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虎子》

2016-11-22唐梦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沃尔夫

摘 要: 《虎子》是托马斯·沃尔夫晚年的作品,本文通过对该短篇小说的分析,揭露出其中反映的20世纪初美国社会上的种族问题,以及美国黑人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中受压迫以致最终走上毁灭之路的现实。作者用短短篇幅的笔墨,描绘了美国社会中隐藏的危机,和自己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思考。

关键词:《虎子》 托马斯·沃尔夫 种族歧视 种族隔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390-01

一、引言

托马斯·沃尔夫是20世纪前期活跃在美国文坛的著名小说家,他与福克纳、菲茨杰拉德、海明威、辛克莱·刘易斯不分伯仲。沃尔夫的作品选材贴近生活,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写作风格朴实奔放、抒情色彩浓郁,常以象征和暗示的手法打动读者。1938年沃尔夫去世后,福克纳将他列为他们那一代中最好的作家,而将自己列在了沃尔夫的后面。福克纳说:“我把沃尔夫列为第一,因为我们都失败了,可是沃尔夫最能尽力而为,因此他的失败最为杰出……我敬佩沃尔夫,因为他全力以赴,想把话都说了,甚至情愿把文体、连贯性以及所有精确的原则加以扬弃,而希望把人类心灵的所有经验,原原本本地放在一个针头上”。[1]

沃尔夫的短篇小说《虎子》(The Child by Tiger) 就是其写作风格和独特创作特点的完美展现。《虎子》主要讲述了在美国一个小镇中,一位平日里性情温和、能力非凡的虔诚基督徒黑人迪克·普罗索突然变成一个疯狂的杀人狂魔的故事。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巧妙地设计了许多意味深长之处,给这篇看似情节简单的小说埋下了耐人琢磨的伏笔,让读者对这篇小说有了更丰富的解读。

二、迪克·普罗索的悲剧

迪克·普罗索是谢波顿家的黑人奴隶,他精通各类工艺,平日里恭敬谦逊,在主人和孩子们眼中都是无所不能。但是,迪克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努力而真正得到白人社会的认可和接纳。他被极度边缘化,没有人考虑他的感受,没有人走近他的生活。后来,迪克发疯后,白人们自然十分诧异,平日里恭敬虔诚的黑奴竟突然杀了那么多白人。白人社会的这般态度更加强烈地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平和黑人们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他们被公认为是下等公民。

沃尔夫在小说中用许多笔墨描写了迪克压抑的生活。黑人必须居住在被白人称之为“黑鬼之乡”的特定区域;在与白人小孩子交往过程中,他不但称呼自己主人的孩子为“先生”,更恭敬地称呼所有白人孩子为“先生”,这一称呼让白人孩子们有一种“成熟和高高在上的感觉”;[2]迪克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但他却因为肤色的原因而被禁止进入教堂,礼拜时他只能悄悄地在教堂的侧门聆听。即使在上帝面前,黑奴迪克也不能像白人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3]迪克在开车送谢波顿去城里的路上与醉酒驾车的白人罗恩的车相撞,罗恩不但没有道歉,反而借着酒劲猛击迪克的脸部,致使迪克血流满面。凭迪克的体格,收拾一个醉鬼应当是绰绰有余,但迪克只能将怒火压抑在心中,他能表现的只有因愤怒而充血的眼睛和紧握的拳头。在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肆虐的社会,迪克只能隐忍,而想要赢得白人的尊重无疑是难于登天。

迪克杀人的直接原因,小说中并未直接说明,但可以从情节推断出是迪克与另一个已婚的黑人女仆潘茜·哈丽斯的男女私情引发了他与潘茜丈夫的沖突,最终导致了迪克的疯狂。这件事情看似偶然,实则偶然中包含着不可逆转的必然。即使没有这件事情作为导火线,也会有其他别的事情导致迪克的爆发。迪克·普罗索的疯狂杀人行为不仅是一种对自身所遭受的欺压和凌辱的恶意报复,也是对白人社会和基督教势力下黑人长期被压榨和剥削现状的反击与抗争,是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等级秩序和种族歧视的挑战。

三、羔羊与猛虎

沃尔夫给这篇小说命名为“The Child by Tiger”,题目中的“child”和“tiger”都是对主人公迪克的象征性描述。一方面,迪克像猛虎一样无所不能;而另一方面,迪克又像孩子,像羔羊一样无助、弱小,需要保护。沃尔夫曾说:“我所感觉到的生命和艺术元素似乎是一堆的矛盾,在没有找到一个事物的反面之前,我是无法明白它的。”[4]沃尔夫这种对事物两方面特性的敏锐嗅觉,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和贯彻。在《虎子》中,沃尔夫把极端对立的矛盾点放到了一个黑人身上,不仅表达了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对黑人的压力,也想借此来表达自己对世界辩证性的思考。迪克,一个矛盾的结合体——羔羊与猛虎的结合,纯真与邪恶的统一。正如沃尔夫在小说结尾写的一样:“他来自黑暗!他是黑夜的儿子,也是黑夜的伙伴,是人类奥妙心灵的另一方面的表征。是人类邪恶无知的一种象征,是人类神秘的一种象征,是人类莫测高深的品质的一种折射,一个朋友,一个弟兄,一个不共戴天的敌人,一个无名的恶魔,是两个世界。”[2]

“他刚才在念《圣经》。有时候,他跟我们讲话呜呜咽咽,几乎成了哼唧,是一种唱赞美诗的吟诵,发自深不可测的、使他心旷神怡的精神陶醉。”[2]这样一个淳朴、对上帝虔诚的人最终被迫走上了杀人狂魔的绝路,只能说明是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对人的高压,使人异化。这种纯真让人陶醉,而由纯真演变的所谓“邪恶”确实令人万分痛心![4]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托马斯·沃尔夫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并描写了当时美国社会繁荣外表之下的社会问题。在用小说将其揭露的同时,沃尔夫又加入了自己对世界和人类的辩证思考。他用羔羊和猛虎来象征纯真和邪恶,并在黑人迪克的身上将二者完美结合。这篇小说已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短篇小说,而是一篇富有哲学深意的、能令人沉思良久的、给读者无尽回味的文学佳作。

参考文献

[1]孙英杰. 谈托马斯·沃尔夫作品的语言风格[J]. 杜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2]Wolf. Thomas.“The Child by Tiger”.The Web and the Rock.[M].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39.

[3]王菲菲. 迪克·普洛瑟的悲剧——对短篇小说《虎种》的后殖民式解读. 外国文学,2012(2).

[4]王兰明,史吏. 《虎种》——纯真与邪恶的完美统一.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作者简介:唐梦(1993.5-),女,汉族,籍贯:宝鸡,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英国文学。

猜你喜欢

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沃尔夫
吉恩·沃尔夫是科幻小说界的普鲁斯特
Green Book wins over Chinese audiences
浅析导演斯派克?李的纪录手法
南非白人政府在非洲人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1948~1978)
肯尼亚中餐馆因“种族歧视”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