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世界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2016-11-21殷丽萍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甄嬛传电视剧跨文化传播

殷丽萍

摘 要:在中国创下收视神话的76集电视连续剧《甄嬛传》,在改版为只有6集的电视电影后成功登陆美国主流电视台。美版《甄嬛传》“走出去”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国产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与经验。消除语言障碍,为中西方文化架起沟通的桥梁。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用世界的视角来讲述中国的故事,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关键词:《甄嬛传》 电视剧 跨文化传播 翻译方法

当中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新的全球性大国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也日趋繁荣。如何将中国的声音传播出去,真正地让中国的声音走进世界,这一点成为摆在所有国人面前的重大的课题。中国文化的传播,注重的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走出去”的数量,更要注重“走进去”的质量。作为一种声画艺术的结合体,电视剧在跨文化交际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一媒介,用讲故事的方式向世界讲述将中国的历史与现在、发展与进步。在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过程中,电视剧《甄嬛传》的经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电视剧《甄嬛传》的制作特点

(一)原版《甄嬛传》的制作特点

2012年,由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改编而成的电视剧《甄嬛传》在各大电视台及各大视频网站相继上映播出,该剧一经播出,立即引发收视狂潮,收视率居高不下。电视剧《甄嬛传》的收视神话,与该剧的制作精美不无关系。该剧在内容上,以甄嬛起伏跌宕的后宫成长史为主线,为了爱情、为了争夺皇上的宠爱、为了家族的兴衰荣辱,一个个或家世显赫或容颜绝美的女子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故事情节一环套着一环,处处设置悬念,而在这此起彼伏的阴谋主线下,爱情这一纯洁神圣的线索也为这部电视剧增添了许多温情的色彩。在人物形象刻画上,《甄嬛传》中每一个人物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口蜜腹剑的皇后、飞扬跋扈的华妃、温婉端庄的眉庄、自卑狭隘的安陵容,到蕙质兰心的甄嬛以及主宰众女子命运的皇帝、温文尔雅的温太医等,这些人物的复杂命运,让观众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对或是错来评价他们的生存价值。相反,观众对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的命运,给予了同情与理解。这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形象刻画,让观众从这部电视剧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魅力。

《甄嬛传》收视率高的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该剧在语言风格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剧中台词古色古香,语调优雅委婉、从容大方,古诗词应用恰到好处,让观众有如身临其境,诸如“缓缓一袅楚宫腰”“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等句子,读来朗朗上口。这些都成为该剧独占鳌头的重要原因。

(二)美版《甄嬛传》的制作特点

在中国赚得盆钵盈满之后,2015年,美版《甄嬛传》登陆美国主流电视台及Netflix网站。然而,不同的是,美版《甄嬛传》将76集的原剧压缩为只有6集的电视电影,每集时长90分钟,每周播放一集。这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登陆美国主流付费电视台及付费视频网站的中国产电视剧。播出后,美版《甄嬛传》得到了当地观众的广泛认可,在美国最具权威的观众点评网站,标准10分评分制中,美版《甄嬛传》得到了8.5分的高分。

