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共建企业大学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11-21方秦盛刘晓燕
方秦盛++刘晓燕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高职教育为产业一线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因此寻找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以无锡科院物流管理专业与无锡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为例,进行了校企共建企业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企业大学 共建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5-02
一、引言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支撑,但同时也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短板”所在。目前高职院校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一般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采用传统教学加企业顶岗实习的模式,以实现所谓的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距离教育部提出的“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难以适应高职教育为产业一线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而基于校企共建企业大学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可以使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找到更多的契合点,从而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真正实现校企共融共荣。
二、校企共建企业大学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建设
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大学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及企业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促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建设,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打下更好的基础。
2.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共建企业大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办学场地、平台载体、教学设备、师资条件,为公司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高校长期办学沉淀下来经验,从而为企业更好更快地实现企业大学的办学目的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的浪费。
3.有利于企业的文化力建设
企业可以更好的通过校企共建的企业大学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传播甚至向企业所在的产业链辐射,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向心力,提升企业的职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力的跨领域传播,增加社会对企业文化的辨识度和认同感,无形中提升企业的价值品牌。
4.有利于高职院校开放办学
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接触、交流和融合,增强老师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增强高校跨领域的教育、科研合作,为校园文化注入职业文化的色彩与精髓,增强高校文化的活力。
5.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可以更好的利用企业的实践经验,紧随企业发展的脚步、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及时调整课程及学科建设,从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借助企业的品牌形象、宣传载体、沟通媒介提升高校的知名度以及人才培养水平,从而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的实力与活力,使之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基于校企共建企业大学新合作模式的构建
1.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
校企双方经商谈后达成共建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并设立联合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企业大学的日常合作事项。联合管理委员会由各自领导、各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校企双方确定项目负责人及办公室成员,主要负责协调企业大学各项目的运行及维护;企业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学校专业或优秀教师负责教学培训、科研开发等事宜。
2.明确合作原则
(1)校企紧密合作:坚持校企合作双方互惠互利、义务分担、共同建设、共同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资源挖掘与共享,并努力增强学校在合作中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2)产教深度融合:要坚持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实践、科研活动。企业大学的建设要双方共同参与,使之有利于加强学校的专业教学、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教学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3.确立合作内容
(1)人才培训:包括对企业员工、行业职业资格等开展的各类技术技能培训、社会行业培训以及紧缺人才的培训;
(2)学历教育:为企业员工单独成立学历教育提升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3)学生培养:双方一起制定培养目标并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尤其加强实践教学、企业文化的培养;
(4)创新项目:共建实训室或课题项目,开展技术研发项目。
四、校企共建企业大学实践分析
现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无锡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共建企业大学为例来探索共建的具体操作方法。
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逐步的深入和发展,物流行业对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高专业能力,同样对各院校人才培养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此形势和现状,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无锡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进行全面合作,共建企业大学,通过校企产教深度融合,为企业、学校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同时满足无锡顺丰对技术、管理提升的需求,推动企业转型与发展;学院也通过建设企业大学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1.搭建组织架构,强化组织保障
企业大学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联合管理委员会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主要负责企业大学的顶层设计、重大决策和发展规划;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协调、联络和沟通反馈;各个职能部门实行联络员制度,根据校企需要和产学研合作项目需要,落实校企合作计划和组织项目实施。联合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期不少于1次;如遇突发情况,联合管理委员会应及时沟通、采用不定期会议商谈解决;每次商谈结果均应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予以确认、备忘。
图1 企业大学组织结构
2.校企产教深度融合,创新职业教育培养
(1)形成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按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设立“顺丰冠名班”,校企双方根据物流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共同组织教学,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顺丰班”学生毕业后由无锡顺丰优先录用就业。同时无锡顺丰为“顺丰班”内优秀学生提供“顺丰奖学金”,以激励其自身更好的提升与发展。
(2)校企共同开设职工培训班
根据企业员工的需要,校企共同开设职工培训班(包括学历教育培训班、专技人员培训班、特殊行业或工种培训班等),推动成教与职教互相促进。
(3)校企联合举办专业知识技能竞赛
校企双方通过定期联合举办“员工业务知识、技能比武”大赛,检验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共同促进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使学生体验企业的业务操作规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校企共同开发特色课程
按照企业相关技术性岗位的需求,共同开发特色课程(快递实务等),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确保学生培养规格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零”距离对接。
(5)教师培训、讲师互聘
无锡科院每年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无锡顺丰挂职锻炼,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双师”队伍;无锡科院聘请无锡顺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为校方的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学生技能鉴定、技能竞赛辅导等工作。
(6)校企共同成立科研团队
校企双方通过共建科研团队,围绕企业的科技问题,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风险共担,进行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承接科技项目研究,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产生显著科研成果。
(7)校企全面开展各项文化建设活动
校企双方通过定期走访、座谈等形式,加深对彼此经营理念、校企文化的理解;通过开展企业讲座、职业指导、文化体育、党建等活动,加深沟通,强化合作,增进友谊。
五、总结
通过校企共建企业大学的合作新模式,充分整合了双方资源,使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找到更多的契合点,从而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真正实现了校企共融共荣。
参考文献:
[1]徐胤莉,王红梅.企业大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纵深化发展的桥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6):158.
[2]王洪乔,胡颖蔓.校企共建企业大学的特点及作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3,(9):51.
[3]刘建平,张珂伟.高职院校创新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路径—构建企业大学[J].轻工科技,2013,(11):182.
备注:此论文是2015年江苏省教改课题《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JSJG607)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