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说麦积区博物馆馆藏宋代磁州窑梅瓶的艺术风格
——兼论磁州窑梅瓶的发展演变历程

2016-11-23裴志超

丝绸之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梅瓶磁州窑

裴志超

(麦积区博物馆,甘肃天水741020)

浅说麦积区博物馆馆藏宋代磁州窑梅瓶的艺术风格
——兼论磁州窑梅瓶的发展演变历程

裴志超

(麦积区博物馆,甘肃天水741020)

[摘要]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馆藏一件磁州窑梅瓶,其造型优美,纹饰构图严谨,布局合理,工艺先进,是宋代瓷器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器物,更是宋代文化气质、经济昌盛的集中体现。这件磁州窑梅瓶豪放雄伟,代表了北方艺术特色,对于研究宋代磁器在麦积区的发展、演变及文明交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麦积区博物馆;磁州窑;梅瓶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该地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磁州窑始烧于宋代,经元代、南宋而终于明。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磁州窑最突出的特点是淳朴、粗犷,大件器皿豪放雄伟,神态端庄古朴,有气魄。小件器皿制作精美,盘、碗、碟类注重灵巧实用,形体比例,轻重适度,线条干净利落,造型与装饰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磁州窑瓷器十分讲究造型神韵和风格,造型品种繁多,涉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梅瓶就是深受北方民众喜爱的优美而实用陶瓷器皿之一。

麦积区博物馆馆藏白釉黑彩缠枝花卉纹梅瓶,通高38.5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9.4厘米,瓶为小口,短颈,圆肩,腹微鼓,下腹部渐敛,圈足,通体施白釉,黑彩绘画缠枝花卉。该瓶造型细长秀美,为北宋时期梅瓶的典型造型之一。器型修长俊美,匀称轻盈,瘦削、纤细的腰身,腰以下内敛,犹如苗条少女,富于轻盈、俏丽的美感。它以拟人化的手法制作而成,有一种令人神往的姿态,娇嫣而不轻佻,端庄而又妩媚,体现了宋人所崇尚的典雅审美意境,即以自然、含蓄、平淡、质朴的审美观,确立了“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无所往而不乐,游于物外”的超然审美态度。梅瓶通体施白色化妆土,然后用细黑料绘画出缠枝牡丹花叶纹,用针状工具在绘画好的黑色纹样上勾画出花瓣叶茎的轮廓线,划掉黑彩,露出白色化妆土,施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入窑烧制后,黑白对比强烈。枝叶淋漓奔放,线条流畅、舒展。装饰采用了中国传统图案的布局方法,使纹样在规矩中有变化、有虚实、有照应、有回顾,抑扬顿挫,富有韵律。其简练明快的构图,强烈的色彩对比,达到了主次分明、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缠枝牡丹是传统吉祥纹样,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结构连绵不断,具“生生不息”之意,为我国人民所喜爱。釉下黑彩画花是磁州窑瓷器中的高档器物,非常罕见,国内外博物馆有为数不多的收藏,如清宫旧藏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日本白鹤美术馆收藏的宋代龙纹梅瓶、法国吉美博物馆藏白地黑牡丹纹梅瓶等,堪称精品杰作。

梅瓶的造型自宋代开始,元、明、清历代均有烧制,不同时代造型也各不相同,其演变过程大致为从清秀型到肥矮型。

梅瓶是近代至今的俗称,宋代称为“经瓶”。据《宋史·职官志》载,宋代皇帝特设讲经制度,定期请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熟悉四书五经的官员任讲官,设讲筵。讲经制度派生出了讲筵用酒,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酒文化。宋人称这种“经宴”上特用的酒瓶为“经瓶”,并具有特定的含义:首先,这种瓶装的酒尊贵至上,对饮者是莫大的荣誉;其次,使用这种酒瓶是高雅酒宴的标志。故梅瓶应称经瓶,经瓶原有覆盖,本是帝王及贵族专用的酒瓶,同时期的考古发掘资料亦有证明。

在中国古代陶瓷造型发展进程中,梅瓶属于单一器型,延续时间有千余年的历史。梅瓶最早的雏形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人适应漠北的生存环境,生产出了一种储水器,后被陶瓷界称为“鸡腿瓶”。鸡腿瓶身细高如鸡腿,小口,短颈,圆肩,收复,上粗下细。经过演化,到了宋代,梅瓶已经脱离早期鸡腿瓶的造型模式,成为一种独具代表性的造型品种,历经千年,至今不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载梅瓶名称由来的,是清末民国初期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曰梅瓶也。宋瓶雅好作此式,元明暨清初历代皆有斯制。”可见,梅瓶是历代深受民众喜爱的一种极为普通的日常器物。梅瓶虽然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关,但它的使用功能,在历朝历代却不尽相同。契丹民族把梅瓶作为盛水器,用于储藏和搬运水的容器。宋代以后,由于梅瓶这一实用器型广泛使用,加上质地、工艺、装饰改进和变化,其使用功能扩展至储酒器、陈设器、随葬器等诸多方面。

