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让教育绽放更多精彩

2016-11-22黄文广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习培养数字化

黄文广

摘 要: 数字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习者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中 ,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 ,运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教学模式进行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数字化 学习 培养

中图分类号:G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2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教育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掀起了数字化建设的新浪潮。江心洲中学地处江心洲岛上,是一所小班化学校,在校学生8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面临拆迁重建。在这种状况下,学校如何發展是摆在全校师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在原地等待还是破障前行?近年来,学校通过将信息化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网络和数字化环境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办学质量提升的发展之路。

一、数字化学习,让教学更灵动

2012年南京市教育局战略性地提出“新三基”教育之后,我校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校情深入思考,努力寻找适合学校发展的“新三基”路径。“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以下简称实验项目)是我市实施“基于网的教育”基础性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科教学、逐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实验研究项目。

为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的高位均衡,为让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都成为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在我区教育局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2013年6月我校被确定为全区第二批“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教学实验项目”试点学校。学校组建了实验领导小组和研究团队,根据我校实际,确定初一(1)班为试点班级,数学、生物两门学科为试点学科,正式启动了数字化学习项目研究。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变化,课堂也变的更加灵动。

1.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

目前,我校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构建了目标导学、自主研学、合作解惑、反馈提升四个环节的新授课模型,倡导让师生共同生活、共同生长的共生教学理念。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实施为共生课堂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在课前将微视频、预学案等内容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研学,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将讨论的结果上传至教师终端,教师便能随时掌握各小组的学习动态。在反馈提升环节,通过教学平台可自动计算出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以及学生的得分情况,使教师可以有重点地进行题目的讲评,并进行补偿性的讲解和训练。而这些在传统的课堂上是无法实现的。

以《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这节生物课为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让学生将草原上的生物用文字的形式写在笔记本上,再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取食关系。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利用数字化学习手段,教师将美丽的草原图片推送到学生的终端上,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画画的形式,将学生想象中美丽草原的景色、草原上的动植物还原在平板上,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也轻松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最后,为了检验学生课堂目标完成情况,教师将习题文件发送至学生终端上,学生完成后将结果反馈到教师机。通过后台统计,教师发现“食用的植物器官”这一部分,学生掌握地不是很好。于是教师再从题库中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偿训练。从这堂课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在以“教”为中心,教学设计更多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更加丰富,过去主要是制作PPT,现在教师们开始制作微课。学校聘请了区电教中心董老师做微课制作的专题培训,还举办了校首届微课制作大赛,好的作品报送到区、市参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学校的中青年教师都能较熟练的制作微课,并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之中。

2.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

小班化课堂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两者在数字化学习项目上得以有效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平板电脑进课堂后发生了改变,微视频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都起到重要作用,学生可以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快进或回放等操作,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学习更难的课程内容,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直到学会为止。

试点的数学学科尝试在课内练习和课后练习辅导环节,实施分层递进式的练习训练。根据七年级数学学习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在公共题库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对数学习题进行编辑、甄选和添加,分层设置练习,推送到学生终端。在平时的作业、课堂小测、单元测试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相应的题目,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一年多研究和实践,能明显感受到试点班级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变化,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建构,遇到问题更愿意寻求小组的交流与合作,而平板电脑正是他们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有力工具。

试点班级是一个寄宿班,在校期间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少,学校目前正在尝试借助教研组的力量,整合各学科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给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数字化办公,让管理更高效

2013年7月,学校进行了校园网络的改造,重点建设无线网络环境,配置了高性能AC和AP,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系统具备两层安全认证,可以满足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需求。与此同时,学校改版了校园门户网站和网络办公平台,集OA、报修、成绩分析、工资查询、评教评学等功能于一体,每位教师都有帐号,并已实现单点登录。目前学校的办公已基本实现无纸化,所有业务都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数字化交流,让沟通更便捷

我校积极参加“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试点,邀请南京市电教馆专家以及金智公司工程师到校培训,首先让老师会用。在大家熟悉平台之后,再组织教师研讨交流,分享心得。引导教师形成使用习惯,让老师乐用。公共服务平台有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且都来自一线的教师,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另外平台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也给老师们的沟通、协作带来便捷。

截至目前,微信注册用户数已突破6亿,活跃用户数已达到4亿,很多人等车时刷微信,公交车上刷微信,边吃饭边刷微信,睡觉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是刷微信,起床后的第一个动作也是刷微信。微信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其实教师中也有庞大的微信用户群体,因此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开展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活动。区教师发展中心率先开通了微信平台,区内学校积极响应,成立“微校联盟”,我校也是成员之一,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已成为学校宣传、家校沟通、师生交流的重要阵地,在学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数字化校园,让改变悄然发生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学校各个方面也在悄然无声地发生变化。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和家校沟通方式都在发生改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学校的中考成绩逐年提高,从过去全区垫底到现在全区中上,取得了质的飞跃,学校连续获得区中考质量突出贡献奖。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办学水平得到大家的认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教育信息化给学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数字化校园让教育绽放出更多的精彩。在江心洲中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上,市、区教育局,市、区电教馆给予了大力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一些领导和专家到我校调研,给我们指导和鼓励,让我们更加明确发展的方向。学校将会抓住异地重建的机遇,把握未来的定位,做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并付诸实践,办好教师幸福、学生快乐、群众满意的高品质教育。

猜你喜欢

学习培养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