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打开致富门

2016-11-23

当代贵州 2016年37期
关键词:土城习水县农家乐

9月19日,一场淅沥的小雨过后,因“四渡赤水”而闻名天下的习水县土城古镇笼罩在一片清爽的空气中,干净的青石板路两旁屋舍俨然、绿树成荫,桂花飘香。

时值下午,街道旁的“征诚餐馆”食客渐少,36岁的老板鄢中明正在算账。鄢中明原是土城镇统一村三组2016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一家人住在摇摇欲坠的木房内。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为其提供了“三年期(含)以内、扶贫贴息支持、政府风险补偿”的“特惠贷”扶贫资金5万元。

拿着这笔钱,两个月前,鄢中明在土城古镇开了这家餐馆,顾客多时鄢中明有些忙不过来,为此他特地请了一个手脚利索的帮手。腰包鼓起来了,鄢中明一扫从前的自卑,高兴地告诉记者:“节假日期间生意特别好,中秋小长假那几天餐馆天天爆满。”

随着土城旅游产业的崛起,紧邻土城古镇、地处赤水河畔的遵义华润希望小镇社区(下称华润社区)也迎来了大批游客。华润社区是习水县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白墙青瓦的建筑鳞次栉比,乡间小路干净开阔,掩映在植被中的村庄空气清新、风景宜人。

农家乐“群英荟萃”的老板娘陈小英送走一批游客后正忙着打扫餐厅,屋内的桌椅被她擦得锃亮,地板一尘不染。

2014年之前,陈小英是华润社区的贫困户,彼时一家四口住在破旧不堪的危房里,丈夫得了重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她的肩上。2014年,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陈小英获得“特惠贷”扶贫资金5万元,开起了农家乐。旅游旺季,农家乐每天进账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

“我对现在的生活特别满意,如果没有那么好的政策,我们一家人现在可能还饥寒交迫呢。”说起现在的生活,46岁的陈小英笑容满面。

土城依托土城古镇、赤水河盐文化陈列馆、十八帮体验馆、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成绩斐然——今年中秋小长假期间实现旅游收入7776.2万元,同比增长58%。

在土城,旅游产业的兴盛让越来越多像陈小英一样的贫困户找到了增收路径,享受到了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与土城利用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不同,位于土城东北方向的鰼部生态文化旅游园区(下称鰼部生态园区)的旅游业发展主要依靠其优美的生态环境。

“鰼部生态园区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夏天温度舒适,还能吃到原生态的瓜果蔬菜,是个养生休闲度假的好去处。”45岁的李先生来自重庆,目前已经在鰼部生态园区的“桃都养生谷”买了一套房子,他打算每年夏天都过来避暑。

鰼部生态园区与重庆市江津区、綦江区、四川省合江县毗邻,园区内平均森林覆盖率超过70%,全年平均气温13.6℃。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生态优势,当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许多像李先生一样的避暑客慕名而来。

旅游旺季,鰼部生态园区内村民开设的旅馆、餐馆、农家乐高朋满座,生意火爆。

陈伦华曾是寨坝镇友谊村榜上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0年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他修建了一栋两层小楼,并开了一家副食店。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兴起,陈伦华的副食店客似云来、络绎不绝。

“现在的生活比原来务农好太多了,原来种玉米和稻谷,收成不好的年份吃了上顿就没了下顿,现在开了副食店,旅游旺季每月至少盈利5000元,总算衣食无忧了。”说起现在的生活,陈伦华很是感慨。

友谊村紧紧围绕度假旅游主导产业做文章,以“旅游+扶贫”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立旅游接待中心等吸纳贫困户就业创业。目前,村内有度假旅游项目7个,修建度假房40万平方米,高峰期接待度假游客2万多人。

友谊村的旅游发展仅是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园区的一个侧影。

自2014年12月,鰼部生态园区获贵州省发改委正式批准成为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试验区以来,园区内旅游服务产业欣欣向荣。2015年旅游人次达48.2万,旅游综合收入47236万元;今年1月至9月中旬,旅游人次达49.2万,旅游综合收入50184万元。辖区内4个乡镇的11万人已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猜你喜欢

土城习水县农家乐
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习水县关工委受习水县委表扬通报
土城镇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多元发展模式研究
农家乐
习水县关工委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重游土城公园
习水县离退局举行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工作宣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