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BM第四次转型,Watson担纲

2016-11-22梁辰

财经 2016年31期
关键词:转型人工智能

梁辰

Watson的商业化位处IBM第四轮转型核心,是其能否顺利转型的关键。眼下IBM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投资,“喂饱”Watson对基础数据和垂直行业专业知识的需求

2007年8月,几个人工智能专家告诉IBM高级副总裁约翰·凯利(John Kelly III),他们要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可与人互动的人工智能系统。九年之后,这个系统成了IBM第四次转型的核心。

这个人工智能认知系统,就是今天声名大噪的Watson。命名为“Watson”,意在纪念IBM(NYSE: IBM)创始人Thomas J. Watson。

2011年Watson初次亮相,就打败了美国问答游戏电视节目《危险边缘》的连胜纪录保持者和最高奖金得主。这是IBM历史上继“深蓝”计算机在1997年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后,又一次成功挑战人类。赛后,IBM将Watson提升到公司级战略地位。

2014年,IBM专门组建了Watson部门,迄今已经在这个部门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目前该部门拥有约1万名员工。

今年初,IBM董事长兼CEO罗睿兰(Ginni Rometty)宣布IBM正式进入这家公司历史上的第四次转型。转型目标是成为一家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公司。Watson是IBM此次征途的核心推手。

2011年IBM百年之际,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曾撰文总结IBM历史上的三次重大转型,分别是从机械制造到计算机制造、从大型机制造到包括个人电脑在内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从计算到服务。

罗睿兰称,“未来五年,我们所作的每一个决策,无论个人,或是专业机构,都将受到Watson的协助。”

第三咨询机构Forrester首席分析师戴鲲告诉《财经》记者,Watson是IBM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产品,也是加速其相关软硬件及云服务在各行业采用、延续其收入增长与利润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如果一切顺利,IBM这家百年老店将再次上演大象跳舞式的转型。

商业化加速

10月底的Watson世界大会期间,IBM宣布了两个重要合作。一是将与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合作,Watson将为其新版车机系统OnStar提供技术支持;此外,IBM还将与全球教育机构培生合作,Watson可以为其学生提供自然语言下的学习指导。

通用和培生都是所在领域内的标志性用户,和它们达成合作,意味着Watson的商业化再下一城。此前数年,Watson仅在医疗等领域比较著名。今年,随着金融、零售、时尚、教育等多个行业标志性样本的出现,Watson的商业化版图正在悄然扩张。

罗睿兰曾乐观预测,到2017年底,全球将有10亿人使用到Watson的相关应用或服务。

外界亦看好Watson带给IBM的营收提升力。IBM目前并不单独披露Watson的财务数据,但证券研究机构瑞士银行估计,2016年,Watson将产生5亿美元的营收,并在未来几年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将创下60亿美元的营收,而在2022年,数字更是上涨至170亿美元。

事实上,Watson带给IBM的收益将不仅限于Watson系统自身的收入,还包括Watson助推下的包括云服务业务、咨询服务在内的多个业务板块。

结合罗睿兰对全球认知技术的测算,认知技术市场目前有32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这个数字在过去四年增长了16倍。智能决策的市场份额,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2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从2007年研发,经过十年布局,IBM终于要收获Watson了。

物联网是另一个商业增长实例。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集团(Schaeffler)正在利用Watson物联网平台改造其供应链、制造和销售等环节。仅在三季度,Watson物联网平台的新客户数量就增长了一倍。

需要强调的是,只有不断完善Watson的能力,IBM才能够说服客户转向IBM的云平台,与其竞争对手构建起真正的差异化,开拓更多市场。

医疗健康是Watson目前最强的领域。IBM Watson团队超过一半为医疗团队。从最早帕金森专项治疗,到利用医学影像 “狙击”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重大疾病,Watson的计算能力和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使得医疗行业最有可能先被颠覆。

不断吸收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并学习是Watson成为全球医疗健康第一人工智能系统的秘诀所在。

2015年以来,IBM为了“喂饱”

Watson,宣布了多宗有关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司收购案,比如一家是可以查看5000万份美国患者病例的分析公司Explorys,另一家是提供云计算软件,可以把各种类型的健康数据进行处理,为医生提供数据方面分析的Phytel。此外,这份收购名单上还包括医疗数据公司Truven、医疗影像与临床系统提供商Merge Healthcare。这些公司拥有大量医疗数据,比如账单记录、病历、X射线和MRI(磁共振成像)图像等。

