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防控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示范初报

2016-11-24杨永安张志武侯海鹏陶凤岭

天津农林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香根诱剂螟虫

杨永安,张志武,侯海鹏,陶凤岭

(1.天津市玉米良种场,天津 301508;2.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天津 300061;3.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天津 300061)

绿色防控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示范初报

杨永安1,张志武2,侯海鹏3,陶凤岭1

(1.天津市玉米良种场,天津 301508;2.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天津 300061;3.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天津 300061)

采用清水和常规化学药剂为对照,研究4种绿色防控措施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香根草、稻螟赤眼蜂、性诱剂和BT四项集成技术对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最好,枯鞘率最低,为0.11%,其次为稻螟赤眼蜂、性诱剂和BT三项集成技术的处理,香根草诱集杀灭二化螟幼虫效果显著,稻螟赤眼蜂无明显防治效果。

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枯心率;枯鞘率

天津市水稻种植面积2 万 hm2,虽然种植规模较小,但品牌效应突出,天津小站稻享誉海内外。水稻生产中,二化螟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蛀食水稻茎部,为害水稻分蘖,造成枯鞘、枯心、白穗,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加大了防控成本。绿色防控水稻二化螟有助于提高天津市水稻的食品安全,改善农产品品质,为市民提供健康安全的优质稻米。试验研究4种绿色防控措施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控效果,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在天津市玉米良种场水稻种植区进行,土壤质地粘重,肥力中等。

1.2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津原89。

供试材料:香根草、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苏云金杆菌)。

1.3试验设计

试验绿色防控措施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6.67 hm2,2个对照处理(空白对照、化防对照)。

对照1:不喷施任何药剂,以清水代替,空白对照;

对照2:使用常规化学农药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化防对照);

处理1:香根草、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菌剂集成防治技术;

处理2: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菌剂集成防治技术;

处理3:性诱剂、稻螟赤眼蜂集成防治技术;

处理4:性诱剂、BT菌剂集成防治技术;

处理5:赤眼蜂、BT菌剂技术集成防治技术;

处理6:性诱剂防治技术;

处理7:赤眼蜂防治技术;

处理8:BT菌剂防治技术。

1.4防控时间与方法

香根草于5月上旬种植在水稻田埂或周边;处理4和处理6性诱剂于5月15日放置,其他处理性诱剂于7月初放置,1~2个·(667 m2)-1;稻螟赤眼蜂6月初放蜂,10 000头·(667 m2)-1;苏云金杆菌BT喷施时间分别在6、7、8月上旬,50 g·(667 m2)-1,兑水喷雾防治。空白对照(清水)与化防对照按药剂使用说明应用。

1.4田间管理

2015年4月10日水稻种子用咪鲜胺浸种,4月15日基质播种育秧,5月4日撒施磷酸二铵15 kg·(667 m2)-1、尿素15 kg·(667 m2)-1,5月5—9日泡田整地,5月12日机械插秧,5月17日追施返青肥7.5 kg·(667 m2)-1,5月30日追施分蘖肥7.5 kg·(667 m2)-1,7月15日追施孕穗肥7.5 kg·(667 m2)-1,浅—湿灌溉。10月中旬成熟测产。

1.4调查方法

香根草防效:主要调查香根草、水稻枯鞘率与枯心率,5点取样,每点调查50穴;性诱剂防效:每个处理每次随时调查10个诱捕器,调查记录诱捕器诱蛾数量;稻螟赤眼蜂防效:放蜂5 d后,各处理分别取5点,每点随机采集害虫卵200粒左右,带回室内培养观察,记载卵粒总数、被寄生卵粒数,孵化幼虫数(卵壳数);BT(苏云金杆菌)防效:喷药10 d后调查水稻枯鞘率、枯心率,每个处理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穴。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防控措施对水稻枯心、枯鞘率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处理1的水稻枯心、枯鞘率最低,为0.11%,比对照1的水稻枯心、枯鞘率低3.09%;其次是处里2,为0.16%;枯心、枯鞘率最高的是空白对照1,高达3.2%。处理3、处理6、处理7的水稻病株率比生物农药BT菌剂和常规化防农药处理(对照2)的病株率高,对照2的水稻枯心、枯鞘率为1.7%,相比其他处理病株率也较低。可以看出,生物农药BT菌剂、香根草、性诱剂、赤眼蜂四项技术集成防治效果最好,各个单项处理的防治效果要低于常规化学农药防治,赤眼蜂防治效果不明显。

