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斑鳜苗种繁育技术研究现状与思考

2016-11-22郝忱王崇华丁淑燕殷悦史杨白

水产养殖 2016年9期
关键词:仔鱼催产鸭绿江

郝忱,王崇华,丁淑燕,殷悦,史杨白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7)

斑鳜苗种繁育技术研究现状与思考

郝忱,王崇华,丁淑燕,殷悦,史杨白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7)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亚科,鳜属,又名石鳜、岩鳜、花鲫子等,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的长江至珠江、辽河、鸭绿江及海河等水系,为典型的肉食性底层鱼类。斑鳜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高蛋白、低脂肪,EPA和DHA等含量丰富,素有“淡水石斑”之美誉,广泛受到国内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消费者欢迎,是我国重要出口创汇水产品种之一。

1 研究现状

1.1 斑鳜繁殖生物学特性

不同地理群体斑鳜性成熟年龄差异较为明显。冉辉等[1]采集的锦江河斑鳜雌性性成熟年龄为2龄,雄性性成熟年龄为1龄;徐彦山等[2]取自鸭绿江云丰水库的斑鳜雄性性成熟为2周年,雌性为3周年。人工养殖条件下,斑鳜雌、雄鱼1冬龄可发育成熟[3]。

杨武[4]对长江水系野生斑鳜性腺周年变化的研究表明:斑鳜卵巢在每年3—4月为发育期(Ⅳ—Ⅴ期),5—7月进入繁殖期(Ⅴ—Ⅳ期),8—9月进入产后休整期(Ⅱ—Ⅲ期),10月—翌年2月为越冬期(Ⅲ期)。斑鳜精巢在每年3—4月以Ⅳ期为主,5月大部分达到Ⅴ期,6、7月Ⅳ期为主,8月退化至Ⅱ期,9月精巢恢复到Ⅲ期,10月—翌年2月一直处于Ⅲ期。雌雄鱼性腺成熟时间基本同步。因此,每年5—7月是斑鳜繁殖的最佳时间。

1.2 斑鳜苗种繁育现状

亲本强化培育是斑鳜苗种繁育的第一关,挑选体质健壮的野生或养殖斑鳜亲本,专池培育,保证水质清新、饵料鱼充足。催产前半个月左右进行流水刺激以促进斑鳜亲本性腺发育,产前雌雄鱼分池养殖以防止发生流产现象[5]。

目前,较为常见的斑鳜人工繁殖方法有人工催产后自然产卵和人工授精两种。黄洪贵等[6]研究认为,相较于人工授精,自然产卵是较好的斑鳜人工繁殖方法。李万宝[7]采用人工催产后自然产卵的方式,斑鳜胚胎受精率77.5%、孵化率82.4%,骆小年等[8]采用同样方法,斑鳜胚胎受精率65%、孵化率80%;陈秀珠[9]采用的人工催产后干法人工授精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斑鳜胚胎受精率87.6%~75.3%、孵化率81.6%~83.7%。

不同地理群体斑鳜受精卵孵化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在辽宁省,姜景田等[10]在水温19.5~23℃时,以鸭绿江野生斑鳜进行受精卵孵化,耗时160 h;骆小年等[8]在20℃通过水库网箱繁育的斑鳜受精卵孵化时间约140 h;闫有利等[11]在24℃水温孵化斑鳜受精卵,破膜时间缩短到约80 h。而福建、安徽地区,胡振禧等[12]研究结果显示,水温20℃时斑鳜胚胎153 h开始出膜,22℃时缩短到116 h,24℃时97 h即可出膜,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李万宝[7]的研究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涂根军等[13]从长江支流捕获的野生斑鳜,在水温18.5~23℃时,耗时125 h破膜,这可能与繁育水体的温差较大有关。

目前,各地斑鳜开口饵料包括卤虫幼虫、枝角类、三角鲂鱼苗、团头鲂鱼苗、赤眼鳟鱼苗、白鲢苗、花鲢鱼苗、草鱼苗等[2,14-15],李万宝[7]认为斑鳜摄食团头鲂鱼苗生长最快,而卤虫幼虫作为替代饵料成活率最高。徐彦山等[16]在斑鳜破膜36 h后即投入团头鲂鱼苗喂食,5 d后投入白鲢苗、花鲢苗、草鱼苗等,夏花成活率77.8%,王茂元[17]则认为,斑鳜仔鱼3日龄开始摄食外源食物,初次最佳投喂时间为5日龄。

2 有待解决的问题

早在1965年,徐寿山[18]就调查并报道了鸭绿江斑鳜野生资源状况,此后姜景田等[19]、陈秀珠[9]、刘月芬[20]、闫有利等[11]陆续介绍了斑鳜苗种培育技术的成功经验,但笔者也发现了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2.1 不同地理群体、繁育水体环境等对斑鳜苗种繁育的影响

王伟伟等[21]通过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发现,野生斑鳜群体中,鸭绿江群体和海河群体聚为一支,长江、钱塘江、闽江和西江聚为另一支,不同地理群体间已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多地科研人员的研究也表明,不同地理群体对水体环境、水温区间以及水体温度稳定性的要求不尽相同。

2.2 受精卵孵化时间对斑鳜苗种成活率的影响

斑鳜受精卵孵化时间一般在100 h以上,孵化时间越长对孵化水体水质要求越高,对饵料亲鱼催产时间的精准度也有一定影响。催产过早,饵料鱼规格大于斑鳜摄食规格,会导致斑鳜无法进食;催产过迟,易导致斑鳜仔鱼因缺乏食物而死亡。

