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分析研究*——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弹性系数视角

2016-11-24红,梁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6年5期
关键词:广东省协同院校

陶 红,梁 婕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广东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分析研究*——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弹性系数视角

陶 红,梁 婕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广东省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仍然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趋势。经济实力稳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张。通过反应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弹性系数发现,在2010—2014年,广东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处于不协调的状态。二者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协同;弹性系数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处于失衡与再平衡的动态调整过程。2011年中国GDP实现了9.30%的增长率,之后的4年GDP平均增长率为7.41%。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2015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28万亿元,同比增长8.0%,人均GDP实现6.71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第三产业所占百分比首次超过50%。[1]《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战略大计”。2010-2015年,广东省高职院校数量进一步增加、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职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将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进而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一、广东省经济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

1.广东省GDP发展现状

根据图1,广东省GDP由2010年的4.60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28万亿元,增长了58.26%,GDP总量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从增长率来看,2010-2012年GDP增长百分比由12.40%下降到2012年的8.20%,经济增长率首次降低到10.00%以下。2012-2015年,经济增长率在8.00%上下浮动,经济增长百分比趋于稳定,经济增长速度放缓。[1]

由图2可知,广东省人均GDP由2010年4.48万元逐步增长到2015年6.71万元,5年平均增长率为7.96%,人均GDP稳步提升。从增长率来看,由2010年的9.50%逐步下降到2014年的7.10%,增长率呈降低的趋势。人均GDP在总量上虽然逐渐提升,但提升的速度逐渐放缓,人均GDP的增长更加温和、稳定。2010-2015年,在全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广东省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1]

图1 2010-2015年广东省GDP及增长百分比变化情况

图2 2010-2015广东省人均GDP及增长百分比变化情况

2.广东省产业结构现状

2010-2015年,广东省第一产业所占百分比由5.00%逐步减少至4.60%,第一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呈逐步降低的趋势;第二产业所占百分比由2010年的49.60%降低至44.60%,变化趋势同第一产业相同;而第三产业的变化趋势则完全相反,表现为逐步增长的趋势,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由45.40%提高至50.90%。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6956.24亿元,增长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1%,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所占比例首次超过了50%,2010-2015年广东省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如图3所示。

图3 2010-2015年广东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化情况

根据以上分析发现,广东省经济发展情况从数量的层面来看,GDP总量与人均GDP占比逐步提升,但提升的速度放缓,经济发展更加稳定;从结构层面来看,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逐步减少,第三产业则增长较快,2015年所占比重首次突破50%,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因此,2010-2015年广东省经济发展更加稳定。

(二)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由图4可知,2010-2015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数量由2010年74所增长到2012年的80所,之后又逐渐调整为2013年的79所并维持到2015年。可见,高职院校数量经历了逐步增长到趋于平稳的发展过程。

图4 2010-2015年广东省高职院校数量变化情况

同时,从图5中可以发现,广东省高职院校招生数由2010年的19.30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27.6万人,在校生数由2010年的54.64万人逐步发展到70.96万人,毕业生数由2010年的15.04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22.10万人。2010-2015年高职院校的招生数、毕业生数、在校生数呈逐步增长的趋势,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

图5 2010-2015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变化情况

二、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稳步发展,且保持相对较低、较平稳的增长率。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效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化释放人才红利有着重要的意义。运用高等职业教育弹性系数,对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探索其原因,从而为两者的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方法与指标

1.弹性系数

经济学中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即弹性系数来表示。如设变量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E为弹性系数,则:

若 E>1,表明Y增长速度快于X增长速度,Y在X中的比重有所上升;若 E<1,表明Y增长速度慢于X增长速度,Y在X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若 E=1,表明两者实现同步发展。[3]

运用高等职业教育弹性系数来分析由于广东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变化而导致的经济变化情况,从而说明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是否协调一致。

2.指标说明

对经济增长选取了数量和结构两个维度进行衡量。数量维度选择了2010-2014年广东省人均GDP增长百分比,结构维度选择了三次产业增长百分比。人均GDP在GDP的基础上考虑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能更准确地反应某一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百万人口高职院校数、十万人口在校生数、高等职业教育人口比重、 高职生占在校生比重以及民办与公办高职院校比例5个指标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指标,根据以上指标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密切程度及专家赋值建议,分别赋予0.1、0.5、0.2、0.1、0.1 的权重。[4]由于5个指标单位不同,先用极值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加权计算,得到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标,如图6。

图6 2010-2014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二)结果分析

1.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弹性系数分析

根据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对人均GDP的弹性系数,2010-2014年期间,除了2011年0.5

图7 2010-2014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对人均GDP增长的弹性系数

2.高等职业教育与三次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从三次产业比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弹性系数分析,第一产业在2010年弹性系数为0.47,小于0.5,2011-2012年弹性系数为0,2013-

2014年,弹性系数维持在1左右。由以上数据可知,第一产业在2011-2012年间并没有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反应。2013-2014年,第一产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协同程度比较高,二者的发展趋于同步。第二产业在2010、2011、2014三年的弹性系数大于0而小于0.5,说明高等职业教育每变化1个单位,第二产业的变化小于0.5个单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于第二产业的发展。2012年和2013年弹性系数大于0.5小于1,两者的协同程度比较高。第三产业在2010、2011和2014三年弹性系数大于0小于0.5,说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明显快于第三产业的发展。2012和2013年,弹性系数维持在0.8左右,说明高等职业教育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比较大,如图8所示。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但从结构上分析,2013年三次产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协同程度比较高,而其他年份协同程度比较低。总体来看,两者的协同程度经历了一个由不协调到逐渐协调的动态调整过程。

