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血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2016-11-21陆军伟
陆军伟
(江阴市中医院·江苏省 214400)
自血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陆军伟
(江阴市中医院·江苏省 214400)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8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采用自血疗法组和口服药物组,自血疗法组采用自体血注射血海和足三里穴位,口服药物组口服米诺环素。 结果:自血疗法能减轻痤疮患者的皮损及炎症程度,总有效率达到91.18%,明显优于口服药物组。结论:自血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自血疗法 寻常痤疮 临床疗效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多形性、易变性、反复性及持久性等临床特点。该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已达70%~87%[1],尤其好发于青春期男女,故又有青春痘之称。本病好发于面部、胸口、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局部有瘙痒和疼痛,病程长久而缓慢,严重时此起彼伏,给患者精神上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压力,产生焦虑、不安、自卑、甚至抑郁等心理疾病的症状,影响患者的社交情感、人际关系和就业方面。笔者于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在临床上运用自血疗法治疗34例寻常痤疮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源于江阴市中医院针灸科及皮肤科门诊。其中男40,女38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41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赵辨。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935)中的有关标准。
(1)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
(2)好发于颜面、胸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
(3)损害为散在性黑色粉刺、丘疹、脓疱等,呈对称分布。
(4)粉刺加以挤压可见有头部呈黑色而体部里黄白色半透明的脂粒排出。
(5)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可有疼痛及触痛。
1.2.2 中医症候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痤疮粉刺》(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十四章第一节)制订。
(1)肺经风热: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湿热蕴结: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痰湿凝结:皮疹结成囊肿,或有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脉滑。
1.3 纳入标准
(l)符合寻常痤疮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且临床轻重程度分类(Pillsbury四级改良分级法)属中度Ⅱ级、Ⅲ级的患者。
(2)不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害及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病患者或糖尿病患者。
(3)近期一月内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及抗雄激素类药物。
(4)近1年来未服用避孕药及其它影响内分泌的药物。(5)年龄13-42岁。
(5)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1)年龄<13岁或>42岁痤疮患者。
(2)职业性痤疮、药物性痤疮及聚合型的痤疮。
(3)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害及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病患者或糖尿病患者。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血疗法。患者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患者肘正中静脉处,用一次性5ml注射器取静脉血约4ml,严格消毒患者血海、足三里穴位皮肤,后将注射针头刺入,施行提插行针手法,待穴位获得酸、麻、胀的针感、回抽无血后快速将血注射入血海、足三里穴,每穴注入静脉血2ml,出针后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因抽取血液时注射器内未加抗凝剂,所以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娴熟而快速,以免血液在针头内凝固而影响注射与吸收,退针后按压片刻,3天1次,左右穴位交替,5次为1个观察周期,2个观察周期(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对照组:口服药物米诺环素,每天两次,每次0.1g。1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患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熬夜;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忌食高脂、油炸食物,忌食辛辣、高糖类食物;重视面部清洁卫生, 忌用油性及含有粉质的化妆品。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皮损疗效判定标准及综合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十四章第一节 中药新药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采用综合疗效判定方法(尼莫地平法)。
皮损积分,即皮肤出油情况、皮损程度、数量、颜色、肿痛5项积分之和。
皮肤损害消退率=【(疗前皮损积分-疗后皮损积分)/疗前皮损积分】×100%。
2.2 综合疗效判定
临床痊愈:皮损消退,或仅遗留有色素沉着,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95%>积分值减少≥70%。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改善,70%>积分值减少≥3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临床症状反见加重,积分值减少<30%。
2.3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
3 典型病例
叶某,女,26岁,教师,因面部反复丘疹、脓疱4年余,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遂于2014年04月03日来我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就诊。诉平日自感工作压力较大,性格内向,饮食及睡眠欠规律,大便多干结,常于月经前皮损加重。病起自感面部瘙痒疼痛。视诊可见前额、两颊以及下颌有大量丘疹集簇发生,部分融合成片,偶见散发疱疹,色红,高于肤面,并有少许陈旧性色素沉着斑。皮温正常,根脚较深、硬。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粉刺,证属脾胃湿热。西医诊断:寻常型痤疮。采用自血疗法注射血海、足三里穴,3天1次,左右穴位交替,自血疗法5次后,患者皮损及粉刺减少,面部红色渐退。10次后,面部皮损基本消失,脸色红润光泽。
4 讨 论
寻常痤疮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雄性激素及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皮脂腺单位微生物的作用及炎症和宿主的免疫反应[2]。本病可能有种族差别,也有家族遗传倾向。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是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维A酸、抗雄激素等药物,但以上治疗方法大多疗效不显著和/或不良反应较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
[1]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讨论稿)[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
[2] Del Rosso JQ,Baldwin H,Keri J,et al.Current approach to acne management:acommunity-based analysis. Cutis,2009,83(6):5-21
[3] Katsambas A,Dessinioti C.New and emerging treatments in dermatology: acne. Dermatol Ther.2008,21:86-95
(2016-05-30 收稿)
祖国医学对寻常痤疮早有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有“膏粱之人,内脏滞热。痤……皆肺气内郁所为。”及“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的记载。祖国医学亦称本病为“粉刺”、“肺风粉刺”。《外科正宗》对本病论述最为全面,文中指出:“肺风属肺热,粉刺、酒渣鼻、酒刺属脾经。此四名同类,皆由血热瘀滞不散。又有好饮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经所谓有诸内形诸外,当分受于何经以治之。”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古人对本病已有一定的认识。在病因病机上主要责之于肺经血热,加之饮食不节,外部侵袭而致气血壅塞,血瘀痰结而发本病。
自身血液用来治疗疾病,最早见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气味咸、平,有毒,主治赢病人皮肉干枯,身上麸片起,又狂犬咬,寒热欲发者,并刺血热饮之”。人体血液内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抗体、激素和酶类,注入穴位后,在体内缓慢吸收,通过经络的作用,对人体产生一种非特异性的刺激作用,可激发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自血疗法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从静脉血管内抽出来,再由穴位注入病人自身体内,从而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达到调理人体内环境,降低机体的敏感性和增强机体免疫力。该疗法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前苏联,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及经验积累,现已成为我国针灸临床中的一种特色疗法。自血疗法集传统中医疗法的针刺、放血、穴位注射3种疗法于一体,通过穴位持久刺激可激发和调节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功能;放血以祛瘀生新止痛;自血以有效的抗原刺激,引起不发热的蛋白应激作用,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吞噬作用及抗体的产生,抑制变态反应,改善微循环,抑制白细胞游走、溶酶体释放的功能,以抵御外来过敏原的干扰,加速疾病治愈。
本临床研究所采用的自血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作为基础,以经络理论为核心,以辨证论治的原则作为指导,采用自身血液进行穴位注射的疗法。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我们取穴选用足三里。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又是人体的强壮要穴之一,足阳明胃经循行于痤疮皮损好发生的部位,取之既可祛邪治标,又可扶正固本,抵御外邪入侵。本法可奏调理阳经之气、活血化瘀、化痰祛湿之功效。自血疗法治疗寻常痤疮具有取穴少而精、疗效可靠、安全、简便、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