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问题探讨
2016-11-22李晓煜
李晓煜
在当前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切实发展现代农业,对精准扶贫、精准施策、保持贫困户持续脱贫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光山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关情况,就贫困县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问题,提出一孔之见。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征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现代组织管理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其主要特征,一是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二是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三是以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高效地使用各种现代生产投入要素(包括水、电力、农膜、肥料、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实现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四是以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五是以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形成比较完整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链条,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六是依靠较高素质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劳动力的带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七是借助“互联网+”,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增强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农业商业化水平;八是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可见,现代农业不同于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标志的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而是以科技应用为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品牌为目标的现代化大生产。
二、光山县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大别山北麓,是大别山地向黄淮平原过度地带,面积1835平方公里,境内山地、丘陵和平原面积各占三分之一,属国家级贫困县、大别山开发片区县。近年来,光山县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以发展壮大光山农副特色产品“十宝”为抓手,基本建立起以茶叶、油茶、苗木花卉、水产畜牧、蔬菜水果等为主导的农业特色产业。县财政部门在保工资、保运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充分运用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支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
(一)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光山县从2010年起,争取了蔬菜、茶产业和油茶项目的支持,2013年,争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建设,每个项目周期3年,财政投资600万元(中央财政和省财政500万元,县级配套100万元)。通过蔬菜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装满了菜农的“钱袋子”;通过茶项目的实施,促进光山县茶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22.8万亩,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6.7万亩。
(二)以现代农业项目为平台,光山县积极推进相关部门资金整合,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以2015年为例,光山县整合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90万元、小农水重点县3000万元、林业建设1979万元、畜牧生产防疫301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896万元等资金,重点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关联的项目,使财政资金作用得到发挥。通过现代农业项目的实施,光山县农业经济取得巨大成绩。2015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15万亩,总产量达到11.9亿斤,畜牧水产肉类总产量达到5万吨,同比增长3.8%;禽蛋产量达到2.5万吨,同比增长4.5%;水面养殖达到10.5万亩,鲜鱼产量达到2.9万吨。
(三)抓好本级预算安排。在优良品种推广上,光山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茶业资金200万元,用于无性系茶苗基地建设奖补;安排油茶资金250万元,用于油茶基地茶苗培育奖补;安排专项资金150万元,配合袁隆平院士实施“百千万”水稻高产示范工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光山县预算安排5000万元扶贫资金,其中4000万元专项用于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融资担保。
(四)注重财政政策引导。一是以财政风险补偿金500万元为基础,放大贷款规模6倍,撬动银行信贷资金3000万元,有效缓解合作社和涉农企业、中小微企业等新农主体资金短缺问题。二是以财政贴息为杠杆,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特色基地(产业)通过“信贷+新农主体+贴息+电商+担保”等模式,促进生态种养业、林下经济、休闲农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引导农民走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路子,延长农业产业链。2015年,光山县支付扶贫小额贷款贴息资金59万元,财政按年利率5%贴息,撬动银行资金1180万元;支付产业扶贫贴息100万元,财政按年利率3%贴息,撬动银行资金3000万元。三是以财政奖补为手段,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农副特色产品“十宝”,扶持新农主体按照“公司(合作社)+产业(基地)+电商+农户”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壮大。2015年,光山县借助电商试点1000万元奖补资金,大力发展农村淘宝,较好地解决了农副特色产品“卖难”的问题。
(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一是抓好项目实施管理,协同农业、水利、林业、扶贫等主管部门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二是执行县级报账制,保证项目资金核算到项目,落实到项目;三是建立项目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四是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开展专项检查,提高资金管理的透明度。
三、光山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同全国多数贫困县一样,光山县现代农业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基层干部群众对现代农业的概念或定义还不清楚,实际工作中,很难从思想认识上有突破,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二是农业工人意识不强,机械化程度低。许多种田农民不会应用科学种田技术,不会操作配方施肥,不懂科学种养,盲目使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各种添加剂等。三是农业投资比较效益低,资金使用分散,投入方向不精准,造成农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许多设施陈旧老化。如农田机电排灌面积比重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有机质含量下降,中低产田面积大,农业抗灾能力不强,财政投入作用偏低。四是过多地强调城镇化、工业化、市民化,农村青壮年恶农现象突出,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足、用工成本高,在家的孤老幼病残人员体能差,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五是土地流转集约化程度不高,现代农业管理机制不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全,农业科技人员收益不高,造成现代农业缺乏应有的科技力量支撑。
四、贫困县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探讨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既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既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投入,也离不开金融资本或社会资本的加入;既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也离不开健全机制的保障。就贫困县发展现代农业而言,笔者认为需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树立发展大现代农业观。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导,农业部门应当发挥骨干作用,宣传部门发挥引导作用,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让各级各部门、基层干部群众了解什么是现代农业,怎么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实惠等,从思想上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
(二)建好现代农业应用环境。一是大力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库塘堰坝井(泵站)等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按照现代农业的设施要求,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田间路网、水网、林网“三网”配套,建设高标准粮田;二是建立健全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加快乡村公路、客运站点和农网改造建设,使农产品销售搭上“互联网+”快车,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三是以财政支持秸秆还田和耕地地力保护为契机,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引进先进适用的农用小型机械,积极发展服务组织,加强机耕便民道路、农村灌溉设施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四是发挥财政奖补、贴息等政策作用,撬动金融信贷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特色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领域的项目建设,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物流园区建设,在农产品增值上做文章;五是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集约化经营的理念,推进本地农副产品形成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格局。
(三)建立现代农业科技体系。一是健全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畜牧兽医站、水利服务站,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动植物疫病监测、防疫体系建设。实施财政支持农村技术培训普及工程,编写现代农业科普读物或卡通读物,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完善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政策,留住用好农业科技人员。二是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补贴机制,加强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支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带动,支持推进良种、良法、良壤、良制和良机等“五良”配套,建设一批基础配套良好、主导产业突出、建管机制合理、综合效益明显、引领作用显著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四)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一是充分运用县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流转程序,鼓励农民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性质的基础上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充分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快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民享受市民待遇;三是支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以商业性金融为主体、以政策性金融为补充、以农业保险为保障的县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农户小额信贷规模。借鉴安徽“4321”政银担合作模式,探索担保办法,鼓励发展农业担保机构,着力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支持发展农业保险,逐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效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作者单位:河南省光山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