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眼中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

2016-11-22陆兵

丝绸之路 2016年15期
关键词:哈国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

文/陆兵



我眼中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

文/陆兵

岁月如梭,今年纳氏75岁,卡氏已77岁高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所系的哈萨克族是历史上的游牧民族,牧民传统的特点是驰骋辽阔大草原,居高临下选择目标后奔向最佳草场;卡里莫夫总统属于农耕民族,农民传统的特点是勤劳耕耘自家的三分地,渴盼着老天开恩风调雨顺。他们两位都是古突厥后裔,都起家于重工业,都是当时苏共政治局委员,1990年均由共和国第一书记当选首任总统,都是苏解体后独联体仅有的两位直到今天屡选屡胜的“不倒翁”总统,又都是本国威望很高的民族英雄,历史经常是由英雄领袖演义。

——拙文《纳扎尔巴耶夫、卡里莫夫两位总统演义出两国不同的市场经济及发展趋势》

近30年来,我一直关注并研究邻国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探索发现他这位牧羊人的儿子和一个冶金工人如何当选哈萨克斯坦的首任总统,并成为一位蜚声世界政坛的风云人物的真谛。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是哈萨克族,1940 年7月生于哈国距阿拉木图市70多公里偏僻处的一个名叫契玛干村的农牧民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山区农牧民,而非传统的草原放牧人。这样的出身使他始终将亲情、乡情、民族之情和故土之根视为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他毕业于卡拉干达冶金联合企业高等技术学校和苏共中央高级党校函授班,曾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12月,我国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2009 年4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访华期间,曾被授予中国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最高荣誉勋章和中国海南省荣誉公民称号。2014年5月,纳扎尔巴耶夫在中国上海参加亚信峰会期间获得了“丝绸之路和平奖”(这是我国习近平主席首倡“一带一路”后首次向外国领导人颁发此奖)。近30年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被世界多国授予近百项(枚)荣誉称号和奖章。

上世纪80年代末,我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代表团出访哈萨克斯坦,初次见到他便留下很深的印象:头发银灰,额庭饱满,四方脸庞精神矍铄,浓眉大眼炯炯有神,身高1.7米开外,体格健硕,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双手微舒外扩,隐隐透出摔跤手一般的勇猛气势和自信气质。近30年,我有幸多次拜见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从他的举止言谈和每天电视、报刊以及哈国政治、经济等改革发展动态中逐渐感受到,他是一位作风朴实、策略灵活、注重实际的精明、干练的政治家。在我的印象中,他常常深入到群众中去,与他们谈笑风生。在哈国人民心目中,纳扎尔巴耶夫有着豪爽的性格、敏锐的判断力,锐意改革,又不乏亲和力,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顶梁柱。他一直强调以现实主义态度对待政治和经济等诸多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解决国家面临的各种矛盾。作为中亚著名政治家,他既有前瞻远视的草原鹰眼,又有执着践行理想的坚强意志。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苏联解体前曾写过这样一段话(见拙译《探索之路》,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不管我们是否情愿,哈萨克人民的心里还是留下了伤痕。在民族的语言、文化、祖祖辈辈的传统遭到排斥的时候,我们不可能熟视无睹。他们对我们说,苏联所有的民族就像一块金刚石上的不同棱角,都是灿烂辉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但实际上哈萨克人被有意识地贬低为二等公民。在他们的心里留下委屈是自然而然的事,但这些委屈并没有发泄到普通俄罗斯人或其他民族身上。普通劳动者一直在一起和睦相处和工作。而且,要感谢俄罗斯工人阶级为哈萨克斯坦培育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民族工人队伍,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培养了本土知识分子。哈萨克人通过俄语为自己打开了俄罗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宝库。

1991年,苏联解体前,纳扎尔巴耶夫走马上任哈国总统不久,首次访问中国新疆等地。鉴于当时中苏交往中执行对等原则,哈国和我国新疆属于同级别,按此原则,很难安排我国领导人会见他。因此,新疆再次上报国务院文件时注明他是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属国家领导人。这样一来,他去北京时才破例与江泽民主席会见。江主席在午宴上清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苏联老歌,纳扎尔巴耶夫便让随从拿来冬不拉深情演奏哈萨克名曲。中、哈两国领导人这一唱一弹极大地增进了双方友谊,给我们双方人员留下了迄今难忘的深刻印象。参观深圳康佳电视机厂时,总统指着电视机流水生产线动情地说:“中国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高水平发展,这就是今后我们哈萨克斯坦工业需要发展的方向。”实事求是地讲,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这次初访中国,奠定了以后两国政治、经济各方面密切合作的基石。