2.3 饵料鱼对斑鳜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影响

斑鳜仔鱼从初孵到PNR的时间仅为5~6 d,对饥饿的耐受力较差[22];闫有利等[11]采用团头鲂、草鱼、鲢、鳙、鲤鱼等的出膜鱼苗、平游鱼苗、乌仔等进行育苗,每培育1尾全长2 cm斑鳜苗种需配饵料鱼150尾。骆小年等[8]则得出平均2 750尾鲤鱼苗培育1尾斑鳜夏花苗(平均3.1 cm)的结论。饵料鱼繁殖直接影响斑鳜苗种繁育规模、苗种和大规格苗种培育存活率。

3 研究方向

斑鳜的野生群体分布较广,我国鸭绿江、海河、长江、闽江等地均能采集。目前,随着斑鳜需求量的增大,酷渔滥捕、环境恶化等现象频发,野生斑鳜资源日趋匮乏,而不同地理群体间已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21]。因此,不同地理群体斑鳜良种选育技术研究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利用现代育种技术,通过不同地理群体斑鳜种质优势分析,培育出生长优势明显、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既保障了斑鳜优质苗种供应,也保护了野生斑鳜资源,是保证斑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水体环境因子是胚胎受精率、苗种孵化率的重要制约因素,温海深等[23]指出,硬骨鱼类的生殖适应性受环境因子暗示和调控。Oppen-Berntsen等[24]发现低氧环境使大西洋鲑鱼仔鱼孵化时间缩短,高氧环境则使孵化推迟。不同繁育地区、繁育水体环境等对斑鳜繁育成效都会产生影响,开展有效、准确、及时的水体调控技术研究,是保证斑鳜苗种繁育成功极为重要的手段。

饵料鱼是斑鳜亲本强化、苗种生长这两个阶段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野生鸭绿江斑鳜肌肉粗脂肪、EPA、DHA等含量远高于人工养殖的鸭绿江斑鳜[25],这与其摄食鲜活鱼类是分不开的。因此,笔者认为,根据斑鳜亲本强化、苗种孵化时间,筛选适合该时间段的优质饵料鱼品种,既是斑鳜亲本强化培育成功的保证,也可以提高斑鳜苗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是斑鳜苗种繁育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1]冉辉,梁正其,周毅.锦江河斑鳜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385-388.

[2]徐彦山,毛瑞鑫,刘铁钢,等.斑鳜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水产,2015(1):17-22.

[3]曾可为,王青云,高银爱,等.斑鳜的生物学及繁殖生物学的研究[J].内陆水产,2005(2):21-23.

[4]杨武.斑鳜性腺发育的周年变化[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08.

[5]凌继忠.翘嘴鳜与斑鳜的特性差异与繁育技术比较[J].农村百事通,2007(4):43-44.

[6]黄洪贵,胡振禧,黄种持,等.斑鳜人工繁殖技术初报[J].福建水产,2014,36(2):154-158.

[7]李万宝.斑鳜人工繁育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4(3):58-60.

[8]骆小年,梁旭方,易提林,等.斑鳜水库网箱人工繁育与胚胎发育[J].水产学杂志,2014,27(6):22-29.

[9]陈秀珠.斑鳜地热水控温人繁试验[J].科学养鱼,2006,(11):10-11.

[10]姜景田,吕伟志,许方学.斑鳜养殖技术之二:鸭绿江野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J].中国水产,2007(2):38-39.

[11]闫有利,李敬伟,郭冰,斑鳜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J].水产科学,2009,28(2):97-98.

[12]胡振禧,黄洪贵,吴妹英,等.福建地区斑鳜胚胎与仔鱼早期发育的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23(2):193-199.

[13]涂根军,吴孝兵,晏鹏,等.长江斑鳜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1,32(3):137-141.

[14]徐彦山.斑鳜人工批量育苗关键技术[J].河北渔业,2014(7):51-52.

[15]骆小年,李军,赵晓临,等.鸭绿江斑鳜开口饵料初步研究[J].水产学杂志,2009,22(1):31-34.

[16]徐彦山,刘铁钢,阎春梅,等.斑鳜鱼种培育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水产,2015(1):23-27.

[17]王茂元.斑鳜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5,35(4):99-103.

[18]徐寿山.鸭绿江的斑鳜[J].动物学杂志,1965,(2):85-87.

[19]姜景田,吕伟志,许方学.鸭绿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J].渔业致富指南,2005(22):58-60.

[20]刘月芬.斑鳜养殖技术之一:盘锦地区斑鳜人工繁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7,(2):36-37.

[21]王伟伟,赵金良,李思发,等.斑鳜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09(2):304-309.

[22]张磊,樊启学,方巍,等.微流水培养条件下斑鳜仔鱼的摄食与生长[J].水生生物学报,2009,33(6):1152-1159.

[23]温海深、林浩然.环境因子对硬骨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及其排卵和产卵的调控[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1):151-155.

[24]Dag O.Oppen-Berntsen,Are Bogsnes,Bernt Th. Walther.The effects of hypoxia,alkalinity and neurochemicals on hatching of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eggs[J].Aquaculture,1990,86(4):417-430.

[25]杨培民,赵晓临,夏大明,等.野生与人工养殖鸭绿江斑鳜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J].水生态学杂志,2010,3(1):142-146.

10.3969/j.issn.1004-2091.2016.09.008

2015-10-29)

猜你喜欢

仔鱼催产鸭绿江
丹东鸭绿江磨片有限公司
浅析影响仔鱼开口摄食的因素
饥饿对似鱼句早期仔鱼发育、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鸭绿江》杂志经典插画巡礼之二十三
欢迎订刊《鸭绿江·华夏诗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双针刺疗法联合米索前列醇在118例孕足月产妇催产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宫颈成熟的影响
按摩乳头能催产吗
催产激素对尼罗罗非鱼人工繁殖效果的研究
斑鳜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