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服务工作综述

2016-11-24蔡欣良

丝绸之路 2016年18期
关键词:甘肃甘肃省志愿

蔡欣良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 兰州730050)

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服务工作综述

蔡欣良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 兰州730050)

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08年,现正式在册成人志愿者400人,小小志愿者160人,团队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只有6岁。目前,志愿者团队主要参与讲解、咨询、志愿者培训、临时展览综合服务、教育活动推广等一系列服务活动。

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义务服务

在甘肃省博物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穿黄马甲,每天穿梭在各个展厅,为观众提供义务讲解。这些来自各行各业、各年龄层段的志愿者们,在博物馆这座艺术殿堂无怨无悔地奉献,默默地耕耘。志愿者团队自2008年成立以来,先后有2000多名志愿者来甘肃省博物馆参加志愿服务,现正式在册成人志愿者400人,小小志愿者160人。截止2014年,志愿者团队累计讲解10963批次;服务观众438520人次,累计为观众服务232889个小时。小志愿者讲解1650批次,接待观众49500人次,累计为观众服务近550小时。五年来,组织社教活动近百场,服务观众100多万人次,首创全国博物馆志愿者讲解督导服务。他们积极参与甘博各类社教活动,志愿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也逐步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全面,从最初的讲解、咨询发展到今天包括讲解、咨询、志愿者培训、临时展览综合服务、教育活动推广等一系列服务领域。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先后为“丝绸之路文明展”、“甘肃彩陶展”、“古生物化石展”、“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红色甘肃——走向1949”等常规展览服务,已成为甘肃省博物馆公益服务、为观众免费讲解的主力军。

一、严格考核,把好入口关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甘肃省博物馆的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可谓独具特色。每一批新招募的志愿者,首先接受博物馆专家团队的专业培训,之后由老志愿者传帮带,从讲解内容到讲解技巧反复交流;然后进展厅对照文物,熟悉文物和讲解词,多看多听之后,自己感觉可以上岗讲解了,向志愿者团队提出申请;由团队组织考核小组(不少于两名督导和其他团队领导组成,至少三人)进行考核;考核之后集体评议,经考核小组集体表决认为合格方可过关。通过这一系列程序后,才能取得志愿者的标志服装“黄马甲”和上岗讲解工作证。许多志愿者都有多次考核的经历,每次考核都会有很多收获和进步。考核小组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文物负责、对观众负责、对博物馆负责、对志愿团队负责的精神开展工作。所以,才会有观众听了甘博志愿者严谨、专业的讲解之后,把志愿者的精彩讲解传播到全国各地。

二、健全制度,不断增强凝聚力

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自成立之日起,在志愿者团训“平等、自律、团结、服从”引领下,制订了《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手册》《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组织章程》《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管理办法》《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劝退制度》等严密章程。这些制度的建立明确了志愿者的服务宗旨、志愿者的义务、志愿者享受的权益等等。此外,每月还公布志愿服务考勤情况,激励大家更多地进行义务讲解;定期召开团队干部会议和志愿者大会,交流情况并加强自我管理;不定期组织志愿者召开文博沙龙,探讨文物特征和讲解心得。因此,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

三、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志愿者团队办公室是大家休息、学习的场所,利用博物馆提供的书籍、志愿者自备的资料,探讨文博知识。根据专家培训和相关资料,志愿者团队编写各个展厅的讲解辅助资料及讲解心得论文近20万字;不但帮助其他志愿者提高讲解水平,同时志愿者的理论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由志愿者自己作词作曲的《甘博志愿者之歌》《铜奔马之歌》唱响在集体活动中;创办《志愿者之声》报刊,登载志愿者的作品和活动动态;记录志愿者的学习、工作和收获,报道发生在志愿者身边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充分展示志愿者的智慧和才华,弘扬志愿者理念,向社会展示志愿者不但在“服务社会中快乐了自己”,同时也提升了自己,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有了双重飞跃。

四、无私奉献,传播服务精神

志愿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志愿者,选择做志愿者就是选择了一份社会责任。除做好讲解工作外,志愿者还承担着展厅内的各种事务,例如协助看管员疏导观众、扶助老人和残疾人、引导小朋友等。很多观众被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所感动,纷纷询问怎样成为博物馆志愿者,是他们将志愿服务的精神传播到博物馆之外的广阔空间。

五、参与外展,宣传河陇文化

志愿者们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甘肃省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甘肃省博物馆文物精品图片流动展”,志愿者们进入部队、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参与装卸、布展、讲解等工作,协助流动展板讲解服务工作,为那些没能走进博物馆的老百姓耐心细致地讲解华夏八千年文明、河陇人杰地灵的事迹、伏羲女娲相关文化,让生活在甘肃大地上的陇原儿女为之自豪和骄傲。志愿者们以宣讲、诗朗诵、合唱的形式,展示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影响空前。通过各种方式的宣讲,让群众坚定了爱国主义的信心。志愿者出色的讲解和热情的服务,不仅得到社会公众好评,也引起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先后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志愿者专题采访报道。