美版《甄嬛传》的“走出去”途径,无疑为中国电视剧“走出去”提供了一些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首先,美版《甄嬛传》将长达76集的原剧压缩为只有6集的电视电影,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观众认为将76集的长剧压缩为6集,如此短的剪辑怎么能够将剧中的人物矛盾冲突交代清楚?其实,中西方文化本来不同,中西方人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知道,西方人是直线式思维,他们看问题要的是结果;而东方人是曲线式思维方式,说话办事讲究迂回曲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中国电视剧要进入美国市场,必须经过再次创作加工以适应西方观众的观赏习惯。因此,《甄嬛传》中在我们看来许多必不可少的错综复杂的人物之间的明争暗斗、爱恨纠葛在西方观众看来都是可有可无的,他们更看重的是结果;另外,中国电视连续剧这种长剧不符合西方观众的观赏习惯。基于此,美版《甄嬛传》删减了许多情节,将故事的主线聚焦在了甄嬛与果郡王的爱情及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上。在剧情上,也采用了倒叙回忆的手法,这在另外一种层面上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其次,是关于《甄嬛传》的翻译。该剧从宫廷中各嫔妃之间“皇后”“太后”“贵妃”“贵人”“常在”“小主”等不同的称呼,到人物对白中“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那些古典优雅的诗词歌赋的应用,无不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何将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翻译成英文,既能让外国观众看懂,又不失原剧的特色,也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单单一个嫔妃之间的位份称呼就难坏了翻译,剧中“熹贵妃”翻译成了“Noble Consort Xi”,即“尊贵的配偶熹”;“华妃”翻译成了“Consort Hua”,即“配偶华”;“莞嫔”翻译成了“Concubine Huan”,即“妾”;“沈贵人”翻译成了“Lady Shen”,即“沈夫人”。这些翻译,遭到了许多国人的质疑。但是,美版《甄嬛传》播出后的调查评分证明,观众对这部电视剧的喜爱程度已经突破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障碍,我们与其纠结于如何完整地让目标受众理解接受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如转换思路、调整策略,用其喜爱的方式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在这点上,美版《甄嬛传》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二、中国国产电视剧跨文化传播策略

(一)丰富内容,改变形式

中国国产电视剧要“走出去”,必须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跨越。要主动地适应国际市场,根据目标受众来调整“讲故事”的方式方法,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观赏习惯。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需要自身发出强有力的声音来宣传自己。因此,在“故事”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应该走出单一的中国历史题材话题,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人民当前的幸福生活、优秀的道德传统等话题向世界进行宣传,尽力去挖掘目标受众真正感兴趣的内容题材,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真正进入国际市场。

(二)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无论是中国译界还是西方译界,关于翻译的理论众说纷纭。如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等,这些翻译理论虽各自有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但却无不承认翻译的不可译限度。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所特有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特色及本国固有的话语体系,我们应该知道,有些中国古代特有的词汇在英文中是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汇来翻译的,所谓的“对等词”,在其词义、词所强调的侧重面以及词的用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原文与译文百分百的对等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这才有了翻译界“归化”还是“异化”的争论。作为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译者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对文字表面进行翻译,而是要进行“深入骨髓”的理解与再创造。不管是采用哪种翻译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译者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在国产电视剧“走出去”方面,我们可以立足于目标语观众的审美需求,以及目标受众的文化认同感,通过意译、翻译补偿等翻译方法,使原作品更加贴近目标观众的生活以及欣赏习惯。在此基础上,对于目标语境中不存在的中国特色文化,我们不妨采用音译、直译、补译、创译等翻译方法将中国的特色文化传播给目标受众,从而使目标观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理解并接受电视剧所传播的异域文化。例如《甄嬛传》的翻译涉及后宫嫔妃的等级称呼,或许译者直接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对其进行翻译会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总而言之,翻译在电视剧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翻译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一部优秀作品能否真正地被目标受众所接受,因此,承担翻译任务的译者自身必须对本国文化与目标受众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在保留原剧特色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突破传统翻译局限,将源语文化翻译为目标语,真正用世界的视角来讲述中国的故事,让我们的文化真正被世界所理解与接受,让中国电视剧真正地走进世界。

三、结语

当中国在不知不觉中被推到历史的舞台中央时,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更要用新的视角、新的话语体系,让中国的文化不仅仅“走出去”,更要真真正正实质性地“走进去”。翻译方面,要力求达到各种翻译方法的最佳结合点,积极探索寻找中西方不同文化中的衔接点,消除语言障碍,让观众不受语言限制,接受异域文化。国产电视剧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应该重视二次创作,去主动迎合国际市场需求,调整思路,充分利用好电视这一媒体,让中国的文化在世界发出最强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黄友义.发展翻译事业,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繁荣[J].中国翻译,2008(4).

[2] 李琴.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归化与异化策略在片名翻译中的应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3]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甄嬛传电视剧跨文化传播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
《甄嬛传》在美遭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