收购这些公司花费了IBM超过40亿美元,这相当于IBM 2016年单季度净利润的两倍。

IBM意图很明显——加强Watson在健康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

此次Watson宣布进军更多垂直领域,给了投资者和市场无限想象力,它所隐含的挑战也正在于此。

Gartner分析师Tom Austin评论称,IBM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很宏大,但可能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以及昂贵的成本。

补齐短板

Watson解决方案与以往软件套装的模式不同,IBM将各种功能打包成API(应用程序编辑接口),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调取。

Glenn Finch表示,“这就好像是乐高玩具,中间有很多的环节,能够组合在一起。”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后,IBM可以支持40个不同的行业,数百个子行业的需求。

作为平台,Watson必须不断补充两个核心资源——基础数据和垂直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

IBM正在加大这一投资。IBM已陆续收购了基础天气数据提供商The Weather Company、医疗与健康数据公司Truven Health Analytics、金融服务合规性方案提供商Promontory Financial Group等12家公司,投入收购资金超过5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用于收购资金仅为821万美元。

分析师们认为,IBM会继续对能够产生数据的领域投入重金,并且这是一个长期行为。

对基础数据的收购,正在帮助Watson提升分析数据的能力。Watson正在为一家面包店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制定合理的生产策略,同时为一家化妆品公司分析下一季口红的流行色,甚至为一家巧克力公司创造新的口味。

对行业解决方案商的收购,则帮助IBM逐步完善Watson行业分析的能力。如对Promontory的收购,IBM希望其能为Watson增加金融监管的专业知识。用新的方法帮助金融业客户达到合规要求。

收购之外,合作也是一种路径。IBM通过与Twitter合作,可以获得社交网络的数据,用于Watson的大数据分析,就是典型的例子。

社交网络的数据正成为云计算厂商追逐的热点,尤其是那些过去与互联网联系不那么密切的IT厂商。

2016年,微软以262亿美元巨资收购职场社交网络LinkedIn;甲骨文携手腾讯落地中国市场,看中的也是后者在社交网络上的布局。

甲骨文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翰璋告诉《财经》记者,“腾讯有成熟的互联网经验,对PaaS和SaaS的发展起关键支撑作用。”

针对中国市场,IBM也正在寻求社交网络的合作伙伴,腾讯和新浪微博是其两个重要选项。

不仅如此,IBM还通过研发拓展Watson的能力。

10月26日,IBM宣布一系列新的产品策略和市场方案。一方面,利用Watson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能力,丰富了数据处理、分析,以及移动化的使用场景;另一方面,在市场营销、商务、供应链和人力资源等垂直领域推出Watosn认知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与近期IBM推出的金融、法规和教育等方案,构成了一系列可商业化的产品阵列。

在认知技术的帮助下,传统产业的流程得以改造。IBM称,一家大型制药公司通过应用“认知预测与计划”引擎,可以快速甄别新的机遇和风险,从而作出投资决策。其预测准确性从80%提升至99%,产生超过1亿美元的增量利润。

IBM甚至决定将Watson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未来不仅将向Watson引入更多的开发人员、大学、企业参与,扩展认知技术的应用范围,而且在恰当的时机建设针对不同行业的专有平台,从上到下打通数据。

补足短板后,Watson已经形成的群聚效应会更加明显。到2017年底,Watson应用覆盖人数将达到10亿,这令Watson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改变行业成为可能。

Watson作为全球人工智能最高水平的代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边界似乎无限。

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认为,人工智能的一大挑战是从分析学习人类逻辑思考能力上升到情感等更加不具备逻辑性的维度,这也是Watson新的挑战和机会所在。

转型利器

Watson平台孕育十年之久, 2016年1月,罗睿兰在消费电子展上宣布,IBM将成为一家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公司。在这个转型目标中,Watson是核心主角。

Watson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主要玩家。但是,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60%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将在四个公司的平台上运行,它们是亚马逊、谷歌、微软和IBM。

与亚马逊、谷歌和微软不同,这三大巨头的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处于增值地位,而Watson则处于IBM的主流地位。

罗睿兰表示,未来企业将因具有认知能力而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IBM意识到,Watson自身的强大并不足以完成转型。IBM需要Watson来推动增长。该公司的营收已连续18个季度出现下降。

从具体业务板块来看,Watson、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新型业务正在增长,但这个进程还不够快,无法完全弥补其在传统硬件、软件和服务上的萎缩。

