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及相应对策

2016-11-22赵芬芳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不足之处相应对策

赵芬芳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五险一金”的社会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已逐渐成为求职者就业的一个基本要求,然而,现代企业中,工伤保险制度存在极大的缺陷。加之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显得更为重要,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工伤保险制度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工伤保险制度的改善势在必行。本文就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工伤保险制度 不足之处 相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344-01

引言

我国《社会保障法》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新的《工伤保险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其对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统筹范围及认定范围进一步扩大,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同时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项目更加丰富,理赔范围和补助金标准也随之扩大,此外,还规范了非法用工人群的工伤保险待遇细节,这些改变都进一步保障了职业人群的合法权益。

一、工伤保险制度的相关介绍

1.概念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特点

首先,工伤保险具有强制性,该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来强制执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在法律的范围内,用人单位必须为职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并为职工缴纳费用。其次,该制度具有保障性,注重对工伤职工及供养亲属的基本生活保障,并通过对工伤职工及时的救治和康复,给予一次性和长期的经济补偿;再次,工伤保险具有非营利性,该保险制度是为了维护职工的基本权益,不收取任何费用,无偿办理一系列业务;最后,该制度具有互济性,工伤保险主要用于工伤职工救治、康复和经济补偿等,因此,具有互助互济的特点。

3.作用

3.1工伤保险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标志和成果;

3.2工伤保险体现了对人文主义,表达了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利于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3.3工伤保险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展开,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4工伤保险有利于维护伤残职工的合法权益,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企业妥善处理事故和恢复生产。

二、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之处

1.工伤保险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然而,在发达国家中,工伤保险制度分为工伤补偿、职业康复以及工伤预防三部分,这三者是紧密相关的,其中事故的预防更为重要。相比较而言,我国新的《工伤保险条例》中只是第十二条中提到工伤保险基金用于工伤预防的宣传等费用以及工伤预防费用的提取比例,没有把事故预防放在首要地位,不仅条例是这样的,在企业真正的落实过程中更是如此,只是事后解决,而之前的预防工作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显然,在我国现行企业中,经济补偿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其作为消极的事后补偿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在许多现代化的国家,常常把预防工伤视为工伤保险的首要职能,的确,积极的预防有利于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例如德国,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5%-7%用于工伤预防,且预防费用逐年增加,这使得其工伤案例不断减少,经济效益逐年上升。由此可见,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不健全。

2.工伤保险覆盖面广但落实不到位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城市的就业,企业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也随之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在我国工伤制度覆盖层面上,我国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基本上覆盖了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工伤保险覆盖面法律上是完整的,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个体工商户由于规模小、盈利少,很少会给雇员缴纳该费用,这就造成了员工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于是,工伤保险覆盖面的缺陷也就暴露了出来。

3.获取工伤赔付难度大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不够完善带来了工伤职工获取工伤赔付难度大的不足。虽然新的条例有了明确的规定,但事实上,对职工的具体赔偿难以落实,程序复杂、审批流程过多、工伤认定困难等一系列使得赔付难度很大。加之通常,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本人各执一词,也很不配合,给社保经办机构的调查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也进一步加剧了赔付难度。

案例分析:2014年发生了一起事故,某市一名环卫工人李某在一天早上清扫马路时被一摩托车撞击,甩在马路牙子上后脑部严重受伤,当场生命垂危,经紧急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但是他已喪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终身有人陪伴。后李某与肇事者在公安局达成协议,由肇事者赔偿医疗费等各项费用15万元。但这15万经过李某的后续治疗已所剩无几,李某的病还需要药物维持,同时生活不能自理。为此李某的家人找到李某的单位要求单位承担一定的责任,要求社保经办机构单位支付工伤保险赔偿金,但经社保经办机构调查后,却以李某私自与肇事者达成调解协议,侵犯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为由拒绝支付赔偿金,随后,李某将该单位告上法庭,等候处理。由此案例可以看出,工伤保险制度在我国用人单位中是客观存在的,但员工一旦发生意外,获取工伤赔偿难度极大。

4.工伤补偿难以治愈劳动者的精神损害

在我国,工伤补偿中的经济补偿主要通过物质补偿的方式来弥补劳动者因为身体损坏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但并不包括职工的精神损失,经济的补偿对物质的损失具有极大的弥补作用,但精神损失却难以弥补。工伤的事实可能带给受伤职工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因此,缺乏对精神损害的补偿使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完全实现。

三、工伤保险制度的改进对策

1.通过规范立法来健全工伤保险制度

立法的完善既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更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首先,要完善工伤保险的法规及相应配套保障执行法律文件。例如:完善《工伤认定管理办法》,制定《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等,从而形成良好的法律环境。其次,对于上述提到的事故预防、职业康复的书面化、难以实现的问题,要得以高度重视,从事故预防环节做起,建立专门的预防机构,对职工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记录归档,做好事故预防、职业康复工作。最后,要加强执法监督,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严格执法,规范守法。

2.加大对工伤保险具体落实情况的监督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在经济增长方面提倡发挥中小企业的力量,使得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更好地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在新的政策的引导下,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显得至关重要,但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是法律条例规定就可以实现的,具体要真正落实到企业个体户本身,要大力宣传工伤保险的相关法律知识,让个体户及小微企业深入认识到工伤保险的重要性,同时政府应对个体户、小微型企业进行优惠补助,鼓励他们积极为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用,进而发挥各种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民带动经济发展。

3.健全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机制

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机制主要分为缴费机制和基金管理。因此,在健全工伤保险制度中,两个机制的有效运行是关键。只有建立科学的费用机制和提高基金管理效率,才会改善获取工伤赔付难度大的局面进而使得工伤保险制度得以更好的落实,更好地维护劳动者权益。

4.关注工伤劳动者的精神损害

用人单位在处理工伤事故中,既要对其物质损失进行赔偿,更要关注并重视工伤劳动者的心理健康,适当给予精神上的补偿,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进而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一心一意为企业谋利益。

四、结论

综上所述,工伤保险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是社会进步中不可避免的工伤保护制度。虽然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已渐趋完善,对仍然存在很多弊端,主要包括制度不健全、较宽覆盖面却很难落实、赔付难以实现、精神损失得不到合理补偿等,针对这一系列的不足,社會保障相关人员应该着力改善这种现状,不断健全工伤法制,实现全方位的保护制度,保护人权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较好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1]杨思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重大发展与理念创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8):77-81

[2]黄雯.我国工伤保险“三位一体”制度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前沿.2012-09-12.

猜你喜欢

不足之处相应对策
浅析《长恨歌》译文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当今星级酒店餐饮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中学生数学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浅议英国“脱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相应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浅谈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内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