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2016-11-22靳文强马军辉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问题

靳文强 马军辉

摘 要: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及开发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有效提升低渗透油藏采出率的开发技术,而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将助力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提速。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 渗流理论 问题 开发技术

中图分类号:TE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287-01

引言:我国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具有渗透率低、孔隙度小、毛细管作用明显、丰度低、产能低等主要特点,虽然开发潜力巨大,但其开发过程普遍存在油藏表征准确度差、渗流理论不清、油层敏感性强、储层有效应力差、基质残余油开采难度大等问题。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开发技术包括注水增压技术、压裂技术及注气技术等,在传统开发技术的基础上,注入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研发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新技术。

一、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国际尚未形成统一的低渗透油藏划分标准,根据石油资源状况与技术经济条件制定划分的界限,并按照渗透率的高低划分为一般低渗透油田、特低渗透油田、超低渗透油田等三类低渗透油藏。我国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丰富,在总的石油储量中占比较大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图1)。

虽然低渗透油藏地质储量占比较大,但是其动用程度却较低,与中高渗透油田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平均采收率仅略高于20%,造成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低的三個主要基础问题如下:一是现有分类评价方法对低渗透率有才储量的分类评价不准确,因为渗透率相近的不同的油田区在开发效果上具有较大差异,不准确的分类评价难以发挥对低渗透储量的指导性开发;二是低渗透油藏渗流基础理论较为复杂,现有渗流基础理论不能准确描述低渗透油藏渗流的弯曲段,从而影响了油层开发的数值模拟过程与开发指标计算的精确度;三是低渗透油藏的井网规划不合理使得油层采收率达不到设计方案的产量,主要因为井网部署未充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上的敏感性等而音效了开采效果。

二、低渗透油藏开发各项技术的优势及应用效果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应用发展较为成熟的包括注水、注气、表征、保护、压裂等技术,这些技术在油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是提高低渗透油藏单井高产并将其开发利用成本的重要方法,下面着重对应用优势明显、应用效果较好的注水、注气技术及近年得到突破创新发展的油气藏表征技术和低渗透油藏保护技术展开分析。

1.油气藏表征技术

所谓表征即使油藏三维空间的定性定量描述与预测技术,表征技术应用过程是通过对油气藏构造、沉积成岩作用、流体等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在油气田开发早期对油气的富集区、高产区进行有效预测,以指导开放利用方案的制定及油田综合治理,从而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而对于开采后期剩余油分布的预测和开发必须通过集成化的精细表征技术,利用成像、储层生产动态测试资料、井间地震、三维可视化等描述技术进行准确的油藏表征,指导油气田调整挖潜,进而改善开发效果。近年该项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形成了油藏润湿性表征新方法,该方法将油藏温度、减压力条件下的粘附作用对测定接触角的影响纳入考虑范畴,解决了常规表征技术方法接触角测定与实际偏差大的难题。

2.注水、注气开采技术

注水、注气开采技术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注水开采的作用机理在于降压增注,保持油层压力的稳定及渗透率,实现油田的高效、高产开发,但是该项技术存在较多难点,特别是油层中粘土物质遇水膨胀、运移导致流体阻力增加和渗透率下降,注入回注造成油层的污染等。注气法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提升采收率具有显著的效果,由于吸气能力强、注气流压低,注气过程相对稳定且注气流压低于注水流压有效避免了基质裂缝的扩张,不会出现窜水一样的窜气现象,地层水体不会受到气体影响到导致水质不达标甚至水质腐蚀套管的情况出现,注气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低渗透油藏保护技术

低渗透油藏的油层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容易受到速敏、水敏等伤害而造成油层的损害,我们在实施油田的开采的过程中,涉及对油气层的钻开、射孔试油、酸化、生物酶活性剂、压裂等活动也会损害油层而降低渗透率。油层保护效果直接影响着低渗透油藏的油井产量、产能,与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它的作用机理对储层进行改造,降低作业过程可能造成的油层损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该项技术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并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渗透油藏注水梯形保护技术。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探明低渗透油层在总的石油储量中占比较大,但是总体动用程度却偏低,存在分类评价不准确、渗流基础理论复杂、井网规划不合理等主要问题,通过注水、注气技术、油气藏表征技术及低渗透油藏保护技术等的科学应用,可实现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提升,从而达到油井高产目标。

参考文献

[1]苟立平.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5:132.

[2]寇显明. 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3]熊伟. 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

[4]严述新.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调整技术研究[J].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6,05:33-34.

[5]田昭宇.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措施探讨[J]. 化工管理,2016,05:123.

猜你喜欢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问题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的几点探讨
防散脱纬编无痕弹力面料开发技术国际领先
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中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复杂产品设计知识应用开发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