,是我儿时听一货郎吟唱古典诗词。他是旧时代过来的一私塾先生,无以为生,走村串乡叫卖点日用小百货。他经过我家时,都要喝水小歇片刻。看到我从箱子底下翻出来的一本唐诗三百首,立即放慢了动作,捧起来“唱”了一首诗,见到我家大人回来,吓得逃走了。年龄渐长,从广播里面听到了高尔基的《海燕》,很新鲜、激动,后来知道那是主旋律朗诵范式,电台的保留节目。

有的朗诵会请演员代劳,有的朗诵是完全由诗人们自己来完成。80年代,我在南京大学读书时,曾经和诗人韩东一起参加过在南京北极阁礼堂的朗诵会。一个演员在台上拿腔拿调地朗诵韩东的《一个孩子的消息》,恨不得用肠子来共鸣,在吐纳时为确保丹田之气迸发,要直直地踮脚那种,把我笑得喷出来快了。韩东也说他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我听过几个名演员朗诵英国诗人叶芝的名篇《当你老了》。我喜欢其中一老者浑厚朴直的嗓音,秋日絮语般的失落、醉心又终归平淡。

记得1985年秋天我在南京大学新生入学欢迎会上的一次朗诵。在大礼堂,按惯例让新生表演几个节目后就是招待看电影。我读的是《他们》第一期上丁当的诗。那群坐在前排的我的死党们拼命喝彩叫好,而那些刚刚从中学升上来、还没离开过郭小川诗歌怀抱的同学们,在后排狂叫:不懂,不懂,这是什么破诗,下去吧,我们要看电影!前排的人则跺脚大叫:再来一首,再来一首。我一口气读完三首才“胜利”下场。

在南京当年的诗歌角,我看到一新疆诗人夹持着自己手卷的莫合烟,深沉地吸上一口,然后扬手指向树梢的方向,朗诵一句:“老鹰啊,你飞翔……”眼睛瞪着那飘扬起来的一圈烟雾,仿佛那是羽化升仙的天梯。又一口浓烟从口鼻处喷涌出来,下一句:“大地上永远啊,也找不到你的尸骨”。同样是在诗人角,我还看到过一痛苦万状、变腰曲背像呕吐一样的朗诵者在表演朗诵。小树林有点泥泞,他的皮鞋上沾着踩踏出来的新鲜泥巴。

我现场听过许多诗人的朗诵。多多的朗诵极富音乐性,节奏的把握,内心情感的调控,磁石般的声线,手势的运用,像对话,像叱责,像高歌,加上那一头飘逸的银发,有掌控全场的能量和风采。我边上的一诗人提醒说,他早年练习过西洋歌剧。

于坚用云南方言朗诵他的诗《拉拉》,其中蕴含了机智、嘲讽、挑逗、赞许等等的暗语,有戏剧效果,堪称一绝。还有一次听他朗诵,也是方言,有一种礼堂屋顶四壁不见了的效果,像一个土司,在自己家的火塘边自言自语,或者是在空旷的大山深处作法。方言却有通灵的功效。

朱子庆的激情演绎,是另一种范儿。印象中是莎士比亚的一首诗,他的朗诵激情澎湃,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又不失庄严和沉痛,像李尔王在旷野上回荡的诘问。

多年前,常州的一个诗会上,车前子在朗诵前郑重地向在座的女诗人们要来一包包纸巾,就在大家纷纷猜测他的意图时,诗人开始了他的朗诵,每读一句,抽出一张纸巾放在嘴里,像一个饥不择食的人,再读再塞,朗诵的声音开始变得嘶哑、微弱,直到嘴巴里塞不进纸片,声音若游丝一般听不到了,嘴巴鼓胀欲裂,脸因挣扎出声而变得绯红,像刑场上一大义凛然的革命家。全场起立,为他鼓掌。

有一次和陶文瑜一起参加一个诗歌活动,轮到他朗诵时,他读到一半兀自笑了出来,台下的几个哥儿们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为什么笑场,忘了。也许只有他本人知道。无疑,这是一次快乐的朗诵。

苏州的诗人和画家的接触比较密切。有一年艺术家们策划了一个名称叫“狗吃鸡”的活动,是诗书画的联展。开幕式上安排了诗人的朗诵。李德武朗诵的一首诗稍稍有点长,而酒会活动也到了尾声。他嫌现场声音嘈杂,先是提醒,片刻停顿后接着朗诵,一会儿又复归喧闹。他戛然而止,大声抗议后愤然摔门而去。哥儿们几个闻声追去都没赶上。后来才知道,半路上他气还未消,和一个骑车撞上他的人干了一架,把自行车后座上的女儿都吓哭了。我们的诗人朋友有多率性!

2011年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上安排了好多场朗诵。记得一个酒吧里面,中外诗人交叉即兴朗诵。我听不懂他们的诗,但声音有一种魔力,传送出韵律和情感。那个晚上麦克风也是他们的诗歌的一部分,也是他们的乐器。

在台湾佛光山,我听过一山地少数民族诗人抱着类似吉他的神奇乐器,盘腿坐在一块毯子上边弹拨边吟诵自己的诗歌。诗句是清晨的露珠从门前的大树上滴下。

我也听过欧洲村镇小教堂唱诗班的演唱,一群孩子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发出天簌之声,那是赞美诗。

我喜欢听童声的朗诵。女儿读幼儿园,我常常在接送的路上教她背诵唐诗,最后一句我喜欢重复一遍再加上一两个语气助词。我非常享受她背诵唐诗时的俏皮声调。直到她读小学时,有一天很严肃地抗议:老师说了,你教的诗读音都好奇怪。我的恶作剧也就此结束了。

青年时代,我有新作会读给诗友听,因为如果让他们看会不放心,生怕他们敷衍、马虎,看得不真切、不投入,漏掉了本人的精彩诗句。由自己读有强迫他们听的意思,而不是因为我爱好朗诵。我没有潜心钻研过朗诵,我喜欢平常语调和说话的口气,就像老朋友交流时读给他们听一样,但如果对着大庭广众,效果并不好,或者干脆就听不清。所以我常常推说自己的诗不适合朗诵,来搪塞和逃避朗诵。

我可以不朗诵吗?

猜你喜欢

韩东诗人诗歌
一匹马
可爱的叙事者——读韩东短篇小说《素素与李芸》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重新做人
落后的家乡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