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效果评价——基于全要素生产方法研究

2016-11-24夏米斯亚卡米力江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产总值生产率增长率

夏米斯亚·卡米力江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效果评价——基于全要素生产方法研究

夏米斯亚·卡米力江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西部大开发战略”从“十一五”延续到“十二五”,表明了中央政府对于通过区域发展战略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信心。大量文献都是关于国家发展战略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评价,但对实施区域效果的实证研究并不多,尤其对于新疆的效果。为了客观地评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即从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出发,结合新疆1990-2014年间的数据,通过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新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且通过添加虚拟变量来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前后新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需要进一步探索。

西部大开发;新疆;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

一、研究背景和文献分析

西部大开发是针对国内地区发展不平衡所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在1999年底,在3.5亿多人口、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的广袤土地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已走过了15 多个年头,然而关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有些研究学者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确实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1]刘一春(2007)研究证明基础设施的投入对西部经济增长作用十分明显,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投资相对超前,导致了投资效率和投资的使用效率低。[2]李强(2012)研究了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投资和教育支出之间的关系,认为基础设施投资确实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挤出效应”,并且人力资本投资比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推动力;[3]也有一部分学者以东西部之间差距扩大为由,得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效果不显著的结论。[4]最早研究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和效果的学者王洛林和魏后凯(2003)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在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效果,但是对于软环境建设、吸引民间投资和对外开放等方面作用不明显。[5]魏后凯和孙承平(2000)从9个方面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效果做出检验,发现西部大开发对经济增长速度具有推动作用,但是没有解决东西部差距的问题。[6]刘生龙、王亚华和胡鞍钢(2009) 通过建立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中国省际而板数据,使用系统GMM(广义矩估计)方法具体对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成效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中国区域经济从趋异转向收敛。[7]

研究文献多部分是关于西部大开发对东西部之间差距的影响,由于缺乏在西部大开发视角来综合评价地区经济发展效果,尤其是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基于2010年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结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发展机遇,本文根据西部大开发实施前后即1990—2015年的数据,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新疆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分析新疆经济发展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二、新疆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一)经济增长总量及增长率分析

由数据统计分析来看,1990—2000年新疆经济增长比较缓慢;2001—201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增加,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确实从总体上提升了新疆的经济实力,新疆经济表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16年期间新疆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6.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两个百分点,2014年新疆生产总值达9 273.46 亿元。但是从新疆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其占比始终很低仅占国内生产总值1%,且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前后也没有带来任何变动。

图1 新疆生产总值、新疆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趋势图

图2 全国及新疆人均生产总值趋势图

再从人均生产总值角度观察,新疆人均生产总值变化趋势与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1990—1999年新疆与全国人均生产总值差距较小,2005—2012年新疆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人均生产总值开始出现差距,并且差距逐渐增大。由此可以看出,新疆借国家给予新疆的政策优势,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是新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二)产业结构分析

由图3可以看出,在新疆产业演进过程中,产业结构由最初的农业产出为主转变为工业产出为主,再变换为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模式。总体来看新疆的产业结构演进符合一般规律,但其结构比例不太合理。新疆的农业在新疆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稳定增加,形成了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从各个产业构成来看,原材料工业和低层次的采掘工业比重不断加大;重工业比重上升、轻工业比重下降的趋势;而加工工业比重增长迟缓,加工业主要以低技术含量、低加工度、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加工度的产品占少数,没有提高加工深度,新疆产业结构的资源性特征也十分明显,产品缺乏竞争优势,有待调整和优化。[8]

图3 新疆三次产业占新疆生产总值比重分布图

(三)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状况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990年的684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7 29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990年的1 314元增长到198 741元。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继续使用了目标(区域经济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结果是客观的。[9]

同全国水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1990年新疆城镇与农村人居收入与全国水平相比,分别相差196.2元和2.3元,到2014年该差距分别扩大到了6 167元和90 196元。如果同东部地区相比,新疆差距则更加明显。由此可以得出,新疆各族人民的绝对生活水平在这个期间虽是逐年提高的,但是与全国平均的水平相比,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新疆相对生活水平是呈下降趋势。

三、实证分析——全要素生产率

对生产率的测算是很多实证研究的基础,它通常被解释为总产出中不能由要素投入所解释的“剩余”。这个剩余一般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TFP) 。[10]全要素生产率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首先TFP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种投入要素的单位平均产出水平,也就是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出的总体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本文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使用柯布-道格拉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并利用索洛余值法进行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和数据来源

1.模型建立

公式(1)柯布-道格拉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其中,K、L值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投入量,Yt表示t年的国内生产总,αβ分别是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

确定了生产函数之后,用比值法计算TFP如下:

TFP增长率可以表示为:

2.数据来源

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并以1990年为基期消除价格因素。

劳动投入L,由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新疆统计年鉴》 没有标准劳动强度的劳动时间或劳动报酬。因此,本文将新疆历年劳动者人数作为劳动投入。

资本投入K须特别注意,指的是资本存量。但《中国统计年鉴》和《新疆统计年鉴》没有资本存量的数据。因此借鉴张军估算的1990年我国的资本存量,估算出新疆1990年的资本存量。[11]本文用以下方法估算结果如下:假设1990年新疆资本存量与全国资本存量之比等于1990年新疆实际GDP与全国实际GDP之比,可以估算1990年新疆资本存量,方法如式(4)所示:

得到1990年新疆资本存量为908.22亿元,再根据Goldsmith (1951)开创的永续盘存法计算每年的资本存量,如式(5)所示:

