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2016-11-22苏梅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高中历史

苏梅

摘 要: 历史课程的繁复性与多变性不仅对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提出了要求,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教学安排形成了考验。如何通过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历史课堂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效率 学习积极性A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74-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历史教育模式下历史教学枯燥乏味,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缺乏变化的授课,就会造成课堂氛围的沉闷与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也就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下降。简言之,缺乏相应练习的授课环节也会造成学习兴趣的降低,也使得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举措迫在眉睫。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才能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呢?我认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一、更新觀念,用好新教材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以历史事件发生、发展来编排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由于学生差异较大,对大部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如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必修及选修课本,要求学生将教材全部准备在手头上。“历史纵横”模块大多生动、形象,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模块链接”能有效补充历史知识及历史背景,有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必修①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可参见必修③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样就能深刻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性,深刻理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展前可安排学生自学“学史之窗”和“模块链接”扩展知识面,补充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就会提升教学效果。

1.明确授课目标,合理安排课时

高中历史的内容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类,主要通过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来实现脉络的贯穿。这种前提下,必须明确授课目标——在理解单个事件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历史思维。以学习《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内容为例,教师不应将授课目标局限在于对条约内容的记忆上,而应帮助学生理解中国连番战败的原因及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条约条款对国家造成的危害,将授课目标提升到整体性认识上来。此外,必须合理安排课时,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尽量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多研究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对课时的安排还体现在对教材选修内容的合理选择上。部分老师为追求三选一题目的得分率,只选择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这本教材进行讲解。这种做法缩短了授课时间,但很容易造成授课内容的不平衡,使学生在面对其他类型的题目时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安排课时时,必须考虑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吸收能力,对存在理解困难或学生兴趣较为集中的内容,可以适当延长授课时长来深化对内容的理解;对掌握较好的内容,则应适当削减授课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2.用好图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将会是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一是史料的选择,大部分可来自课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选择一部分,有机整合;二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史料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乏,教学效率极其低下。而教学效率低下又是由于传统的分数为主要标准的评价制度的影响。导致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分数为中心,采取一些违背教学规律的作法,如满堂灌、超纲授课等。只注重短期效应,忽视学生终身发展和能力培养。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教师如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关注有效课堂。由于授课内容相对固定,文史课堂上缺少试验等互动环节,这造成了课堂氛围的沉闷与学生兴趣的下降。为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综合运用提问、互动等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是一门艺术,认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学生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教法。

1.引入多媒体教学,拓展知识面

多媒体走进课堂,为教师进行授课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我们必须认识到,历史不是按事件顺序组成的单一事件,而是彼此影响,互为因果的集体性事件。然而受篇幅限制,课本很难将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罗列出来。按政治、经济、文化分类的高中历史教材,也很难使学生形成完成的横向体系。此时,通过引入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纪录片的,能使学生更直观、明确的了解相关历史事件。而同时调动视觉、听觉、思维的授课方式,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也完成了知识面的拓展, 通过综合了解一段时间内的历史,可以帮助学生认清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战争等情况,为进行综合性分析提供可能。

2.增加提问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听讲式教学灌输、填鸭的授课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造成课堂环境的沉闷。提问式教学则在调动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完成授课重难点的导入,从而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堂。提问教学应贯穿历史课始终,针对高中生求知欲强的特点,教师可在课堂开始时提出问题,即授课重点,并在授课环节中逐步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对问题进行引导式解答。在课程进行中, 可以通过适当提问的方式完成对课程走向的引导,合理调节教学进度,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这一阶段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课程结束后,可以针对授课难点进行提问,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以此合理安排下节课的授课内容。简言之,提问式教学使学生参与到互动环节中去,并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完成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吸引,进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

三、创设民主环境,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民主课堂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教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课堂教学有效性体现在教师能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2.“重现”历史场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历史事件是历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直观了解当时政治经济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对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进行重现,不仅能实现授课方式的多样化与活泼化,也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所学内容。在学习皇权制度集中的具体表现时,必然会涉及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内容,此时可以通过“重现”相关场景,选择合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解读相关事件中隐含的政治因素。学生可以利用一到两天的时间进行相关准备,即课前预习,从书中相关介绍、影视剧中的相关场景中获取有效信息,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并针对当时的经济文化状况对表演场景及演员服饰进行合理搭配,以此实现情景剧的还原性和真实性。角色扮演是在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在课堂中引入此类活动,可以对学生枯燥、繁复的学习生活起到一定放松作用,并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趣味性。

总之,提高教学效率需要历史老师从授课方法,课堂形式等方面进行努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课上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投入到课堂氛围中,才能真正实现历史学习的高效化与趣味化。与此同时,还应努力提高历史教师的个人素养及管理能力,使其能灵活应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相信只有通过教师与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实现高中历史课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东旭.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谢继勇.谈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方法的使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3)

[3]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高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4]高中历史的创新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效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