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为何一直反对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
2016-11-23龙科多
龙科多
杨振宁先生已经94岁高龄了,近日他公布的《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的意见,在互联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议。一位这样高龄的老人还能发声“论战”成为舆论热点,这种情况也属罕见。
首先来说明,杨振宁是否权威。一般公众只知道杨振宁和李政道因“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奖。这项粒子物理领域的成就,已经足以说明杨振宁的权威性了,而实际上这还不是杨振宁最重要的成果。根据网友的整理,杨振宁有13项世界级的成果,可谓在现代物理的各个领域全面开花。其中最重要的是杨-Mills规范场论,可以说,高能对撞机的实验结果,一直在增加杨振宁学问的含金量,增加他的声誉和威望,杨振宁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可谓无可置疑。当然这并不代表他的意见就更正确。
那么,杨振宁为什么反对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呢?
他的理由如下:造巨型对撞机是“进无底洞”;“中国仍然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造花费巨大,将会影响其他基础科学的发展;多数物理学家认为超对称粒子的存在只是一个猜想,没有任何实验根据;高能物理要发展不一定要靠造巨型对撞机,也有不费钱且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途径。
事实上,这并不是杨振宁第一次反对中国建巨型对撞机。
1972年举行的“高能物理发展与展望”的座谈会上,杨振宁力排众议,不赞成中国花费上亿美金的代价建造高能加速器及全力发展高能物理实验研究的计划。杨振宁说:“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但我不觉得应当就是在高能加速器方面;”“如果有一亿美元为什么不拿来造计算机,发展生物化学,培养更多的人才?而一定要拿来研究高能加速器?”“建造贵的加速器与目前中国的需要不符合。”
1978年8月,杨振宁在与张文裕、周培源、吴有训、钱三强等物理学家座谈时,依然表示不赞成中国急于建造大型加速器,认为大型加速器的建造对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并不重要。
1980年初,在广州从化召开粒子物理国际会议期间,众多海外华裔物理学家共同参与草拟了一封致中国政府支持BPS建造的信,参与者一致签名表示赞同。杨振宁则避开了这次活动。
对于这段历史,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回应杨振宁的文章中说:“(杨振宁)自70年代起就反对中国建造高能加速器。幸亏小平同志听从了李政道等其他著名科学家的建议,才有了今天的高能物理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及其重大成果……”
事实上,杨振宁当年反对的是质子对撞机,不是正负电子对撞机——质子对撞机的缩小版。
正负电子对撞机由李政道精心设计,加入了同步辐射光源的应用设施。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两位老师考证,李政道对此其实也并不十分热心,“只不过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领导人的尊重,他一直努力帮助中国,尽力促成其高能加速器建造的早日实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工程耗资比较低,而且性能比较先进,因此李政道热心予以支持。”
显然,李政道和杨振宁态度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对祖国科技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杨振宁认为正负电子对撞机做得很成功,代表中国有相当聪明而且很有能力的人,而包括李政道在内许多人帮忙联络美国和欧洲实验室的合作,都是有功劳的。对于加速器做同步辐射的研究,杨振宁也是支持的,当然,杨振宁并不认为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实验结果在物理科学上有太大的意义。
在科学争论中,我们不迷信权威,也不只遵循经验,但有必要将这位老人今天的坚持,其背景、其理由交代清楚。
(摘自观察者网20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