我还清楚地记得,总统在离京去深圳的专机上赠我著书《探索之路》,并题词:“陆兵同志,本书或对您有益。”1995年,经总统亲自授权,我们翻译并在中国新疆出版社首次正式发行此书。这是中国第一次出版哈国总统专著。后来10年里,我们白天上班,利用晚上和业余时间,抽空陆续译出总统的新专著:《站在21世纪门槛上》、《时代·命运·个人》。

我个人认为,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任职25年多来,为哈国、欧亚大陆乃至世界做出了有目共睹的历史贡献。从大的方面看,其历史贡献具体有以下五大方面:

上世纪90年代,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妙手回春,带领国家和人民艰难走出经济危机,这是他作为总统治国的第一大历史贡献。当时我在阿拉木图工作,耳闻目睹苏联解体前后的政治大动荡、经济大滑坡。哈国工业产值下滑50%,农业生产萎缩1/3,交通物流锐减2/3,贷款利率超过400%。全国不到1500万人口中,200多万人陆续离开,国民经济停滞不前,面临崩溃边缘。解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哈国一片混乱,各方面都在大倒退。那时,人们不择手段挣钱,社会没了规矩,黑社会横行霸道。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实行铁腕统治,恢复秩序。他严格限制国内反对派的势力,没有出现其他中亚四国政治动荡的局面。他果断地分阶段推进私有化进程,按市场经济规律顺势而为,将包括矿山开采、化学和冶金企业在内的大型经济实体的管理权交给有经验的外国公司,然后将这些企业私有化。当时,这种“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的疯狂行为,引来对他不绝于耳的大量指责。随着大量外资持续注入、先进技术广泛应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瘫痪企业起死回生,经济活力稳步恢复,社会秩序从混乱走向安定。后来,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核心行业企业控股权又逐渐被哈方收为国有。经过20余年经济良性健康发展,1993年,哈萨克斯坦人均GDP约1500美元;2013年,超过1.3万美元;2014年,哈萨克斯坦人均总产值1.06万美元,世界排名72位,超过我国,排中亚五国首位。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带领国家放弃核武器,使全境成为无核区,这是他作为总统治国的第二大历史贡献。苏联是核大国,哈国在解体时已拥有104个SS-18洲际弹道导弹,约1400枚核弹头,40架图-95M S战略轰炸机,240枚巡航导弹(是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的世界第四大核武器库),此外,哈国拥有能够自主指挥战略核系统所必需的所有军事设施,以及核武器生产和实验的整套工业体系。这是苏联留给哈萨克斯坦的一笔恐怖的遗产,对于这笔遗产,纳扎尔巴耶夫喜欢引用哈萨克族的一句俗语:“受之是魔,弃之是宝。”但这对于一部分哈萨克斯坦官员和民众极具诱惑力,要做出放弃这些超级武器的决定极不容易。经过深思熟虑,纳扎尔巴耶夫最终的决定是:放弃核武器!1992年5月,独立不到半年的哈萨克斯坦签署关于不扩散和逐步拆除、运出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里斯本议定书》,先后和美、俄、中等核大国签订相关保护文件,宣布了全境为无核区。自此,哈萨克斯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自愿放弃核武器库的国家。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在哈国榜样带动下,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很快也加入其行列,放弃了核武器。

本试验的试件为圆柱体试件,尺寸为Φ100 mm×200 mm。根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13](GB/T 50082—2009)(以下简称《标准》),将混凝土试件置于标准养护箱中养护28 d后再进行试验。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将首都迁至北部阿克莫拉小城,这是他作为总统治国的第三大历史贡献。1994 年7月,纳扎尔巴耶夫在哈国议会会议上首次公开提出迁都建议。1997年10月,他正式签署总统令,确定北方冬天寒冷的阿克莫拉为新都,并亲自为之更名为“阿斯塔纳”(哈语“首都”之意)。当时,不只是哈国居民难以理解此举,我们这些外国人也是没法想象。总统不顾多数人反对强行迁都,是为摆脱阿拉木图的官僚阶层,团结境内的俄罗斯族,牵制西北部分离势力。当时,阿斯塔纳的俄族人口比例超过70%,迁都有助于稳定人心。哈萨克斯坦北部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迁都有利于加强对此类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生态环保等其他重要因素。经过15年的建设,这座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团队规划的全新城市,现在已展现出现代化欧亚都城的特征,中、哈两国友谊的象征——翘角飞檐的北京大厦巍然屹立于此城。如今,哈萨克斯坦再也没人质疑总统19年前的惊人决定。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作为一位积极活跃的国际政务家,于1992年10月在第47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建立一个全亚洲范围的地区性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这是他作为总统治国的第四大历史贡献。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促进亚洲各国间的对话和协商,达成对地区形势的一致认识,消弭相互间的误解、对立与冲突,保障地区的稳定与安宁,进而协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推动在亚洲地区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促进区域性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2010年6月前,亚信主席国一直由哈萨克斯坦担任,自第三次峰会起,土耳其接替哈萨克斯坦担任主席国,中国现为2014~2016年亚信主席国。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的友好情缘促进了两国成为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这是他作为总统治国的第五大历史贡献。中哈建交近25年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20多次访华,两国领导人在多边场合的会晤更是难计其数。他与中国领导人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和深厚的个人友谊。2008年,纳扎尔巴耶夫在阿拉木图担任第一棒火炬手,亲手拉开了北京奥运会圣火境外传递的帷幕,展示了哈萨克斯坦人民对中国的全力支持;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上,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一贯态度鲜明,坚定地奉行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坚决反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哈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当场表示支持,目前,哈萨克斯坦正与中方积极推动落实这一重要倡议。纳扎尔巴耶夫总统长期以来亲自关心和推动中哈重大项目合作,出席中哈天然气管道、中哈跨境铁路、阿克套沥青厂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开工或投产仪式,高度评价中国企业为当地社会做出的突出贡献。今年,双方正在落实总额300多亿美元的48个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将成为两国坚实务实合作的基础。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哈友好事业,为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亲自参加并派兵参加了201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他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讲道:

中国为二战所做的贡献难以估量。二战时,中国是亚洲大陆的主战场,迫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在1945年投降的最重要战役都发生在中国。中国人民无私地进行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中国人民同其他国家的人民肩并肩地战斗,以巨大的牺牲捍卫了世界的和平与幸福。我认为,中国人民在战胜法西斯方面的作用应得到更多的认可。

我们在中国举办哈萨克斯坦文化日,在本国举办中国文化日。现在有上万名哈萨克斯坦大学生在中国的大学学习,中国年轻人也在哈萨克斯坦高等院校学习。哈中两国还在安全、打击极端主义及毒品扩散方面展开合作。需要指出的是,两国在联合国、上合组织和亚信会议等国际组织中也保持着高水平合作。要说哈中关系发展前景,我看见两国关系水平还在不断上升。扩大合作规模、赋予双方合作崭新内容,这将确保哈中两国在交通、工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取得成功。目前哈萨克斯坦正在实施旨在发展本国基础设施的“光明大道”计划,这是作为欧洲和亚洲天然桥梁的哈萨克斯坦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体系采取的又一举措。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一贯提倡宗教对话,抑制极端主义。他曾指出,苏联解体后各类传教士蜂拥而至,各种“救世主”和“预言家”们的书刊资料和音像制品泛滥成灾,怂恿人们相信他们的说教是唯一的真理。“原教旨主义逐渐成型膨胀,它所产生的观念成为某些极端政治势力以及恐怖分子的旗帜,用来为自己的罪行辩解,而事实上与真正的宗教毫无关系!”他认为,恐怖主义的滋生既有经济因素,也有宗教文化因素。为此,他首次倡议召开了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我当时受邀陪同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在哈国采访,哈国总统府新闻局请我们参加采访。当时还发生一个插曲:会前忽闻藏独头目达赖喇嘛要参会,我们中方马上正式通告对方抗议达赖喇嘛参会。开会那天早上得到哈方达赖喇嘛准确不参会答复,我们才去大会现场采访。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作了主旨讲话。他提出不同宗教间的对话能为当今世界创造出一片和谐、透明与友善的天空,最大程度地压缩极端主义的存活空间。我国佛教、道教两个代表团和数十个国家不同宗教派别的上百名宗教人士参加此次大会,据说,一些相互敌对的宗教派别首次坐到圆桌会议共议宗教和谐事宜,给大家带来极大的感慨和震动。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就是凭着这样非凡的理智、意志、信仰和潜能,带领哈萨克斯坦度过了最危急的艰难岁月,使这个按国土面积占世界第九位的中亚大国先于其他独联体国家振兴起来,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方政治家一直认为,纳扎尔巴耶夫是一名“温柔的独裁者”,独掌大权,但体恤民情。

哈国独立不久,纳扎尔巴耶夫亲笔写下诗句献给独立的哈萨克斯坦:

你好,年轻的国家!

哈萨克斯坦——我的血肉,

先辈的家园

人民终于摆脱了桎梏

你好,年轻的国家!

