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应对国际新形势
2016-11-22
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越来越多发达国家表现出明显的政治保守主义倾向,全球化的阶段性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已基本成定局,这会对中国的外部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需要妥善应对。
对中国而言,一个比较理想的格局是之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得以维系,而其中不公平不合理的部分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努力争取下,得以较大程度地纠正,让全球化红利得以更均衡地分配,并在G20的平台上加强全球治理协调,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发展轨迹,分享发展果实,让全球化的势头得到延续,全球需求得以复苏,而中国也能够在一个更平稳更可持续的全球化进程中进一步优化增长方式,通过全球范围内配置投资和产能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并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
在此过程中,通过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让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容纳中国崛起,让周边国家更多分享中国发展的溢出效应,从而达到多赢局面。
现在看来,上述预判或多或少有些过于乐观。虽然全球化和外部形势不会一夕逆转,但现实情势的发展及演进趋势确实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需要人们做出更清醒的预判,并做出相应的预案。
从经济层面而言,美国和欧盟长期扮演了全球化火车头的角色。英国脱欧之后,欧盟处于新整合期,债务问题、银行破产问题和难民问题等议题,将耗费其大量精力。美国方面随着具有较强烈反全球化色彩的特朗普竞选成功,对外战略进入一个调整期。在一个需要加强全球经济协作以应对全球增长停滞长期化的关键时期,上述情形的出现显非正面讯息,也无益于提振全球投资者信心。
经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但实现可持续增长依然离不开外需的提振。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看淡,中长期而言无疑会增加中国经济转型成本,短期来看外需不振导致的出口压力及经常账户疲弱也无疑会加大人民币汇率维稳压力。
具体到中美经贸关系而言,虽然不必将竞选期间候选人的选战言辞完全视为政策议程,但其中传达出的讯息和折射出的民意,亦足以让人不能等闲视之。可以想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中美经贸关系面临新的波动性因素的挑战,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也需要提前布局以免被动。
从国际和地缘政治格局而言,中国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可能会增多,形势也可能比以前会更具有挑战性一些。一方面,即使美国不会像当选总统特朗普所说的那样进行全球收缩,其全球战略的调整也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国际格局的重组。目前来看,从此次总统选战过程及结果所传递出的信息表明,美国确有较大可能对其全球义务一定程度的削减。
客观而言,“美国秩序”固然有其霸道自私的一面,但其提供的安全红利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过去30年全球政治经济秩序,而作为此轮全球化红利的主要分享者之一,中国也获益匪浅。这也是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场合公开表示不会挑战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秩序的原因所在。
如果美国削减其对维系全球秩序的投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或将面对一个更加动荡的世界,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安全系数或许会比过去有所降低。在此情形下,“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可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须早为之计。
另一方面,在表明将削减全球义务的同时,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也声称将在亚太等地区采取更具对抗性的政策,这无疑会增加中国维护南海、东海及台海局势稳定努力的成本。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的外交智囊们大多以对华强硬派著称,其影响力不可小觑。提前研判其政策取向与可能的政策议程,避免发生误判,及时准确应对化解,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相关部门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在充分意识到种种可能的挑战性因素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基本国际格局和中美关系的大局短期内不会发生丕变,在为可能的不确定性做足预案的同时,更应沉着冷静,稳住阵脚,听其言,观其行,在精准判断的前提下,谋定而后动。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在国际方面中国应更多积极主动提出加强全球治理合作的倡议,并采取更多实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或至少缓解全球化退潮的势头。而在中美关系中,也应更多求同,在力求延续此前多层次沟通渠道的同时,抓紧开发新的协商平台和管道,以期稳住中美关系的大局,进而为周边和亚太关系的稳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