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学习目标制定的几点体验

2016-11-22褚衍爱

剑南文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行为主体学情课程标准

□褚衍爱

初中历史学习目标制定的几点体验

□褚衍爱

制定学习目标是进行课改的重要一环。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学情和教材。学习目标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程度。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改即将全面推开,身处内陆的包头地区也已在着手推进这项工作。笔者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对于各种课改活动非常欢迎,也乐于参加,期望通过课改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构建高效课堂,为师生的共同发展及进步提供新的动力。

其实早在2015年9月新学期伊始我校就开展了

“643课堂模式”课改试验。很荣幸,笔者作为首批试验教师参与其中。本校的“643课堂模式”,共分六个环节,笔者对其中的预习定标(即学习目标的制定)环节感触最深。现在就自己的一些想法及体验,略书于此,同大家交流探讨。

一、学习目标确立的依据

课程标准、学情和教材是确立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重视各学科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命题的基础和依托,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个人以为“基于课标的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学习目标的制定。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依据,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首先得研究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课程标准应该随时在手,时时研读。

学生是受教育者。制定学习目标时,我们要立足实际,立足于学情,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情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基础好、理解能力强、追求上进、准备充分的同学自然得对他们的要求高些,反之,就得适当降低要求。这些个性不同、情况各异的学生走进了不同的班级、学校。班情、校情不同,学习目标也不一样。不过,我们在关注个体差异的同时,要把握学生的整体情况。从学生的整体情况出发制定学习目标,而不是围绕着某一个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制定。

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素材,是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不过,专家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对课程标准的处理方式也因人而异,甚至在一些知识点的语义表述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整合教材时,我们难免会用到一些课外教学资源,补充一些素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对此也应予以注意。

当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情况以及中考说明的要求。教师书写教学设计时要扬长避短,选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和行为。总体而言,年轻教师在知识点的把握等方面,与老教师还有很大差距。他们采用的切入问题的视角、讲解的方法、选择的论证事例等,许多年轻教师往往不能驾驭。所以,要注意取舍。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的范围、层次和要求,对于我们日常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不过,考试说明涉及的内容与教学的内容还有很大差异,我们在参考时要多加注意,不能被其束缚。

二、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

学习目标要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和表现程度。在学习目标中,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具体的语句中常常省略。虽然在表述上可以省略,但是,在制定目标时要时刻牢记:要从学生的实际、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他们要进行学习,要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教师不可越殂代疱。

行为条件,即要采取的学习方式、方法,使用的教学手段。通俗的说就是,学生通过什么方式、方法达到目标。行为条件类似于“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一般表述为:通过……(方式)。

行为动词,要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课程标准中的动词,不过,在日常教学中一般会进行替换。比如,将“知道”替换为“准确说出”、“了解”替换为“谈谈”等。但是,在替换时不能改变行为动词的能力层次。比如,“了解”不能改为“认识”。同时,行为动词要可观察、可检测、可评价,具体而精练。比如,“思考”这个行为动词基本不能观察,不如“归纳”“概括”等动词。

行为程度,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制定,尤其是学情,不同的学情自然要求不同。它包含两个方面,即包括对行为本身的限定也包括对行为主体的限定。比如,准确或基本能够说出……,全班同学均能……或大部分同学能够……。

此外,在学习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不能割裂,即三维目标处在同一条学习目标中。不过,并不是每一条学习目标均需包含三个维度,可能只包含前两个维度,而不包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然,也不是每一课的学习目标均必须包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目标的语言要简练、明确,指向性强,不可作长篇大论的铺陈。在初中历史课中,个人以为每课2到3个学习目标比较合适。过少不能涵盖整堂课的内容,过多则显得拖沓、繁琐,不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还要考虑与后面教学设计的衔接,注意学习目标的达成。

(包头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学情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后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语文课程三维目标新解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