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鱼塘技术管理与疾病防控措施
2016-11-22张建军唐玉华
张建军,唐玉华
(1.金湖县渔政监督大队,江苏 金湖 211600;2.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金湖 211600)
秋季鱼塘技术管理与疾病防控措施
张建军1,唐玉华2
(1.金湖县渔政监督大队,江苏金湖211600;2.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金湖211600)
秋季是鱼类养殖生产的关键“冲刺”阶段,此时既是鱼类加快生长、催肥长膘的旺季,也是鱼类浮头、疾病的多发时期,一旦技术管理和疾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轻则造成养殖鱼类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事故的发生,有的甚至给养殖生产造成前功尽弃、“全军覆没”的严重后果。因此,养殖者绝不可掉以轻心,要确保全年养殖的丰产丰收。现将相关技术简介如下,供养殖者借鉴参考。
1 技术管理措施
1.1投喂管理
1.1.1吃食性鱼类的投喂主养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全季投喂配合饲料,9月每日投喂2次,日投喂率为5%~6%。10月鱼病高发期已过,仍可大量投喂,日投喂2次,日投喂率为2%~4%。11月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水温逐渐转凉,鱼的摄食量下降,可逐步减少投喂次数和投饵量。一般日投喂1次,日投喂率为1%~2%。
1.1.2草食性鱼类的投喂主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9月份青绿饲料数量充足、质量也好,应加大投喂量,一般先投喂青绿饲料,待其基本吃完再投喂配合饲料。日投喂2次,青绿饲料日投喂率为30%,配合料的日投喂率为3%。10月后以配合料投喂为主,日投喂2次,日投喂率为2%~3%,投喂可持续到11月中旬。
1.1.3肥水性鱼类的投喂主养肥水性鱼类的池塘以施肥为主,以培育浮游生物,满足鲢、鳙鱼等肥水鱼生长的营养需要。9月投施“鲢鳙肥”(主要成分:肥水菌群,包括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固氮菌等;养分含量,总氮含量20%、有效磷含量15%、有效钾含量15%),用量为1 kg/667 m2,每周投施1次,以促进浮游生物、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繁殖与快速生长,满足鲢、鳙鱼等肥水性鱼类的摄食需求。10月后改投发酵好的有机粪肥(发酵时加入1%~2%生石灰消毒),施肥量为400~500 kg/ 667 m2,每半月1次,以达到鲢、鳙等肥水性鱼类摄食所需密度。
1.2水质管理
1.2.1严格控制好外源水质杜绝已老化或遭受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的水体进入养殖池塘,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危害,给鱼类养殖造成损失。有条件的地方,可设蓄水池对入池水源进行过滤、沉淀和消毒处理,以滤除敌害生物、积存泥沙、杀灭病原体。也可将入池水源流经湿地进行生态处理后再输入养殖池塘。
1.2.2保持高水位和高溶氧秋季仍需保持较高水位,以提高水体载重和减缓夜间水温急剧下降。高产鱼塘水位应保持在2 m左右。适时开机增加池水溶氧是增加鱼类养殖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可于晴天中午、阴天清晨、雨天半夜时开机2~3 h,保持池水溶氧在5 mg/L以上,让池鱼在享受“氧调”的条件下快速生长。当增氧机发生故障不能及时使用时,可采取全池泼洒“安进巨能氧”(主要成分:纳米级离子增氧剂、缓释助溶剂、稳定剂、增效剂)的应急措施,用量为50 g/667 m2,可防止浮头或泛塘。1.2.3稳定透明度和pH值每7~10 d加水1次,每次加水20~30 cm。每15~20 d换水1次,每次换掉老水30%左右。具体加、换水周期应视池水的肥度和池塘渗漏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保持池水透明度为35~40 cm。若池水的pH值偏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0 kg/667 m2,将池水pH值控制在7.5以上;若池水的pH值偏高,全池泼洒降碱素(主要成分:植物酸、降碱酶、活性载体等),用量为300~500 g/667 m2,将池水pH值控制在8.5以内,以增加水体缓冲力。稳定池水pH值在7.5~8.5之间,保持池水呈偏碱性,有利于池鱼的健康快长。
1.2.4改良水质和底质每7~10 d全池泼洒1次“净爽水博士”(主要成分:高分子络合剂、絮凝剂、增效剂、藻类生长因子等),用量为250 g/667 m2,水质恶化时用量加倍,以迅速澄清水色,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物质毒性,抑制有害藻类繁殖,促进有益藻类生长,改良水质。每15~20 d全池泼洒1次“底毒净”(主要成分:复合盐、表面活性剂、除臭素、增氧剂等),用量为200 g/667 m2,以分解富营养化底泥,抑制其变黑、发臭,阻止池底致病菌生长,修复和改善底质养殖生态环境。
1.3日常管理