IBM发布的今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代表新兴业务的认知解决方案部门营收同比增长5%,但作为传统业务的硬件系统部门却同比下滑21%。

IBM决策层对这样的过渡阶段似乎已有预期。为了保证转型效率,罗睿兰一面出售低利润和亏损的业务,一面调整组织结构,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投入。IBM近年来卖出了80亿美元的业务,同时收购了50多家公司。

不过,某大型国际IT公司副总裁认为,IBM将Watson放在战略核心并非创新战略理念,他向《财经》记者表示,“以大数据为主体的分析已经成为产业标配,无论是AI(人工智能)还是BI(商业智能)。单独提出来更像是一种市场营销的策略。”

但一位前IBM中国区高层评价,这些有计划、有价值的收购,对IBM彻底转型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十分有益,难点是这些投资也拖累了IBM的短期业绩,局面几年后才能扭转。

IBM需要在能够带来现金流的传统业务及能够带来未来的认知商业中做平衡。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向《财经》记者表示,IBM既要保障传统的客户和市场,也要向云计算和认知技术投资。担心说得不够明白,他又打了个比方:“既要赚到面包和黄油,又要盯着地平线方向在发生什么,那是我们的未来。”

但眼下,陈黎明亦强调,认知计算(Watson)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它带给IBM的是一连串战略上的联动效应。

在组织和业务架构上,Watson团队和IBM其他团队已经融合作战。

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副总裁徐习明此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面对一个企业客户,IBM要确保能够提供一个完善的、整套解决方案,这需由各个业务单元共同组成——包括前端的咨询服务、提供基础设施的硬件系统、大数据、云以及安全等部门协同完成。

从产品体系来说,Watson不再是单独销售的产品,而是作为一种API,开发者可以从云平台上获取其功能。

戴鲲表示,云平台弹性伸缩的广泛服务能力和大规模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是人工智能的必要保证,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分析等技术的人工智能,提升各行业产生客户的产业观察、体验和运营决策。

Watson的发展正在反哺IBM云业务。2014年,IBM基于开源项目Cloud Foundry推出了PaaS云平台Bluemix。Watson作为特色云服务之一,与物联网、区块链等集成进入Bluemix平台,这些成为了IBM混合云服务的核心。

IBM近两年针对混合云的部署,重新设计和开发了集成服务器、存储和软件等传统关键业务,并针对混合云的环境设计了多种版本的服务。

Bluemix分为本地、专属和公众三个版本,分别用于企业防火墙后、公共数据中心的独立机柜,以及公有云平台不同环境。

与此同时,一些第三方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生态基于此生根发芽。一家名为“Wayblazer”的初创企业正借助Watson为其客户精准定制旅行计划;日本软银集团研发的机器人Pepper的大脑就是Watson;教育机构芝麻街使用Watson对学生的学习材料进行个性化甄选……

可以说,IBM现在正全力把Watson云平台与其他企业级生态互联互通。罗睿兰强调,在Watson的生态圈里,IBM只是其中一员。

IBM决策层还在持续探索Watson和IBM其他业务融合的可能性。数月前的一个内部会议上,罗睿兰问IBM区块链首席技术官:“Watson和区块链是否可以融合做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商业应用?”

按照罗睿兰的计划,IBM2018年超过40%的收入将来自业务分析、云计算、网络安全、社交网络设计和移动技术的公司市场。

这一目标正在被快速接近。IBM今年10月公布的2016年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IBM第三财季营收为192.26亿美元,净利润为28.53亿美元,虽然同比依然下滑,但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4%。此前,IBM已经连续七个财季业绩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原因在于云业务增长强劲。

接下来,IBM和罗睿兰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停止已经超过18个季度的营收下滑。

中国的一位大型云平台服务商创始人向《财经》记者评价,IBM并不会因为眼前的低迷而衰落。

原因有二:其一,IBM是一家矩阵式的公司,是集体自由的。它跟微软完全不同,微软的老板太牛了,而IBM是一家没有老板的公司,这种公司很难死;其二,IBM的组织架构令整个公司的研发体系非常强大,研发和产品能力强大,公司CEO的职责更倾向于销售和市场。

但这也对IBM产生了一些影响,职责分割过于细化,整个决策的链条会很长,节奏变慢,这或是罗睿兰持续的挑战所在。

10月13日,罗睿兰在中国清华大学演讲时表示,IBM曾经历过多次转型,这一次难度最大。

猜你喜欢

转型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2019:人工智能
安凯转型生意经
人工智能与就业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数读人工智能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