2009年8月,《甘肃日报》《生活·关注:志愿者架起的一座桥》报道了志愿者窦东城、张绍轩、马四喜的志愿服务事迹,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博物馆志愿者团队的关注。

2010年8月,《兰州晚报》《省博志愿者讲得很快乐》通过采访张绍轩、马四喜,连续报道志愿者在博物馆志愿服务的情况。

2011年2月,《甘肃日报》《教师·志愿者·讲解员》采访志愿者张绍轩。

2012年2月,《甘肃日报》摄影报道《博物馆里的志愿者》,采访了张绍轩、林章源、马四喜等,向全社会宣传他们常年坚持志愿服务的事迹。

2012年5月,《兰州晚报》《免费讲解传扬陇原文化》采访张绍轩,向社会展示了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的精神面貌。

2012年5月,《甘肃日报》《文化掠影:“博物馆日”里的博物馆》采访小小志愿者。

甘肃卫视、甘肃新闻频道、文化生活频道、甘肃移动传媒等分别为志愿者做专题片。

六、热心讲解,促进两岸交流

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经常接待台湾游客,2009年,有几位台湾来的观众,在听讲解时全程录像,结束时,紧紧握住志愿者的手说:“太感谢你了,听了你的讲解,才知道甘肃还有这么丰富的文化,我们过去对甘肃了解太少!我们一直以为甘肃就是茫茫大漠。”2010年8月,南亚技术学院教授王春源校长一行,在听了志愿者全程讲解之后由衷感慨:“两岸同根同源,彼此缺乏了解、交流,原来中华文明如此博大精深,甘肃虽然地处祖国内陆,文化积淀如此深厚,甘肃之行收获颇丰!希望台湾更多民众能够有机会来甘肃听你讲解,了解文明起源,加强两岸文化交流。”2012年8月,志愿者接待了甘肃省台办组织的台湾高雄一行90人的教师团队,分三批进行全程讲解之后,他们激动地说:“回到台湾,一定要把大陆的精美文化、深厚历史讲给台湾的学生听,让他们也了解我们华夏文明的起源和传承。”

七、雏凤凌空,备受关注

自2012年年初招募小小志愿者以来,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又增添一抹朝霞。每当童声响起在各个展厅,总能吸引无数游客驻足,听他们用稚嫩的声音诉说历史的沧桑。他们为甘肃悠久的历史骄傲,为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而自豪,被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每次讲解结束,游客总是把最响亮的掌声和由衷的赞美送给他们。小志愿者的服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观众被这些身着小黄马甲的孩子们的精彩讲解深深吸引,赞扬他们是“甘肃省博物馆的最高知名度”,这是观众对小志愿者的最高评价。小小志愿者成为甘肃省博物馆社会公众服务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这一方面提升了甘肃省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发挥了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国家传统、爱国教育、历史认知、社会凝聚等方面教育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志愿者提供了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多元平台,对倡导和谐社会、弘扬精神文明起到了积极作用。

八、辛勤服务,赢得赞誉

曾经有北京来的一批游客,起初看到志愿者在讲解,不以为然地说:“志愿者嘛,能讲个啥?”他们双手抱臂,轻视的态度显露无疑。面对这批游客,志愿者从丝绸之路的路线图版讲起,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生动的讲解吸引着北京游客不忍离去,他们才开始认真听讲解。两个小时之后,到了隋唐展厅,有人干脆坐在地上继续听,这就是志愿者讲解功力和魅力的展示。更有感人的事情是,有几次遇到外地游客本来准备花一两个小时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听志愿者讲解后毅然做出决定:退掉机票,改签航班,停留两天时间,充分了解甘肃历史和文化。

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队伍辛勤的劳动不仅得到观众热烈的掌声,也得到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协会的认可。2009~2011年,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窦冬成、张绍轩、曾栋梁分别荣获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的第一、二、三届中国博物馆志愿者“十佳”提名奖、优秀奖和“十佳之星”奖。2012年,第四届中国博物馆志愿者之星颁奖仪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举行,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以最高分获得“十佳之星”荣誉称号,这是甘肃省博物馆首次获此殊荣。

甘肃省博物馆的志愿者们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和热情服务诠释着奉献的真谛,充分体现了志愿服务精神的伟大。团队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树立了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G266

A

1005-3115(2016)18-0065-02

猜你喜欢

甘肃甘肃省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我志愿……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