1.3.1加强巡塘检查坚持每天早晨、傍晚和夜间各巡塘1次。早晨和傍晚注意观察池鱼活动、摄食、生长情况,以便对投饲量作出相应调整。夜间养殖管理者也要提高警惕,应着重检查池水是否缺氧,若有浮头预兆迹象出现,应开足增氧机马力,提前满负荷增氧,避免浮头或泛塘。
1.3.2定期“打扫卫生” 定期清除食场内残饵及其他漂浮物,及时捞出池中杂草污物,以防水质变坏,抑制细菌的大量滋生,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1.3.3定期检测水质定期检测池水水温、pH值、溶解氧、酸碱度和透明度等水质指标情况,若发现水质变坏,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改良措施,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稳”。
1.3.4适时起捕销售进入秋季,大部分池鱼已达到商品规格,鱼塘载鱼量较大,若遇高温低压、连绵阴雨、台风暴雨等天气,池鱼极易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浮头或泛塘,甚至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损失。因此,养殖者应根据市场行情,只要有利可图,就应适时起捕部分成鱼上市销售,一来降低池鱼密度,减轻池塘压力,促进小规格池鱼加快生长,确保全年鱼类养殖的稳产高产。二来利用秋季成鱼上市量偏少的有利鱼情,力争卖个高价,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1.3.5认真记好“笔记” 平时应认真填写塘口记录,将天气、水质、投饵、调水、防病等情况详细记录在案,以便检查对照和总结提高,为下一轮的养殖规划与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 疾病防控措施
秋季既是鱼类生长的关键季节,也是鱼病的高发时期,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环境因子发生变化,前期的大量投喂和施肥引起的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升高,造成水质变坏和底质恶化,致使病原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多种鱼病,给养殖生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疾病防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养殖者必须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严格控制鱼病的发生和蔓延。秋季易发的主要鱼病有:肠炎病、烂鳃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等。
2.1肠炎病
2.1.1预防措施每周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氯60%)溶液对投饲区水域消毒1次,消毒药液浓度为0.5 g/m3;或每半月拌料投喂1次“肠炎灵”(主要成分:黄芩30%、黄柏30%、大黄30%、大青10%),每100 kg饲料用量为100 g,每日2次,连喂2~3 d。
2.1.2治疗方法全池泼洒二溴海因(主要成分:二溴海因;规格为10%),用量为150 g/667 m2;或全池泼洒“碘王”(主要成分:聚维酮碘;规格10%),用量为100~130 mL/667 m2。
2.2烂鳃病
2.2.1预防措施每15~20 d拌料投喂“氟尔康”(主要成分: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每100 kg饲料用量为50 g,每日2次,连喂3~5 d;或每半月全池泼洒1次二氧化氯(主要成分:二氧化氯、稳定剂、活化剂),用量为100 g/667 m2。
2.2.2治疗方法全池泼洒聚维酮碘(主要成分:聚维酮碘;规格10%),用量为400~500 mL/667 m2,或全池泼洒硫醚沙星(主要成分:二丙烯基二、三硫醚;规格为20%),用量为100 mL/667 m2。
2.3车轮虫病
2.3.1预防措施每月全池泼洒1次“水虫清”(主要成分:大黄、生物碱等),用量为100~150 g/667 m2;或每月全池泼洒1次“鱼虫净”(主要成分:硫酸铜、硫酸亚铁粉),用量为450 g/667 m2。
2.3.2治疗方法全池泼洒“新杀车灵”(主要成分:有机螯合物溶液),用量为200~250 mL/667 m2;或全池泼洒“车轮净”(主要成分:中药提取物、复合有机物、生物杀虫剂、微量元素、增效剂),用量为125 mL/667 m2。
2.4斜管虫病
2.4.1预防措施每月全池泼洒1次“灭虫精”(主要成分:阿凡曼素;规格4.5%),用量为15 mL/667 m2;或每月全池泼洒1次“混杀安”(主要成分:阿维菌素、植物杀虫剂、增效剂),用量为30 mL/667 m2。
2.4.2治疗方法全池泼洒“车轮斜管灭”(主要成分:苯扎溴铵、苦参碱;规格5%),用量为60~80 mL/ 667 m2;或全池泼洒“车轮斜管杀”(主要成分:鱼腥草、大黄、黄芩等;规格25%),用量为100 g/667 m2。
在上述鱼类疾病防控中,应选用国家允许的高效、低毒、无副作用和价格低廉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并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科学确定下药量,以避免用药过量中毒事故的发生。
10.3969/j.issn.1004-2091.2016.11.018
(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