2.2香根草与性诱剂对二化螟诱集效果分析

香根草又称岩 兰草,是一种高大、簇生成丛的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庞大而发达,抗逆性强,有杀虫活性成分,可自行杀死水稻螟虫幼虫。试验显示,栽植香根草的处理1,水稻枯心、枯鞘率最低,香根草诱集二化螟效果较显著,香根草的枯心率达到5.6﹪。调查发现,香根草枯心、枯鞘中的4龄螟虫基本死亡,只有1~3龄螟虫还有成活。这说明香根草具有诱集和杀死螟虫的效果。

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及诱捕器均由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诱芯为毛细管状。通过大量诱杀雄蛾,使田间雌雄比例失调,降低雌蛾交配率,从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由图2可以看出,5个含有性诱剂处理的水稻,诱集螟虫的效果均较显著,单个诱集器诱集虫量最高的为处理3,每器为25头,平均诱集螟虫最多的为处理2。这可能是由于处理2的水稻田没有使用化学农药灭虫,所以虫量相对较多,但其他处理之间相差不显著。在田间调查时发现,田间地头的螟虫数量远远多于稻田中间的螟虫数量,图2中最高的螟虫多为地头捕捉。此外,还发现捕捉器中蜘蛛的数量也较多,说明实施绿色防控有利于增加害虫天敌。

2.3不同防治措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之间水稻产量差异较显著,处理1产量最高,比对照1增产22.02%,比对照2增产11%,并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处理2,比对照1增产17.87%,比对照2增产7.22%;对照1产量最低,比对照2减产9.03%。

2.4不同防治措施的效益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防治水稻虫害(施用2次)的价格,绿色防控各项措施均高于常规化学防治措施。处理1总价比常规化学防治措施增加92.4元·(667 m2)-1,处理2比对照2增加52.4元·(667 m2)-1。但从产量结果分析,只有处理1和处理2比常规化学防治(对照2)增产显著,分别增产67 kg·(667 m2)-1和44 kg·(667 m2)-1。按水稻价格2.8元·kg-1计算,分别新增效益95.2元·(667 m2)-1和70.8元·(667 m2)-1,其他处理效益不显著或负效益较重。

表1 不同处理措施对产量的影响

3 结 论

(1)试验表明,处理1(各种绿控措施集成技术)对水稻螟虫防治效果最好,产量也最高,增产显著,其次是处理2(无香根草的绿控措施集成)。效益分析得出,处理1和处理2的增产效益最显著,而稻螟赤眼蜂效果不明显,说明香根草、性诱剂、BT菌剂技术集成防效最好、效益最高。

表2 绿色防控与常规化学防治价格比较

(2)由效益分析看出,处理1的产量效益最高,但其投入价格也最高。因此,今后应降低绿色防控成本,提高产量,使绿色防控真正成为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的首选技术。

(3)实施水稻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了稻米食用安全性,符合市场对稻米优质、健康、口感好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市场潜力,应在今后的生产中加大推广力度,促进水稻高产优质安全生产。

[1]黄京华,黎华寿,杨军,等.香根草挥发物化学成分的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70-173.

[2]盛承发,王文铎,焦晓国,等.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效果的初步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5):58-61.

S435.112+.1

A

1002-0659(2016)05-0016-03

2016-08-08

主要作者简介:杨永安(1983-),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试验、示范、推广工作。E-mail:muyi130@126.com

猜你喜欢

香根诱剂螟虫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香根草精油的香气成分分析
果实模型诱捕器外观及颜色对实蝇引诱特性的影响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试验及效果评价
香根草对Cd、Pb、Zn的吸收累积特征研究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性诱剂组合诱芯对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