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光福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6-11-22潘建文
潘建文
摘要: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村级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有力保障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在农村公益事业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也存在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比较薄弱、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要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消除不利因素,解决发展瓶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对策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村级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有力保障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在农村公益事业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一、光福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增加收入。据统计,光福镇目前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林场面积达3.18万亩。一些村经济合作社依托这一优势,开展生态林建设,种植桂花、茶树、银杏、佛手等经济作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依托集体资产优势,实行多种经营。光福镇多数村的集体经济规模较小,经济总量不大,区位优势不明显。这些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集体统管的林场、养殖场(集体畜)、标准厂房等资源,通过招标承包、招商引资、使用权出让、租赁经营等途径,开展综合经营性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15年,全镇7个村3个街道,通过资产租赁及土地租赁分别实现收入1500多万元和1600多万元。
(三)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光福镇紧邻太湖流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按照“围绕旅游办基地,办好基地促旅游,搞好旅游促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靠城、靠路、靠景点的优势,建饭店、市场,出租门店等,围绕第三产业求发展,成为乡村集体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15年,全镇各村通过第三产业收入2100多万元。
(四)依托资源优势,组建农村股份合作社,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光福镇各村集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新点子,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该镇迂里村、福利村、府巷村及东崦湖社区等10个村及街道,积极兴办农村股份合作社,按照“参股不控股,监督不经营”的原则,采取村集体出资、村民出力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达到了村集体与村民共同获利的“双赢”效果。
二、光福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光福镇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也存在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比较薄弱、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缺资源、少资金,面临着较大的困境,普遍存在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在实际工作中未能起带头作用,指引力度不够,发展氛围较差。据问卷调查显示,在询问各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后期发展时,有55.4%的村干部认为“现有村经济底子薄,发展很难”;23.8%的村干部表示“不是很清楚”;4.5%的表示“可能只能维持现状”;只有16.3%的村干部持比较积极的态度,认为“以后发展会好些”。
(二)激励机制不够。村干部应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导力量。但在实际工作中,长期以来对村干部要求不少、激励不足,导致了不少短期行为的发生。比如,一些村干部只关注村级组织的日常开支,而忽视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超过一半以上的村缺乏对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有较大贡献者的奖励措施,激励机制不够。
(三)经济来源较窄。光福镇近年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出租村里集体物业、项目资金收入或社会“捐赠”收入实现的,这些收入多数是一次性的,带有明显的偶然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四)资金投入较少。现有农村政策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与村集体实体经济难以对接。具体说,对农业、基础设施和支农惠农方面投入较多,对村级集体经济直接投入基本没有。2015年,吴中区下拨至各村的雹灾款、扶贫款、补贴、各项工程费用等合计1600多万元,但尚未发现有直接以扶持集体经济名义下拨的资金。
(五)科技人员缺乏。村经济合作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应该由专业管理人员打理。但实际操作中,其主要岗位一般是由村两委班子人员兼任,班子人员管理的事务通常庞杂繁多,很难专注于发展经营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力不从心,村级集体经济基本处于“游离发展”状态。
三、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
从光福镇的现状来看,目前发展集体经济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紧迫性。要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消除不利因素,解决发展瓶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一)强化发展意识。应该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工作上精心组织。要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制订适合本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规划,并指导各村理清发展思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强化经营理念,培养“双带”干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关键在领头人、当家人。应着力下功夫选拔、培养、激励具有“双带”本领的村干部,着力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培养政治素质好、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经济能手进入村级班子。应加强干部管理教育,使他们懂得经济管理、农村适用技术和常用法律,增强农村干部的市场观念和发展意识。探索完善“一定三有”(定权责立规范,促使村干部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机制,对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切实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创新发展思路,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的有效途径。
一是从盘活存量二次开发中增值收益。村经济合作社可以对其各所属的暂时闲置或使用效率不高的办公用房、厂房、仓库等村所有的各类物业进行资源整合、二次开发,扩充资产量。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商业开发,提高使用效益,强化租赁经营。
二是从农业多功能特性深度立体开发中增值收益。一般来说,农业除农产品生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态、传承民俗地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观光服务的功能。村经济合作社可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项目开发。充分利用镇域内环太湖生态优势,打造苏州西部环太湖高端休闲地,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园区。
三是从发展农业服务业中增值收益。村经济合作社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牵头组建生产合作、服务合作、劳务合作等各类生产服务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四是从区位条件土地级差中开发价值实现收益。村经济合作社可视自身条件,在自辖地段的公路沿线,通过广告位租赁获取稳定收益。在各种交通要道或交通节点区,规划建设农业“两区”建设配套项目,如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在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中,预先规划,提前布局,由村经济合作社配套开发“社区服务中心”,用以发展符合群众日常需求的农贸市场、托儿所、商铺店面等物业经济。
(四)增加投入,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应结合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投入力度,区别不同情况,逐年适度增加建设项目和经费,不断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各项专项资金直接支付到村,乡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监督使用,实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封闭运行,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抵扣、截留、挪用,确保资金足额落实到位和村工作正常运转。同时,应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把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集体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
(五)着眼于提升农村干部素质,切实增强基层组织活力。要注重充实村干部队伍,结合各村“两委”换届,扩大选人范围,重点在大学生、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选拔干部,将那些年纪轻、能力强、素质高、有活力的人员充实到村“两委”队伍中,不断优化农村干部结构,使村级领导班子真正成为带领农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强集体。要注重培养和教育,围绕提高农村干部政策理论、经营管理、金融法律、技术服务等水平,发挥街道党校、农村干部远程教育等载体,更新村干部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陈炳荣,2010,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对策[N]
2,张 静,2014,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几点思考[N]
3,光福镇政府,2014,吴中区光福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纲要[R]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财政所)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