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实践解析
2016-11-21彭艳
□彭艳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实践解析
□彭艳
引言: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文学专业课程承担起重要的职责。面对社会的多元复杂性,科技与信息的快速传播对文学鉴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思维与视角的简单讨论,进一步对其实践进行了解析。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作为高考环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对作品理解程度、情感融合、自身思维与视角的一种表现。因此,学生思维模式与阅读视角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境等,从而更好的掌握作品。
一、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课程中,教师主要会从古诗文的时代背景、题目、作者、文章内容、艺术特色这几方面来进行诗文鉴赏,具有一定的全面性,但由于从太多层面与角度进行研究,反而失去了对作品个性特色的深刻体会。由此可见,我们在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跳出原有思维与视角,进行大环境下的分析研究。将传统鉴赏方式与经验与社会时代背景相结合,在提升古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效率的同时,对学生鉴赏能力进行加强,实现真正的学有所用。
二、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思维与视角的解析
在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丰富的精神与心理活动造就了学生对作品不同的感受、想象与体会。在这些活动的发展历程中,思维方式与视角的不同对作品的鉴赏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内倾性。在古代文学的鉴赏初期,人们的思维与视角偏于主体内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偏重伦理忽视物理;其二,偏重个体忽视群体;其三,偏重内心忽视外表。
(二)直观性。是指古代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受直观的动作思维与视角限制,缺乏抽象创新性,较为朴素。
(三)妙悟性。是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多为悟性思维,如强调对作品的熟练程度,到熟练程度自然会领悟其中精神的说法等等。
(四)片段性。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思维与视角多停留在直觉判断层面,常出现一两个例子后立刻进行总结而缺乏认证的情况。
三、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实践
(一)创新性思维。在对学生进行古代文学鉴赏方面的培养与教学时,需要从创新性思维入手,以学生与教师的不同角度确立基本原则与教学目标。在教师方面,可以脱离传统的教师按照教案讲解作品背景、题目、作者、内容、特色的老固方式,进行创新模式的教学设计,将新问题融入教学当中,以此来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思考,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同时,教师对自身创造性思维也要进行培养与补充,使教学内容与方式得到完善;在学生方面,学生要渐渐对全新思维方式适应,换被动为主动,能够积极的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探究,认真去体会创新的感受。可以适当拓展个人阅读范围,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参加有关的文学比赛等等。
(二)综合性视角。学生在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时,要注意将审美与实际完美融合,可以从艺术、情感的美去把握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并根据自身情况有一个恰当的结合;同时,还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使鉴赏视角更为丰富。例如,在解读过程中,要将时代背景代入,使其价值与意义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来,并适当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如以文艺的方式对作品进行点评或写出读后感等等。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简单分析,深入讨论了与其相关的实践方式。希望可以为阅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使阅读者可以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对相关问题可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