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山有路“疑”为径

2016-11-24江苏盐城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徐晓芳

学苑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材情境

江苏盐城亭湖新区实验学校 徐晓芳

书山有路“疑”为径

江苏盐城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徐晓芳

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会提问,围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质疑问难促进学生获取知识,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深入思考。

数学教学问题以趣激思以问促思以疑获知以思换思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古人则提出“学贵有疑,疑则有思”。当今的数学学习并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无疑是关键。可以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只有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有进一步探索的冲动,有解决问题的内驱力。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也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

一、以趣激思——创设情境,学会提问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创新。这里的疑问,就是问题。可以这样说,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能创新。在课堂上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消除紧张心理,并为学生提供提问的空间和时间,注意提高学生提问的兴趣,激发提问欲望。低年级学生提问是从模仿开始的,当学生不会提问时,我们教师要示范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并对学生模仿提出的问题给予鼓励,帮助学生从“敢于提问”到“善于提问”。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不能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应营造“问”的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问促思——围绕问题,激发思考

在教学中,如何设置疑问,如何激起疑问,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所在。在进行概念知识的教学时,我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课时,我问:对于百分数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学生们产生了疑问: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处?百分数与其他数有什么区别?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加减法能在百分数中运用吗?通过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以合情推理的思维方式去积极探究。这样把问题解决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着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经历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无疑会唤起他们发现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探究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丰富完整的过程。

三、以疑获知——质疑问难,获取知识

我们常说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教师要想办法超越教材,科学的审视、科学的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做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在面临新问题时,旧知与新知间常常会产生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处,便是激发学生疑问、提出问题的要点。

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时,学生会出现这样两种做法:

教学中我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迅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哪一种方法是正确的,让孩子们自己来辨析,这样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孩子们有的想到了按运算顺序算,第二种是正确的;有的用到了估算的方法,你也认为第二种是正确的;还有的孩子说学过乘法分配率,没有除法分配律,所以第一种是错误的,学生们分享着不同的观点,形成共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学生进行启迪与点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与探索,给学生提供一个在伙伴面前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在彼此的倾听与交流中,建立起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了智慧和挑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很多时候可以借助矛盾冲突、在相互辨析中完成,这样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课堂上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四、以思换思——问题开放,深入思考

数学思考是指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发现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现象,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和解释这些现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与交流空间,激起他们对数学的深刻思考。

在教学住宿问题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可以怎样安排住宿呢?”看似普通的一问却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讨论、研究生成并解决了好多个问题。好多问题不用教师提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自己就提出来了,并在交流中寻求符合自己要求的解决策略。这得要我们认识到问题的质量要高、要开放,学生才能有思维上的碰撞和思考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创设开放的教学氛围,这包括开放的问题情境、开放的引导,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体验自主、体验思考、体验成功,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教材情境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