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研究
2016-11-21尚艳杰
尚艳杰 伊 琳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研究
尚艳杰 伊 琳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目的:观察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有肩关节周围炎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6天为一个疗程,共二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症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3.33%),治疗组的治愈率为(36.67%),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愈率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周炎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并且可以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运用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周炎整体疗效上优于常规针刺法治疗肩周炎。
飞经走气法 针刺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肩部广泛压痛,肩关节活动障碍,并且夜间疼痛加重,日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粘连,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在我国古代称“痛肩”、“肩不举”、“漏肩风”、“五十肩”。本病好发年龄为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我院采用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周炎120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进行对照观察,可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1)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制定的肩周炎诊断依据[1];(2)参照“全国第二届肩周炎学术讨论会”(1991,湖北)上指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3)同意接受针刺治疗;(4)年龄在35~70岁之间,男女均可;(5)意识清醒,能配合治疗;(6)知情同意,愿意接受治疗。
1.2 排除标准
(1)有明显颈椎病、骨折及韧带断裂者;(2)经检查证实由肩内疾病(结合、肿瘤、化脓性关节炎等)等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者;(3)有严重心血管、肾、肝和造血系统等疾病,及精神疾病的患者;(4)妊娠期妇女,中风后遗症患者;(5)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
1.3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均为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于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针灸二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患者。将符合标准的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其中治疗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50.27±8.16岁;对照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50.35±8.00岁;年龄最小37岁,最大69岁。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针刺取穴: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外关(所有腧穴均取患侧)。
(2)针刺方法:患者取坐位,选用0.30mm×40mm毫针,经75%酒精常规消毒后,速刺进针,肩髃、肩髎、肩贞、臂臑穴得气即可。治疗组外关、曲池两穴均向上斜刺,针刺得气后,施以青龙摆尾或白虎摇头手法使针感传至肩部。留针40分钟,每日1次,6天一疗程,休息一天,治疗二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取穴同治疗组,所有穴位针刺得气即可。留针40分钟,每日1次,6天一疗程,休息一天,治疗二个疗程。
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比较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4 疗效观察
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标积分改善情况比较(表1)、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改善情况比较(表2)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改善情况比较(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标积分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标积分改善情况比较(±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差值治疗组60 46.72±13.34 71.25±15.7524.53±2.41对照组6046.93±12.3463.10±16.6616.17±4.32
经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指标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标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标积分差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在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上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且在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改善情况比较(±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差值治疗组6011.58±4.0821.43±5.769.85±1.68对照组6011.63±3.6319.00±6.197.37±2.56
经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差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功能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3 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积分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3 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积分改善情况比较(±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差值治疗组602.32±1.284.23±1.201.91±0.08对照组602.25±1.293.67±1.251.42±0.04
经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积分差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数(后伸、前屈、外展)改善情况比较(±S,度)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数(后伸、前屈、外展)改善情况比较(±S,度)
后伸前屈外展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6026.58±8.4940.92±8.8795.58±21.27141.17±31.6386.92±23.65132.17±35.92对照组6026.75±7.5236.92±10.8895.17±21.93126.67±29.5988.25±21.42122.83±27.51组别例数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数(后伸、前屈、外展)改善情况比较(表4)。
经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后伸、前屈、外展度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后伸、前屈、外展度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改善肩关节后伸、前屈、外展活动范围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P物质及血浆中β-EP含量比较(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P物质及血浆中β-EP含量比较(,pg/ml)
经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中P物质及血浆中β-EP含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P物质及血浆中β-EP含量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改善血浆中P物质及血浆中β-EP含量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4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评定比较(表6)
表6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评定比较[例(%)]
经Ridit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x2=2.14,P>0.05),提示治疗组总体疗效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治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x2=8.4,P<0.01),提示治疗组在治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5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肩周炎属于痹证中的痛痹和着痹,肩周炎早期多由风、寒、湿侵犯人体肩部,经络血脉闭阻,营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不通则痛,并伴有活动障碍,而成肩痹;后期则因瘀阻日久,气血津液不能濡养肢体关节,筋骨失养,不荣而痛,并伴有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由此可见,肩周炎的病机为气血瘀滞关节,导致经脉不通、关节闭阻而致疼痛及运动障碍[2]。因此,提高肩周炎临床疗效的关键为调节肩关节局部经脉气血的正常运行。通过运用飞经走气针刺手法,能更好的激发患肢经气,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阴阳。肩髃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为手阳明、阳跷脉之会。其经脉循行与肩关节之前,针之具有疏通局部气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肩髎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其经脉循行沿着上臂达于肩峰后部,针之具有祛风湿、调气血的作用;肩贞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在肩关节后下方,针之具有理气活络之功;臂臑为手阳明、络之会,“肩臂不可举,臂臑主之”。以上四穴,属于局部取穴,刺之可以祛风散寒、疏经通络,取“通则不痛”之效,并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外关穴位手少阳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有活血行气通络之功效;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刺之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上二穴为近端配穴,运用飞经走气针刺法激发患肢经气,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阴阳,起到整体调节的作用[3]。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的病理机制是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症粘连和微循环障碍, 从而带来疼痛并限制肩关节的活动而影响生活。 因而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改善微循环, 松解粘连。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肩周炎能较好地改善局部微循环,使局部炎性渗出迅速吸收,减少疼痛物质(血浆中P物质)的产生及增加止痛物质(血浆中β-EP)含量的释放而达到止痛目的[4]。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2] 王在东.飞经走气针刺发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2011:139-167.
[3] 郭小云,张敏.董氏奇穴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2:96.
[4] 郑邦荣. 温针加拔罐治疗肩周炎105例临床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 1997, 12( 2): 74.
(2016-06-08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