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血清Cor、C-P、FT3的影响分析
2016-11-21姜庆贺王爱芝
姜庆贺,王爱芝,乔 森
(1.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普通外科,山东济宁 272072;2.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272011)
·经验交流·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6.28.041
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血清Cor、C-P、FT3的影响分析
姜庆贺1,王爱芝1,乔 森2
(1.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普通外科,山东济宁 272072;2.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272011)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血清血皮质醇(Cor)、C-肽(C-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共90例,根据其术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前1 d、术后第1、3、5天的Cor、C-P和FT3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开腹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Cor和C-P最高,FT3最低,术后第3、5天Cor和C-P逐渐下降,FT3逐渐上升(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1、3、5天Cor和C-P显著低于开腹组,FT3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开腹组31.11%(χ2=4.053 0,P=0.044 1)。结论 腹腔镜切开取石术的创伤更小,术后机体应激反应较轻,糖代谢和血液动力学更加稳定,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腹腔镜;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血皮质醇;C-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最为普遍的胆道系统疾病,是胆石症中发病率最高的结石类型,约为20%~30%[1]。胆总管结石临床症状反复发作,具有起病较急、变化速度快及延误率较大等特征,患者会出现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及呕吐等病症。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open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CBDE)是其常用术式。OCBDE术的手术治疗时间长,且术后极易出现胆瘘、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对血清血皮质醇(Cor)、C-肽(C-P)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的改善效果不理想[2]。LCBDE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为了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90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分别实施了腹腔镜术与开腹术式,并研究其对患者血清Cor、C-P、FT3的影响。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对比±s)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共9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B超确诊为单纯胆总管结石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同时胆管内径大于1.5 cm,胆总管最大结石直径小于2.0 cm,胆总管结石数小于5枚。排除标准[3]:(1)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胆囊或胆管恶性肿瘤、胆囊或胆管手术史、Mirrizzi综合征等胆道疾病患者;(2)合并严重的心、肝、肺、肾器质性疾病或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根据其术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1~67岁,平均(41.4±3.2)岁;单纯胆总管结石2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结石数量2~14枚,平均(6.8±1.7)枚;胆总管直径16~24 mm,平均(17.8±0.9)mm;胆总管结石直径7~18 mm,平均(11.2±1.3)mm。开腹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29~69岁,平均(42.7±2.9)岁;单纯胆总管结石2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7例;胆总管结石数量1~17枚,平均(6.3±1.2)枚;胆总管直径17~22 mm,平均(18.1±0.4)mm;胆总管结石直径5~16 mm,平均(11.9±1.1)mm。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腹腔镜组:患者全身麻醉后保持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使用四孔法术式。在患者脐部行0.1~1.2 cm切口,穿刺并建立气腹。置入30°腹腔镜观察腹腔脏器病变状况,并穿刺于剑突下、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及右腋前线穿刺1.2、0.5、0.5 mm 的trocar通道,分别置入接剥离钩、爪钳、吸引器。行常规胆囊切除术,寻找胆总管后先不切除胆囊以拓宽手术视野,分离胆囊动脉与胆囊管后,牵引胆囊壶腹部充分暴露胆总管,在穿刺抽吸确定有无胆汁后确定胆总管。在胆囊管与胆总管相交的无血管区内行10~15 cm的切口切开胆总管,置入胆道镜,采用冲洗法、取石网篮的方法取出结石。通过胆道镜检查无结石后,按照胆管内径置入相适宜的“T”管,缝合胆总管切口,使用可吸收夹切断胆囊管的近端,取出胆囊,经锁骨中线切口引出“T”管。开腹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保持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于右上腹肋缘下行9~14 cm切口进入腹部。牵拉胆囊底部与壶腹部,分离胆囊三角,分离并结扎胆囊管与胆囊动脉,预防胆囊结石误入胆总管。此处暂时不适于电刀切除胆囊,以便拓展胆总管手术视野。使用注射器抽吸胆汁,确定为胆总管后在胆总管于胆囊管相交的无血管区内行10~15 mm切口,置入胆道镜。取石、切断胆囊、置入“T”引流管的方法与腹腔镜组相一致。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一般情况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其中手术时间为:腹腔镜组自从建立气腹开始至切口缝合完毕结束时间;开腹组自切皮至切口缝合完毕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次数为术后使用盐酸哌替啶50 mg肌内注射的次数。
1.3.2 手术前后血清Cor、C-P、FT3 采用放射免疫法,术前1 d、术后第1、3、5天分别抽取两组患者清晨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血清检测其Cor、C-P、FT3水平。