图8 2010-2014三次产业比重变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弹性系数

三、影响广东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职业教育观念滞后,“硬件不硬”、“软件过软”,都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我国的人才评价盛行“唯学历论”。 有技能没学历的技术工人职称发展受约束,待遇也随之受到影响。2010年,我国颁布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倾向,注重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改进人才评价方式, 拓宽人才评价渠道。然而,学历作为硬条件、敲门砖的现状仍然没有太大改观。

全国人大代表荣兰祥提出“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挂着职业教育的牌子,走着学历教育的路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三教九流”、“士农工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已根深蒂固,对于学历的追求远远多于对职业技能的追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投资规模比例不合理

由图9可知,在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投资规模中,“政府投入”和“学费收入”占了最大的比例,占50%左右的比例。“社会捐赠”所占比例最小,基本不足1%。“其他投入”所占比例由7.56%逐渐增加到20.01%,但与“学费收入”、“政府投入”相比,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由此可知,在资金来源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更多依赖于政府和学生投入,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高。

图9 2010-2014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投资规模

中世纪行会教育主要通过学徒制进行,学徒遵从师傅的指导,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同时,行会也资助或兴办学校,建立职业学校或艺徒学校。例如,伦敦的出版业行会学校、柏林的商人联合开办的补习学校等。中国职业教育从传统的父子相传到师徒制再到清末的实业教育都强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三)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

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5年,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1%,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539.31亿元,同比增长7.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8.7%,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8.3%和9.8%。2015年广东经济增速上行主要依靠服务业的拉动,其中金融业和房地产的贡献相对比较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3%和8.2%。[1]

然而,2010-2014年广东高职院校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结构落后于产业结构要求,而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明显超前于产业结构,如表1所示。[5]

表1 2010—2014年广东高职院校与产业结构协调程度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不协调,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缺乏对市场需求情况的调研和了解或是对市场发生的变化无法做出迅速的反应,从而导致了供需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受短期利益的影响,相对忽视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为了弥补差值,专业设置的结构应该适度超前于经济产业结构的需要。然而,广东省第三产业的专业结构设置过度超前,第一、二产业的专业结构却落后于现实的需要,专业设置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相对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东省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程度。[6]

四、广东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建议

2014-2015年广东省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在1.40—2.10的范围内波动,劳动力市场职位供过于求,技能型人才在劳动力市场有着很大的需求,对于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无疑是一种“利好”。[7]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这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制约。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年限、入学率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劳动力的转化、生产力的实现、生产率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着重加强供给侧改革是实现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2012年8月22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广东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再次把“小政府大社会”推至前台。因此,政府是“有限政府”、是“小政府”,应该站在宏观的高度顶层设计,有效配置资源,建立学校、企业、行业的利益机制,引导学校、行业、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合力,进而逐步形成更合理、更完善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8]“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高职院校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完全竞争、优胜劣汰,使其致力于培养满足整体经济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校行企协同育人

随着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双转移”的战略实施以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的贯彻落实,广东省产业市场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高职院校要紧跟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应对产业市场的变化,这需要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或第三方组织的深入合作。校行企协同育人要求学校、行业企业不再局限于交流,而是打破各自壁垒,进行深度融合。

1.服务区域经济特色调整专业设置

行业、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做出更及时的反应。行业、企业应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基础,高职院校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专业设置。[9]例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古镇灯饰专业镇产业学院协同育人平台,基于中山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古镇灯饰行业的发展趋势,按照古镇政府、灯饰行业和企业制定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共赢发展”的办学原则,为中山市特别是古镇培养面向灯饰产业涉及、生产、管理、销售、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特色,围绕产业链、对接产业群,针对行业、企业对劳动力人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调整专业设置,进行专业群的组建。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协同不仅仅是数量的协同,更重要的是质量的融合。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职业院校课程结构的协调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课程实施的合理性等问题制约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仍以理论课和必修课为主,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要以产业需求为基础,以区域经济特色为导向,以企业为合作伙伴研究岗位职责和任务目标,明确职业能力,并以此为本位设计专业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而实现“人才供给∩工作岗位=全集U”的目标。

3.教学做合一的融合式教学方式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离不开教学做合一的融合式教学。通过专业认知、教学观摩、教学模拟、学训互动、“全程化”实践的教学方式,五环交互、融通共进。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在融合式的教学中关注社会、共同研究,引发思维碰撞,不断推陈出新,提高职业综合能力。

[1] 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2010-2015)[DB/OL][2016-06-30].http://www.gdstats.gov.cn/tjsj/gdtjnj/.

[2]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1-2016)[DB/OL][2016-06-30].http://gjxx.edugd.cn/gdhe/ gzgzjy/gzyx/rcpyzlbg/.

[3] 李新文,王健.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9.

[4] 李雄鹰,吴建春.西部大开发十年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基于高等教育弹性系数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1,(7)∶28-31.

[5] 李海东,杜怡萍,刘慧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6)∶58-61.

[6] 王伟华,陈丽君.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3)∶30-35.

[7] 人口和就业统计处.广东“四上”企业就业情况分析(2014-2016)[EB/OL][2016-07-27].http://www.gdstats. gov.cn/was5/web/search.

[8] 喻忠恩.政府应如何主导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4,(7)∶42-45.

[9] 王玉婷.产业升级背景下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Analysis on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Based on th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O Hong, LIANG Jie
(School of Education,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 China)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economic downturn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 still maintained a relatively stable growth. The economic power is advancing steadily and the scal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and gradually. Through th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describing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we found th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re not synergetic in Guangdong from 2010 to 2014.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oth is conducive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conomic coordination; elasticity coefficient

G719.286.5

A

2096-272X(2016)05-0013-08

2016-08-26

2015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广东产业升级的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契合的研究”(2015A030313665)

陶红(1963-),吉林长春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广东省协同院校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