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右旗白绒山羊低产区改造试验
2016-11-21邱林美刘明福
邱林美 刘明福
(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农牧业服务中心,内蒙古阿拉善 737300)
阿拉善右旗白绒山羊低产区改造试验
邱林美 刘明福
(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农牧业服务中心,内蒙古阿拉善 737300)
通过白绒山羊低产区改造试验,引入优质种公羊,采用择优劣汰,优化绒山羊群体结构,合理安排配种时间,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提高其生产性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优质高产绒山羊产业。
品种改良杂交改良白绒山羊生产性能
1 白绒山羊低产区改造试验地选择
低产区改造选择在阿拉腾朝克苏木那仁布拉格嘎查。试验组共5个群体,每个群体中随机选择成年母羊10只,育成母羊10只,共100只。对照组选择3个群体,每个群体中随机选择成年母羊10只,育成母羊10只,共计60只。
2 试验区白绒山羊基本情况
试验组共有绒山羊1432只,种公羊16只;对照组共有绒山羊745只,种公羊8只。母羊平均产绒量220g,平均自然厚度2.8cm,种公羊平均产绒量385g,平均自然厚度3.8cm。绒毛细度:母羊平均13.76µm,种公羊平均14.12µm,净绒率66.73%。
3 提高低产区绒山羊生产性能技术
主要抓好产绒期绒毛测定工作。选出优质高产母羊为繁殖母羊,抓好复壮工作,选择高产种公羊,单独组群参加配种,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健全试验档案。
(1)第一次绒毛测定开展羊只体尺测定,个体产绒量测定,采1cm2的绒毛样进行化验室分析。每个群中选出10只成年母羊,10只育成母羊,分别进行编号、打耳标、登记并建档。对群体母羊进行绒毛产量记录,产绒量在220g以上的在角上做不同的产绒量标记,低于220g和“十种因子”不能排除的母羊不做标记,以便育肥出栏,对照组同步进行。
名称 体长 体高 胸围 管围 绒厚 产绒量 细度 净绒率试验验 55 53 61 7.1 3.6 220 13.71 66.71对照组 54.5 54 61.5 7.0 3.2 220 13.68 66.67
(2)夏季进入复壮期,群体要进行驱虫、泻火,放牧在牧草较好的草场,而且水源近,确保每天饮水1次,保证通风、避雨、防洪。夜间羊只不进圈舍,在宿营地就地休息,以便达到快速复壮。
(3)种公羊和后备种公羊要单独放养或者配带有护布防止配种,单独放养自由采食,促进种公羊复壮抓膘。
(4)引入阿拉善盟育种场优质种公羊23只,试验群选出10只,产绒量600g以上,绒毛细度平均14.67µm,每户2只,根据测定结果分别投入,原群种公羊调出到其他牧户中,确保提高绒毛生产性能的准确性。
(5)配种时间:根据牧户的计划,年内所受配母羊数量和接羔数量要合理。依据来源于绒毛测定羊角上的记号, 按顺序选择到所需数量为宜,但不能低于标准值。母羊选定后单独组群,冬季放牧场要求自然交配,其他母羊不配种,秋后出栏,选择配种时间为9月10日~10月20日两个发情期,其后取消配种。
(6)对照组采用随机配种方式,不采取任何技术,只是消除杂色母羊参加配种。
(7)母羊配完种后,放回到群体中统一放牧,前3个月母羊不做任何补饲,后两个月羊群进入冬季牧场。棚圈加塑料暖棚,受孕母羊夜间进入,早上放牧前单独补饲干草,单独放牧,要注意采光避风。接近产羔期前20~30d逐步加精饲料补饲,平均每只羊0.15~0.2kg。
(8)新生羔羊10~15日龄,开始训练采食饲草促进瘤胃快速增大,增强羔羊体质。20~25日龄,训练采食精饲料,饲喂前精饲料加工为颗粒状,温水清泡2~3h后饲喂。随着日龄的增加,饲草饲料逐步加大,达到青干草每只羔羊0.5~1kg,精饲料0.1~0.15kg,同时要确保足够的饮水。
(9)母羊产羔后,除每天放牧外,早上补青干草每只羊0.5kg,晚上补精饲料0.25kg,每天饮水1次。
(10)羔羊5月份绒毛抓完后,进行种公羔选留,以父本母本生产性能好的,初生重高,生长发育良好,而且自身条件良好的公羔,定为种公羔,并打耳标、登记、建档,其他公羔去势,统一跟群放牧。
(11)阿拉善右旗绒山羊7月中旬可见到新绒生长,10月份绒自然厚度达到1.1cm,1月份绒自然厚度达到3.2cm,5月份绒自然厚度达到3.6cm,双手分离毛层密度良好。
4 对照组基本情况
(1)日常饲养管理以原有管理方式进行。
(2)配种时间:7月份开始,羊只自然配种,截至10月份配种结束。11月份开始接羔,而且部分母羊出现流产现象,并高达15%,其主要原因以气候的变化,牧草有青草期逐步到枯黄期,这时胎儿营养需求增加,绒毛快速增长营养互争所引起的流产,但是母羊体质良好,无疫病现象。
(3)产羔早,接羔时间长,难以补饲。造成羔羊弱小,体质差,母羊产乳量不足只有长期人工助乳和人工接乳,这样出现新生羔羊死亡,可占到5%左右,造成重大损失。
5 组群后绒毛测定结果
表1 组群后绒毛测定结果
结论:体尺无明显变化,绒自然厚度提高0.8cm,产绒量提高35g,绒毛细度变化不明显。
6 本品种改良后绒测定结果
表2 品种改良后绒测定结果
结论:通过本品种改良后进行后裔测验,比试验组群后产绒明显增加,分别提高为绒厚度0.45cm,产绒量0.55g,细度13.85µm。同时原育成母羊变为成年母羊,每群另选10只母羊为育成羊,进行试验分析。
本次测定后,原种公羊调出,调入阿拉善右旗中心产区育成种公羊10只,产绒量在700~800g之间,绒毛细度平均4.35µm,投放入试验群中,继续低产改造试验。
7 最后绒毛测定结果
本次绒毛测定为五年,试验最后一次测定,在前四年当中每年绒毛测定以平均产绒量数据为标准,通过不断提高选留繁殖母羊的产绒量基数,逐年淘汰不合格羊只,达到改造提高的目的。其结果为:
表3 最后的测定结果
结论:本次绒毛测定比首次绒毛测定分别提高绒自然厚度1.7cm,产绒量145g,绒细度增加0.27µm。
8 总结
阿拉善右旗白绒山羊绒毛低产区改造试验通过五年的时间,不断的选择基础母羊生产性能,引入本品种优质种公羊,合理安排配种、接羔时间,加强饲养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结果:比原基础分别增加体长1.9cm,体高0.15cm,胸围2.25cm,管围0.25cm,绒自然厚度1.7cm,产绒量145g,绒细度加粗0.22µm,净绒率提高8.3%。
通过本次试验,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使周边养殖户具有学习养殖和管理技术示范点,改变传统保守的养殖管理模式,促进同步发展思路,据调查目前该地区绒毛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现平均产绒量在250g以上,取得明显的效果。
邱林美(1967-),男,内蒙古阿拉善人,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草业、草地监测、荒漠化、沙化防治等工作。
刘明福(1967-),男,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