其中,Kt-1为t-1年的资本存量,I为第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Kt为第t年资本存量,δ为折旧率,本文取δ= 0.06。

表1 1990-2014年新疆要素投入量与产出量

由于表1的时间序列数据,用Eviews6. 0统计软件对LnY,LnL和LnK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表2 单根检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LnY,LnL和LnK是非平稳序列,对其进行2阶差分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序列,三个非平稳变量有协整关系直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

在模型1中,在校正了自相关之后,LnL没有通过,可以发现模型2可靠性较高,资本产出弹性为0. 55,劳动产出弹性为0. 45。这样,根据模型2的结果,新疆总量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则根据定义,新疆第t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为:

我们以1990年的TFP指数为100,则第t年的TFP指数为:

表4 1990-2014年新疆TFP,TFP增长率和TFP指数(1990 =100)

图4 1990-2014年新疆的TFP指数曲线和TFP增长率曲线

表5 TFP增长率及其对产出的贡献(3个时期)

表5新疆TFP增长率对其产出的贡献本文分为三个阶段分析中可以看出:

第一,在1990—1998年间, TFP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为52.97% 即TFP对产出增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期间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定建立,由此可以看出新制度的建立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1999—2008年间, TFP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约为35.56%即TFP对产出增长的作用也还是相当大,但其效果低于了前一时期,由此看出这一时期的各项改革对新疆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效果有所下降。

第三,2009—2014年间, TFP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下降至为7.23%即TFP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不太明显。其在产出增长的作用却低于前两个时期,说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对于新疆TFP的提高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不显著。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效果分析

本文以借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以全要素生产率(TFP)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VTFP)为被解释变量,以1999年为分界点设定虚拟变量X,借以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的差异(注意:这里1999之前取值为0, 1999年之后取值为1),得出以下的回归结果,见表6:

表6 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

由此可见,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新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但是相比较全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增长率来看,其影响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影响结果如下:

第一,从全要素生产率的模型分析,其回归结果较好,adjR2= 0.63,且F值较高,达到了42.7,引入的变量t值的影响是显著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具体分析,2000年之后的TFP比之前上升了45%,2000年之后的TFP提高是显著的,由此得出西部大开发政策确实有助于提高新疆的TFP,这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新疆经济的全面发展确实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

其次,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来看,引入变量是不显著的,在2000年之后TFP增长率下降了5.8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TFP在增长,但是其增长率即增长的持续性却有所下降,西部大开发战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四、研究结论

1.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新疆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加快了新疆经济增长速度,优化了产业结构并且使得新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从而实现新疆要素带动的经济增长。由此得出,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对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次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区域经济增长效果不明显,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上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确实提升了新疆经济增长效率,但TFP增长率并不高。可能由于随后出台的东北振兴战略以及中部崛起上升到战略层面,由此导致得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政策衰减,减弱了政策资金和项目的地区专向性,从而使得西部大开发最初的效果没有达成。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提高效率政策,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国家发展战略的最初效果。

3.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部大开发所涉及的国内地区大都一致,进一步突出了国家对于发展西部地区的信心以及西部地区的开发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积极结合西部大开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增强国家战略带来的区域经济效果,使其得到充分发挥。

[1]魏后凯,张冬梅.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状况与面临的重大课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8, (5) :14-16.

[2]刘一春. 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战略的评价[J]. 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3):11-12.

[3]李强. 基础设施投资、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3):72-77.

[4]李润林.探析西部人开发与经济结构调整[J].生产力研究,2010 ,(8):119-121.

[5]王洛林,魏后凯.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及效果评价[J].财贸经济,2003,(10):5-12.

[6]魏后凯,孙承平.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评价[J].开发研究,2004,(3):21-25.

[7]刘生龙,王亚华,胡鞍钢. 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J]. 经济研究,2009,(9):94-105.

[8]敬莉,张胜达. 基于资源优势的新疆产业结构优化与路径依赖[J]. 新疆财经,2012,(2):49-55.

[9]张文中. 中国西部大开发中新疆的地位:一个中亚视角[J].新疆财经,2013,(4):61-66.

[10]鲁晓东,连玉君. 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J]. 经济学(季刊),2012,(2):541-558.

[11]张军,施少华.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 世界经济文汇,2003,(2):17-24.

[12]刘文强,雪合来提·马合木提. 西部大开发视角下新疆经济发展比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26):16354-16359.

[13]朱承亮,岳宏志,李婷. 基于TFP视角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绩效评价[J]. 科学学研究,2009,(11):1662-1667.

[14]刘瑞明,赵仁杰. 西部大开发:增长驱动还是政策陷阱——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5,(6):32-43.

The Evaluation of the West Development Strategy EffectonXin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Research of TFP

KAMILIJIANG Xia-misiya
(Economic College,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rumqi Xinjiang 830012)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from the Eleventh Five-Year to the 12th five-year indicate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hich i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through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Lots of literatures analyzed the active roles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while few concern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In order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t needs to find an appropriate entry point.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effect and the data from 1990-2014 in Xinjiang, we analyz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Xinjiang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relying on some major economic indicators.We also simulated the variation of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Xinjiang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based on the dummy variab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tegy of “Western Development” has practically promoted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While this driving effect was not completely brought into play, which need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innovations of th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Western Development; Xinjiang; economic growth;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F127.8

A

1009-9545(2016)03-0041-05

2016-07-14

夏米斯亚·卡米力江(1990-),女(维吾尔族),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新疆与中亚区域经贸合作研究.

猜你喜欢

生产总值生产率增长率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