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培训的作用、意义及模式
——以苏州市吴中区文化馆为例
2016-11-23王芳芳
王芳芳
(苏州市吴中区文化馆,江苏苏州215100)
略论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培训的作用、意义及模式
——以苏州市吴中区文化馆为例
王芳芳
(苏州市吴中区文化馆,江苏苏州215100)
[摘要]在新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作为基层文化馆站,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培训工作,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培养群众文化骨干,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析当下群文工作中培训的作用、意义及模式,并试图就完善培训机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培训;文化体制改革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基层群文工作者的力量,开展甚至群众文化辅导,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并不断探索的工作。但是,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基层群文培训工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思考。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队伍的现状及培训的作用
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基层文体中心队伍建设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基本上有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尽管如此,但因为不少从业人员是从其他战线上转战而来,加之基层群文工作者的流动性相对比较大,因此,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培训与文化辅导,就显得尤为迫切。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至2020年)中提出:“各级文化馆站要开展文化艺术知识普及和培训,培养群众健康向上的文艺爱好。”文化要繁荣,群众是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事实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当是广大群众参与、普通百姓得到实惠的发展繁荣,只有这样,文化的繁荣发展才有意义。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力量源泉,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实现和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群众文化工作者就是上传下达的重要桥梁,因此,对他们做好适应时代发展的培训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二、开展群众文化培训的意义
当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宗旨就是千方百计地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特别要重视开展基层社区和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常态化,推动电影、演出院线向乡镇延伸,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等。甚至通过群众文化与教、科、卫、计等部门联手,与新兴媒体宣传结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相结合,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审视文化馆的功能,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任。基层文化馆站处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最前沿,在文化建设领域起着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组织和实施群文活动的枢纽作用以及专业研究、创作、普及与提高群文活动规模和活动水平的职能作用。因此,文化馆站如何组织好各类培训工作,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并且关系着现代公共服务文化体系的建立。
三、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群众文化发展的培训模式
(一)统筹兼顾,力争“政府建设”与“群众需求”相结合
群众文化的发展繁荣,最关键的两大因素是政府引导和群众自发参与。政府部门负责的是宏观把控和方向选择,群众的需求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内生规律。因此,应当着力开展“种文化”活动,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
以苏州市吴中区文化馆为例,该馆就坚持用“两条腿”走路,在“政府建设”与“群众需求”之间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成功打造了“吴中大讲堂”这一文化品牌。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吴中区文化馆在承办的“文化大讲堂”中,以中国精品文化艺术和群文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为内容根基,特邀江苏省文化厅的有关专家以及苏州市的有关学者授课。在课程设计上,既安排了省公共文化专家关于公共文化领域最前沿、最高端的学术讲座,也安排了一些能够体现苏州特色、特别是能够体现吴中地域特色的评弹、吴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既让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对自己的具体工作有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式的总体把握,又能对具象的艺术门类有初步的了解。
(二)培训前一定要做好详细的摸底工作
近年来,随着《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全国各地的文化部门在财力、物力、人力上加大了基层群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并取得不俗成绩。但有些培训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甚至出现一些错位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部分文化馆站的培训内容属于“顶层设计”,与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关联度不强,收到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文化馆站在组织培训时应该通过下乡访问、问卷调查等各种方式,及时掌握基层的文化需求,以便安排更恰当的内容。
(三)做好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2015年3月26日,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专门召开了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电视电话会议时就明确指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促进提供主体多元化,推动有效和需求有效对接。
以吴中区文化馆举办的摄影培训为例,就是针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短板而特意开设的。吴中区文化馆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基层文化工作者组织的文体活动较多,需要全面掌握摄影技术以适应留存更多影像资料的需求,及时举办了针对全区各镇、街道的基层文化骨干及摄影爱好者的吴中区摄影培训班。培训班邀请苏州市内摄影专家,采用“每周一期”和“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举办,并利用新媒体形式,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加强课后老师学员的沟通交流,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不仅如此,文化馆还在培训结束后举办了学员摄影成果展,极大地激励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
(四)转变辅导模式,将培训与阵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基层群文工作者的文化培训,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把大家组织在一起,讲几节课就完事,而是要在培训中加强阵地建设,结合地方实际,通过挖掘地方民间文化资源,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阵地建设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更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并对群众文化活动起到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在群众分散活动普遍开展的同时,群众文化活动适时在主阵地组织各种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为分散活动提供综合交流和集中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吴中区文化馆在基层阵地建设中的经验是,启动青年骨干“下基层、结对子、种文化”活动,为基层艺术团进行声乐辅导并与其“结对子”,改变了以往单纯“送文化”的模式,开辟出一条“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的有效途径。2016年2月,吴中区文化馆在得知金庭镇拟举办一场“感动西山”的颁奖典礼时,就主动与该镇分管领导接触沟通,全面参与到活动的前期策划中。不仅如此,还结合实际工作,对该镇文体中心人员仔细讲授有关群文活动策划的要点与难点。正是因为一直以来不断创新探索文化辅导模式,吴中区文化馆的文化培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社会效益。
(五)在培训中着力于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
2015年7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江苏省《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拓展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坚持需求导向,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跟踪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开展互动性、菜单式服务。这对于基层文化培训工作来讲,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除此之外,新时期的基层文化培训工作,呈现出辅导门类多样化的特征,从传统的艺术门类到时下渐起的繁多种类,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结合培训工作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群文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其强大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就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吴中区文化馆的“大拇指”男声小合唱团,自2012年组建以来,在2012苏州市群众文化优秀作品大汇演中获得金奖,演唱的《爱在太湖一辈辈》代表苏州市参加江苏省金钟奖作品选拔,最终以江苏第二名入选全国选拔。合唱团取得的成绩,对于下辖镇街的培训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感召作用。
(六)建立培训评价机制,及时纠偏,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文化培训工作到底好不好,不是组织者说了算,而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推动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要通过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受训者的反馈。甚至可以引入媒体和群众的点评,对公益性的文化培训工作进行评价,组建专家团队对文化培训工作进行事后评估。
浙江省杭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在网络上设立了“你点我送”的反馈平台,尽管针对的是文化项目下乡的点评,但这一做法完全可以借鉴到文化培训中。评价体系不是找刺,而是更好地推动文化培训工作,只有各项文化培训工作有了成效,才能确保政府部门投入的有效性,为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自雄,阎玉刚.大众文化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2]路斌,杜染.群众文化案例选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张建春.浙江省群众文化品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4]张慧瑜.当代中国的文化想像与社会重构[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0-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