这些年来,我在生活、工作中,和哈国结下不解之缘,在记忆深处,留下许多感触很深、难以忘怀的往事。

1994年底,哈国总统助理指派总统府一位新闻官和我接洽翻译出版总统《探索之路》事宜。由于这样的“工作关系”,我有缘结识总统府新闻局阿拉木图负责人、哈国欧亚研究院院士瓦列里大哥。他父亲是哈萨克人,母亲是俄罗斯人。他继承哈、俄两民族的优点,为人正派,工作认真严谨,尤其对中国情有独钟。我在哈国多年工作中承蒙兄长关照,从未感到孤独。在他的真诚帮助下,我总是先拿到总统新书手稿和授权。出版三本总统译作后,现在等总统第四部专著翻译出版。2008年,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访华请我同行,我们一起在北京参加了总统译书首发式等系列活动。访问结束后,我与瓦列里大哥合写介绍总统访华的俄语文章,在国内俄文杂志署名发表。他先后推荐我专访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总统,对我“民间采访中亚总统”帮助极大。他和相关领导曾向总统建议授予我勋章,表彰我多年来所做的工作。21世纪初,我以国内俄文《大陆桥》杂志和《新疆经济日报》等报特邀记者身份,以民间方式精心策划并采访了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和吉尔吉斯斯坦阿卡耶夫总统、塔吉克斯坦拉赫蒙总统,用中文、俄文版在国内发行(仅吉国总统采访稿因故未发表),这在国内是首例。当时,哈国总统府多次签发给我难得的两年签证和总统府出入证件,这为我在哈国工作提供很大方便。

1995年深秋,我公司邀请合作方中国光大集团国贸总公司周承超总经理等六人访问哈国洽谈收购巴尔喀什铜厂事宜。飞抵哈国次日,金秋阳光灿烂,上午11时,我请周总和《探索之路》合译者王嘉琳研究员到总统府拜见了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进总统府前,哈国官员告之总统只能见我们10分钟,之后他还要接见土耳其副总理。总统在办公室旁客厅里和我们一一握手,欢迎我们访问哈国,并祝我们经贸合作顺利。总统很熟悉我,笑着讲道:“我在国家独立后即指示和中国做友好合作交往工作,恢复建设阿拉山口铁路,扩大两国贸易进出口额,开展能源矿产合作,吸引中国大公司参与油气田开发项目,欢迎中国公司参加哈国农牧业开发建设……”我请总统给我们在译著扉页题词,他连写四本不同题词,着实又占了好几分钟。最后,我打开我们公司生产上市的乳酸菌葡萄干请总统品尝。气氛非常亲切友好。待我们和总统握手话别出来,我的副手赵新告诉我们:“真行,总统见你们整整48分钟!”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是一位多产作家,现已正式出版了10多本专著,我们已经将其中三本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发行,其他大多数也被翻译在国内出版。此外,这位多才多艺的总统擅长弹唱冬不拉。多年前,他还为徐克导演的电影《七剑》谱写主题曲,主要表达的是一种对故乡的追忆与思念,曲子“只听一遍就能记住”。这些年,哈国还拍摄了《总统之路》系列电影,已上映前三部,《我童年的天空》 (2011年)、《火流》 (2013年)和《铁米尔套》 (2013年),新拍摄的纪录片《领袖》已在我国网络上映,效果不错。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还是一位体育迷,喜爱摔跤、网球、滑雪、滑冰等运动。他说访问中国时,看到中国老百姓在户外做操、打太极拳,觉得很感兴趣,自己后来也学会了并时常练习。

2013年9月初,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首倡丝绸之路经济带继往开来……习近平主席说,哈萨克民族有一句谚语:“一片土地的历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历史。”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领导下,政治长期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民生大幅改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当年9月8日,在飞往阿拉木图的专机上,习主席和纳扎尔巴耶夫在飞机上共进早餐,吃的是中国常见的家常咸菜加小米粥,饭后一杯清茶。两人畅谈国事,意气相投。纳扎尔巴耶夫表示:我一上飞机,就有宾至如归、回到中国的感觉。

我作为“中哈民间友谊的使者”(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语),去过哈国百余次,跨世纪前后在哈国工作10余年。此时此刻,我所认识、了解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和与他交往的往事不禁一一浮现脑海,令人思绪万千。为了纪念,以两首小诗作结:

细君解忧艰和亲,

汉朝乌孙长结盟。

功在千秋今登丰,

总统搭机启新程。

小米咸菜东方情,

产能合作绣前景。

阿拉山谷秋醉人,

苹果国礼赠睦邻。

——《喜见中哈两国元首同机飞阿拉木图》

突厥蒙古崛后裔,

苏联解体赐天机。

雄鹰盘旋腾经济,

雪豹犀崨惊俗世。

弃核迁都倡亚信,

俄中美欧精博弈。

老骥伏枥驾险途,

中亚游刃彰胆识。

——《哈国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草原雄鹰中亚雪豹》

猜你喜欢

哈国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研究
1月份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3%
哈萨克斯坦油粕产量预计达到62.5到68.5万吨
哈萨克斯坦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简介
哈萨克斯坦6月提前大选
哈萨克斯坦一个生机勃勃的国度
哈总统反对用其名命名建筑
哈萨克斯坦有人反对姑娘嫁给中国人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研究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