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福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趋势分析

2016-11-24陈闽杰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3期
关键词:水域自然保护区林地

陈闽杰 杨 丽

(1福建省南平市环境监察支队福建南平3530002福建省南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福建南平353000)

对福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趋势分析

陈闽杰1杨丽2

(1福建省南平市环境监察支队福建南平3530002福建省南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福建南平353000)

随着国家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的重视,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土地覆盖类型却也在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土地覆盖类型从过去的植被为主发展为实体建设为主要内容,周边地区的土地覆盖也更多的趋向于其它建设。然而近些年,国家对生态问题的重视,福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土地覆盖类型也呈现了生态化的好转,本论文正是利用Landsat-TM影像遥感数据,在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获得土地覆盖类型数据表,并根据这些数据分析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趋势。

土地覆盖;生态;自然保护区

对于土地覆盖类型的研究归根到底便是对土地利用情况的分析,其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包括居民点建筑用地、农田、草场、林地等,如此而产生土地覆盖的类型问题。在本论文对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土地的覆盖类型分析中,其特指地表的物理状态,如植被的数量特征与类型,水体或地表物质存在形式等。土地覆盖的变化往往是指土地覆盖的转变或存在条件的改善,如草场变为农田,农田变为林地等,或者森林的稀疏和组成的变化,比如,树木类型的改变。国家为了更好的保护祖国的生态资源,自然保护区的划分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可能,其是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环境就地保护的主要载体,是野生动植物的宝贵栖息地。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自然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于福建全省来说,有93个自然保护区,正是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使得福建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96%,位居全国第一。本论文正是以福建全省的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土地为研究主体,探讨其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趋势。

1 研究去概括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东经115°50′~120° 43′,北纬23°31′~28°18′之间,全省土地总面积12.15× 104km2,海岸线长达3324km,海域面积为13.6×104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亘两列山脉,西部是武夷山脉,中部是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和博平岭。由于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两个自然地理带,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衍场所,造就了福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因此,福建全省拥有自然保护区93个,其中林业自然保护区82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26处,市级自然保护区10处,县级自然保护区44处,此外建有自然保护小区(点)3300多处,总保护面积达80.86×104h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6%,已建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全省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7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70%以上的主要江河源头森林植被,25%的天然湿地。福建省森林类型多样,共94类,其典型的土地覆盖植物类型有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丛四大类,其中阔叶林有分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红树林四类,常绿阔叶林又可细化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典型常绿阔叶林和山地矮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又可细化为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山地落叶阔叶混交林。而根据《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及分类标准和中国湿地类型及标准,福建的湿地包括近海和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与沼泽化草甸湿地等4类18种类型。

2 研究数据来源及处理

福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土地覆盖类型数据来源于2005年、2008年以及2013年的Landsat-TM影像遥感数据,通过人工目视和图像处理软件解译得到土地覆盖类型数据,然后利用统计学的关系对福建各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土地覆盖类型数据进行分别计算统计分析,这些数据研究的目标是土地覆盖类型,土地覆盖类型分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居民点、交通用地和水域,其中水域分为河流、湖泊、池塘、滩涂以及湿地与沼泽。

3 土地覆盖类型数据分析

本论文通过对2005年,2008年与2013年的土地覆盖类型进行比对分析,然后依据福建省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分析出未来福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土地的覆盖类型变化趋势。

3.1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盖类型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下表1所示福建自然保护区2005年,2008年与2013年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比例表。

表1 福建自然保护区2005年,2008年与2013年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比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从2005年开始,自然保护区的耕地面积得到了细微的扩大,这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有关,但耕地所占的面积依然微乎其微,对自然保护区整体的土地覆盖类型影响很小,这种现象也包括居民点、交通用地等两种类型,人类对安居环境的进一步需求,也加大了自然保护区居民点的建设面积,交通用地则是由于汽车的大量普及,使得自然保护区也修建了部分交通线路,而福建地区多山,也可以看到人在自然保护区中所带来的生活影响是很小的。从数据分析中,也可以得到,林地和草地是福建全境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类型的重点,这样造成了福建拥有62.96%的森林覆盖率,而从本论文的研究数据及网络调查分析得到,由于福建地区亚热带气候,适合树木的生长,其中较多的植物类型是常绿阔叶林、红树林、山地矮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而草地则有短草,长草之分,其中以短草为主,占72%左右。同时,也可以发现,福建自然保护区的水域面积也较大,从研究中可以得到河流、湖泊、池塘、滩涂以及湿地与沼泽为主要的水域。林地的覆盖面积在2008年稍有回落,但随着福建政府对林业建设的进一步重视,13年的林地覆盖已经超过50%,同时,草地的覆盖面积则有所下降,水域在国家对水环境问题进一步重视的前提下,水域面积也得到了上升。

3.2自然保护区周边土地覆盖类型

表2 福建自然保护区2005年,2008年与2013年周边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比例表(%)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从2005年开始,自然保护区周边土地的耕地使用面积得到了上升,并且其本身所占的土地覆盖类型比例较大,耕地是影响自然保护区周边土地覆盖类型的主要因素,林地、居民点和交通用地的变化幅度较小,从土地覆盖类型的分析中可以得到,福建自然保护区周边土地主要是茶树种植较多,这也加大了园地的覆盖面积,国家在海上一带一路经济方针的指引下,福建茶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周边地区种植茶树的趋势,水域面积的增长也体现了国家对水问题治理的效果,使水域面积增大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是全社会发展的目标,草地由于在周边地区的使用价值相对较小,其覆盖面积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4 结语

由于福建始终重视对自然保护区这些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强制保护,加大了林业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土地使用的规划,使改善生态环境的土地覆盖类型得到增多,林草地的覆盖面积也呈现上升趋势,体现了福建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决心,从数据分析和生态建设形式可以看出,福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土地的覆盖类型将更多的转向与有利于生态建设的领域,林地和水域建设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以打造强林绿化美化自然保护区的环境。

[1]覃德华,毕晓丽,葛剑平.近30年来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变化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37-7239.

[2]赵志平,刘纪远,邵全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0,30(3):415-420.

[3]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 1999,18(1):81-87.

[4]王根绪,刘进其,陈玲.黑河流域典型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影响比较[J].地理学报,2006,61(4):339-348.

[5]何春阳,周海丽,于章涛.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处理分析[J].资源科学,2002,24(2):64-70.

猜你喜欢

水域自然保护区林地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