鸡腿瓶传入北宋后,北方汉族地区也开始烧造这种长腹小口瓷瓶,最终使梅瓶造型固定下来,在宋代南、北方民窑中多有生产,而少见于宋代的官、汝等官办瓷窑,说明梅瓶作为盛装实用具主要为民间生活所使用。在造型上,北方梅瓶较多保留了契丹鸡腿瓶的痕迹,形体修长而秀丽,瓶口为蘑菇形或梯形,便于使用绳索捆扎。而南宋景德镇生产的影青梅瓶和江西吉州窑等地烧造梅瓶,其高度明显低于北方梅瓶,容积缩小,腹径较大,显得矮而胖,造型上显得比较小巧,反映了当时大江南北不同窑区的产品有一定地域特点。

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在长期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有的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用统一的造型、灵动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和地方特点。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彩(铁锈花)、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开启了陶瓷装饰的先河以其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丰富的品种以及独特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而成为中国民间瓷窑的杰出代表。画面喜闻乐见,手法高超,线条流利,表现出民间艺术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和人们的审美。磁州窑吸收传统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艺术,并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磁州窑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为宋及以后明清青花与五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并对日本、朝鲜等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花卉纹行笔舒畅流利,花形描绘普遍肥大饱满,活泼多姿,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风格。

磁州窑的胎体使用的是当地一种比较特殊的高岭土,结构较疏松,淘炼不细,颗粒粗,常有未烧透的孔隙和铁质斑点,含铝量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铁、钛等着色杂质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胎质有两种,一种坚硬,另一种粗松。器物拿在手中感觉不是很重,而民国及近代仿品普遍坚硬偏厚重。为适应粗瓷细作的需要,磁州窑往往使用化妆土施加在胎的表面,以遮盖其胎体表面的凹凸不平,从而提高瓷器的外观质量和釉的白度及光亮度。

磁州窑的画工不是从临摹画谱入手,而是从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为切入口,直接取材于民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宋元时期田野生活的再现。题材丰富而清新,纹饰线条流畅豪放,深得中国水墨画神韵,借助生动的笔法,娴熟的技巧充分表现出厚重的乡土气息和奔放四射的生命张力,是制瓷工艺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高度结合的典范。

磁州窑创烧于五代,北宋、金、元为兴盛期,历经明、清,一直延续至近代,是一个民间窑场。窑址分为两个区域:一处以河北磁县观台镇为中心,分布在漳河两岸,包括观台、东艾口和冶子村;另一处在金阳河流域,今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一带。在宋、金、元时期,周边许多地区受其影响,包括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西等地,形成一个磁州窑体系。麦积区是甘肃省的“东大门”,地处陕、甘、川三省之要冲。河北省与山西、河南省毗邻,而山西、河南省又与陕西省为邻,其境内的磁州窑瓷器随着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作为当时国内较为著名的北方窑场之一,其产品应该遍布这一区域。宋代麦积区为秦州辖地,是秦州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之一,这一地域的经济、文化在宋时较为发达,产品相对丰富,河北生产、生活方面的物品无论政治、贸易如何变化,都会由各种渠道进入该地,因此,河北地区的磁州窑瓷器流向这里就顺理成章了。

磁州窑是宋代以来兴盛于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的民间瓷窑,其烧造历史长久,影响极其深远。由于磁州窑是生产民众日常使用的生活器具的窑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磁州窑陶瓷的最大特点是将粗瓷细作,用多种独特的工艺技法把日常生活用品装饰的丰富多彩,陶瓷作品散发出质朴、淳厚的北方民间艺术气息。它植根于民众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体现出的民族性、地方性、艺术性的特征,对中国陶瓷艺术乃至世界陶瓷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磁州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博采众长,吸纳各种艺术形式、工艺手段,不断改造和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其发展规模和艺术成就上,宋、元时期达到鼎盛。

风格独特的磁州窑瓷器,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融入本地特色,精细粗犷并存,豪放工致兼有,与同时期的五大名窑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作品更具有浓厚的民间情趣,装饰形神兼备,别开生面,颇具北方特色。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磁州窑属北方民间窑系,瓷器中的精品较少,经典之作则更少。麦积区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均堪称磁州窑的上乘之作,对于研究宋代磁器在麦积区的发展、演变及文明交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志国.磁州窑梅瓶的收藏与鉴赏[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19).

[2]白雪.白地黑花鸳鸯戏水梅瓶[J].收藏界,2008,(3).

[3]石红.我国古代梅瓶初探[J].文物世界,2006,(5).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0-0061-02

猜你喜欢

梅瓶磁州窑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6)
梅瓶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5)
磁州窑瓷枕上的元杂剧投影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4)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2)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1)
钧瓷梅瓶
钧瓷梅瓶
饮酒、插梅,作陪古人浪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