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乙酰胺中毒致死的人体器官病理形态学观察

2016-11-22罗银洲王海宽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0期
关键词:乙酰胺形态学死者

罗银洲王海宽

(1 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2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公安司法鉴定中心 湖北 十堰 442000)

氟乙酰胺中毒致死的人体器官病理形态学观察

罗银洲1王海宽2

(1 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2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公安司法鉴定中心 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 观察氟乙酰胺中毒致死的人体器官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 将确定为氟乙酰胺中毒致死的10例进行重要器官进行常规切片并用HE染色观察。另外肝组织还要做网状纤维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这些器官包括肝脏、肾脏、脑组织、心脏、胃、大肠、小肠。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结果 10例检查出肝脏和肾脏发生病变,7例检查发现脑组织发生水肿,4例患者发现有心肌细胞病变,另外还可见急性非感染性胃肠炎,肺水肿等病变。结论 因氟乙酰胺中毒的时间不同,对人体器官的损伤不同。早期氟乙酰胺中毒主要是心肌细胞受损为主,后期则以肝脏和肾脏受损为主。

氟乙酰胺;中毒;人体器官;病理形态学

氟乙酰胺是无色无味的杀虫剂具有较强的毒性,中毒后潜伏期通常为十几个小时,有时短的潜伏期只有30 min,长的潜伏期可达到30 h[1]。发作时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肌束震颤、反复发作的全身阵发性和强直性抽搐、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氟乙酰胺中毒死亡后法医学诊断主要依据是在尸体内检测出氟乙酰胺[2]。目前检测氟乙酰胺的方法和临床治疗中毒的方法较多,但报道氟乙酰胺中毒后器官受损情况较少,因此展开此次实验,观察氟乙酰胺中毒后对人体器官的损伤程度,并观察其病理形态学。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3至2015年由于误服含有氟乙酰胺的食物而导致死亡的10例死者。这10例死者的中毒死亡时间有早期未及时察觉而导致的死亡的3例死者,也有表现出症状后因送入医院时间较晚导致治疗不及时,用药一段时间后死亡的7例死者。在进行尸检时必须取得其家属的同意,并按正常尸检程序进行。

1.2 研究方法:在尸检前对死者家属进行采访,了解死者中毒后的症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在尸检时先观察死者器官的大体形态,然后每个死者都取肝脏、肾脏、脑组织、心脏、胃、大肠、小肠进行常规固定,脱水。对每个器官做5 μm厚的切片,进行HE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肝组织要加做网状纤维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当结果不明显时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查。将镜检结果进行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中毒者的、发作时间、中毒症状作为一般资料进行参考,将镜检的结果都记录下来再进行对比,得出结果。实验中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表1可以看出患者中毒死亡时间早期和后期的死者年龄差别较小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死者身体中均检出氟乙酰胺表明所有的都为氟乙酰胺中毒死亡。

表1  氟乙酰胺中毒死者的基本资料

由表2可知,统计10例标本可知氟乙酰胺中毒早期死者心肌损伤较为严重,后期主要以肝脏和肾脏损害较为严重。但不论早期和晚期脑组织和胃肠道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本次实验结果P<0.05,各个器官病变程度较健康器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氟乙酰胺中毒死者镜检结果表现

3  讨 论

氟乙酰胺是一种无色无味且毒性较强的毒物,当人误食以后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危害,对人体各大器官损伤都比较严重。目前,临床上检查氟乙酰胺中毒的方法和治疗手段比较多,但是研究中毒后对人体器官的损伤程度的研究较少[3],因此我们展开此次实验,研究氟乙酰胺中毒后对各个器官的损伤程度。

由实验结果记录可知,在10例被调查者中有40%的患者有严重的心肌损伤,其中早期患者都有严重的损伤。100%的人都有肝肾的损伤其中以晚期损伤严重,而脑组织病变在晚期表现明显。胃肠道反应是最直接的损伤80%的被调查者都发现损伤。氟乙酰胺中毒后早期先对心肌造成损伤,使心肌出血和收缩带坏死,心肌细胞水肿、传导纤维出现水变性,心肌内的小血管出现组织疏松,伴有轻微脑水肿[4-5]。中毒晚期可以发现心肌损害已不是重点,肝脏和肾脏的损害较为严重。肝细胞出现小泡状脂变,肝小叶出现灶状坏死,网状支架呈灶状或片状塌陷,在坏死区域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呈凝固性坏死;肾脏发生肾小囊出现渗出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坏死、核消失、管腔扩张,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肾小管管腔出现蛋白管型。脑组织出现水肿,早期脑组织病变不明显只有轻微水肿,而晚期脑组织疏松淡染神经细胞肿胀、神经细胞周围间隙增宽,脑组织大体形态为脑回变浅、脑沟变窄。氟乙酰胺中毒无论早晚期胃肠道黏膜都有损害、出血。在早期检查中受损程度相对较轻,在晚期可发现胃肠道黏膜受损较严重,位于胃和肠道内的腺体都发生坏死、水解,胃壁肌层间质疏松水肿[6]。由此可知氟乙酰胺对实质器官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但因为中毒时间的不同,病变器官和病变程度不同。

其他类似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大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同。本实验的特殊之处在于将每例研究对象都做了具体的记录研究、然后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将每个病变的早期和晚期进行对比,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更好的比较早期和晚期病变不同点。本次实验的不足之处由于外在条件的原因,研究对象较少,而且早期晚期分辨比较模糊,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做类似调查时,尽力调查清楚中毒者的一般资料,便于准确判断被调查者的具体中毒时间,更好的为实验提供依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此次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上治疗与诊断氟乙酰胺中毒提供了经验,有利于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

4  结 论

10例检查出肝脏和肾脏发生病变,7例检查出发现脑组织发生水肿,3例患者发现有心肌细胞病变较为明显,另外还可见急性非感染性胃肠炎,肺水肿等病变。 因氟乙酰胺中毒的时间不同,对人体器官的损伤不同。早期氟乙酰胺中毒主要是心肌细胞受损为主,后期则以肝脏和肾脏受损为主。所以面对氟乙酰胺中毒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损害更多的器官。

[1] 廖信彪,罗斌,余彦秋,等.氟乙酰胺中毒致死的人体器官病理形态学观察[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5,12(30):84-85.

[2] 竞花兰,陈玉川,刘小山,等.氟乙酰胺中毒致死的法医病理形态学观察分析[C].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2010,11(1):43-44.

[3] 郭彦利,邱颖.陈满秋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合并纵膈气肿1例[J].临床急诊杂志,2015,4(28):64-65.

[4] 覃震晖,刘丽萍,朱宁.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致胼胝体变性1例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3,40(4):347-348.

[5] 邱峰,宋东东,张海玲.丁苯酞治疗氟乙酰胺中毒性白质脑病一例[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3):221-223.

[6] 胡翠爱.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57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7):61.

R595

B

1671-8194(2016)30-0099-02

猜你喜欢

乙酰胺形态学死者
ORGANIZED GIVING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百里香精油对硫代乙酰胺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酰胺的去除特性及对斑马鱼的毒性
复合溶剂萃取N,N-二甲基乙酰胺
走近“死者之脸”
李昌钰:替死者讲话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常见血液病诊断的意义分析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