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讨论教学法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6-11-22李宏恩
李宏恩
【摘要】立足高等数学课堂的分组讨论教学实践,给出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实施方法、激励措施,同时指出分组讨论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数学;合作学习;分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数学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为高等数学的这些典型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觉枯燥无味和复杂深奥.对于数学教师如何改革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探索了分组讨论教学法,效果显著.立足我们的教学实践,本文简述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实施方法、激励措施和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成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分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进行共同探索和交流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机会,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
二、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一)划分小组
我们采用学生自由组合与教师调整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由结合.每个小组的成员人数控制在7至8人,当学生组队时没有找到足够的成员或成员人数过多时,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划分小组时我们兼顾长期合作性.一个小组一经组成,没有特殊的情况整个学期不再做变动,让同一组的成员坚持长期合作、共同分享成果和共同承担责任,树立强烈的团队意识.分好小组后推选一个小组负责人,有利于小组管理和课堂讨论.
(二)设计问题
讨论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通过若干问题的讨论最终要能够达成教学目标.问题难度不能过大,难度过大的问题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完全解答的问题,就不必通过讨论这一途径来实现.有些问题虽然学生不能独立思考解答,需要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观察或其他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也不适于运用讨论的方法来完成.
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比如,我们在不定积分部分的教学中,设计求∫lnxxdx的问题,学生就给出了用换元法、分部积分法和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的三种解决办法,效果很好.
(三)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时,教师不应总是站在讲台上,应该走到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更积极地讨论问题,还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对有些难度的问题和学生兴趣浓厚的问题可以适当延长讨论时间,但总的时间需要掌握好,不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
对有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需要提前安排,小组成员可以课下通过上网查资料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然后小组讨论,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这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四)代表发言
在分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都要发表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对代表的发言进行补充.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发表不同意见,进行争论.在发言时,教师要多关注差生,尽量多给差生表达的机会.
(五)合理评价
对学生的发言,教师以鼓励为主,多给予肯定,即使学生发表的结论出现了问题,也在肯定其成绩的情况下委婉指正.
根据发言情况任课教师给出每个小组的得分和个人得分,然后教师做简单总结并重点讲解最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教师的评分要让学生感到公平和公正.
三、分组讨论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激励措施
为使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分组讨论教学过程中去,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是实施分组讨论教学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与平时成绩挂钩
学生表现与其平时成绩挂钩,也与同一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捆绑在一起.若组中任何成员正确地回答出了问题,同一组成员的平时成绩都可以加分,发言同学再给予单独加分;如果同一组中某名学生缺席或者课外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等,则该组的每个成员的平时成绩都要扣分,缺席成员再进行单独扣分.
(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有意提出一些思考问题,特别是初学者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然后由某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回答,或者可以抢答,如果一个个回答不全面,可让同组其他成员或者其他组进行补充.教师针对问题回答的质量和难易程度给出相应的分数并记入该组的平时成绩.
(三)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除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外,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其他小组进行回答,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质量,教师给出相应分数记入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小组的平时成绩.
(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问题讨论
对一些较难问题,学生一时不能及时进行解答,或者长时间地争论,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进行,每组用书面形式解答,教师对每组的书面解答结果进行评判,并记入各组的平时成绩.
(五)评出优秀分子
每一章学习结束之后,对每个小组评选出一个积极发言分子、一个明显进步分子、一个乐于帮助分子、一个学习积极分子,对评出的同学给予加分.
四、分组讨论教学法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设计的问题没有紧扣教学大纲等,失去讨论价值
有些问题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不具有探究性;有些问题难度过大,讨论难以展开;有些问题结论单一,锻炼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等.学生虽然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讨论、发表看法,形式很热闹,实际上陷入了为讨论而讨论,这种分组讨论只具有表面形式,并没有实际效果.
(二)学生准备不充分,缺乏主动合作,无法深入沟通和交流
教师课前没有要求学生做准备,没有预习新课,在上课时直接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要么出现冷场,讨论失败,要么讨论局限于表象,不能触及问题本质,讨论失去意义.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作为基础,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的思考到达一定程度后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茅塞顿开的效果,才可能出现针锋相对的正面交锋,才能擦出思想交流的火花.
(三)学生没有广泛参与,小组讨论和发言成了个别人的事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态各不相同,往往是少数反应快的学生讨论非常投入,发言频繁,而大多数人几乎成了多余者,只能坐在那里“看戏”,甚至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议论别的事情,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总是那两三名学生.
(四)学生分组讨论的时间过多或过少
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时,教师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由于没有很好掌握教学节奏,在学生讨论到点子上或兴头上就叫停,使学生的讨论时间不足,得不出真正的合作结果,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有的教师安排学生讨论时间过多,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五)教师没有做合理引导,问题的讨论没有向更深层发展
有的教师在问题设计、流程安排等环节上没有精心准备,给出问题就让学生踊跃讨论和发言.不做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步步引导工作.仅仅落实了“学生为主体”,放弃了“教师为主导”,分组讨论没有把问题引向更深层次.
结束语
源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分组讨论教学法,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推手,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1):6-11.
[2]靳新红.“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5):11-12.
[3]苏红.论合作学习与成就目标理论[J].衡水学院学报,2005(3):48-51.
[4]王焕梅.小组合作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