1.3.3 并发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术后胆瘘、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肠梗阻、腹腔脓肿的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对比 腹腔镜组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开腹组(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or、C-P、FT3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Cor和C-P最高,FT3最低,术后第3、5天Cor和C-P逐渐下降,FT3逐渐上升(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1、3、5天Cor和C-P显著低于开腹组,FT3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or、C-P、FT3水平对比
a:P<0.05,与组内前一时间点比较;b: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见表3。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开腹组的31.11%(χ2=4.0530,P=0.044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疾病,也属于急腹症,是胆囊结石随着胆汁进入胆总管而滞留所致[4]。由于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其发病机制与胆汁淤积、机体代谢失调及胆系感染有关。该疾病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不断升高,其中,病程长、易反复、易癌变、胆囊结石大且多是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增加手术治疗的难度[5]。临床治疗的首要方法为手术,其中,OCBDE是常规术式,切除胆囊,清除结石,可稳定患者病情[6]。但该术式可能会损伤患者的肌肉、神经及血管,创伤性大,存在胆道系统逆行感染的风险,术中出血量多,术后胃肠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长,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预后,在胆囊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大局限性[7]。故此,本研究选择新型的手术方式即LCBDE进行治疗,以提高其临床疗效。
腹腔镜手术结合了现代外科手术与内镜诊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外科诊治技术,在无手术禁忌证的胆囊良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取石方式[8]。LCBDE术式的手术视野开阔,在二维放大图像下进行操作,光照度好,提供了良好的手术空间。克服了手术盲区,在腹腔镜与胆道镜的直视下清晰检查胆囊内壁与腔内情况,取石网篮取石确切完整,彻底清除结石,不会遗漏结石,也避免胆囊黏膜损伤[9]。LCBDE术式的切口小,避免了切口感染,对组织损伤与肠胃功能干扰较小,术后无疤痕满足了患者的美观要求,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10]。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开腹组,术中的出血量显著高于开腹组患者(P<0.01)。这表明行LCBDE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性优越于OCBOE,具有清除结石、解除梗阻、预防结石复发等特征,因切口小,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轻,缩短恢复时间,治愈率较高,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报道相一致[11]。
应激是机体对应激原作出的适应性综合反应,是机体的保护机制,同时,也会抑制机体免疫,不利于术后康复。应激反应早期Cor、C-P和FT3水平变化,可反映出疾病的严重程度,也是评价手术优劣的一种重要指标。本研究还发现,在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3、5天Cor和C-P显著低于开腹组,FT3显著高于开腹组,且腹腔镜组患者出现术后出血、术后胆瘘、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肠梗阻、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开腹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较轻,患者血清Cor、C-P、FT3水平变化缓慢提示了LCBDE对患者机体的应激损伤较小,有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与糖代谢稳定,保持细胞因子的平衡性,促进术后机体康复。
综上所述,LCBOE的创伤更小,术后机体应激反应较轻,糖代谢和血液动力学更加稳定,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与发展。
[1]王贵阳,李可为,李甫.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 23 例报道[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6):435-437.
[2]徐匹夫,余后火.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 T 管引流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石效果 比较[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3(32):100-102.
[3]刘战培,蒲青凡.有胆道手术史肝胆管结石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1(7):846-850.
[4]陈盛,郑江华,区应亮,等.两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11):1213-1217.
[5]李良,鲁俊,张军,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在老年胆道结石患者中的应用[J].肝胆外科杂志,2012,20(4):262-264.
[6]祝平,詹银楚.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85 例疗效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25(1):59-61.
[7]李勇,周林,谭群亚,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 53 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4):437-439.
[8]孙长华,白剑峰.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 75 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19(5):2.
[9]邹良旺,徐李娟,蔡华杰,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适应证及手术操作细节[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25(1):54-56.
[10]高文庆,周海军,何信众,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 56 例临床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1):71-73.
[11]陈少珑,黄顺荣.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3):199-201.
姜庆贺(1973-),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肝胆外科疾病研究。
R657.4
B
1671-8348(2016)28-4002-03
2016-02-18
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