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微地形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6-11-20武楠

艺术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住宅区景观设计

武楠

摘 要:本文分析了微地形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现实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应用的几点原则。微地形属于住宅区景观营造的重要方式,通过微地形处理,可以营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微地形与植物配置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其在居民绿化及公园绿化中应用十分广泛。

关键词:微地形;住宅区;景观设计

0 引言

微地形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由于用地规模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居多,所以微地形地面高低起伏不太大。其被广泛应用在住宅区绿化、景观绿化中。

微地形应用在住宅区是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往往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构景元素。适宜的微地形应用有利于丰富住宅区景观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艺术性,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微地形也不例外。微地形的应用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尽人意的负面效果,比如住宅区中的地形高差设计比较生硬,或者与其他要素结合得不太恰当等问题。总之,微地形应用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有一定的原则。

1 微地形应用的意义

近年来,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绿地设计逐渐得到广泛的重视,理念也提升到了生态化与实用化有机结合的高度上。住宅区的自然景观资源相对较少,诸如用地紧张、景观设计的先天条件不利于绿地设计等不利因素较多。因此,在住宅区的景观设计中既要保护好地形地貌,又要保护好土壤,以防止水土流失。微地形的应用有以下优点:

1.1 突出原有地形特色

我国住宅区的地形也呈现多样化特点。山地丘陵区域的住宅区景观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这样既保留了原地形的地貌特色,又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可以降低其开发的成本。因高就低,布局建筑,形成天人合一的景观效果。结合当地特有的地形辅以人工的形式美与空间的流畅性。通过挡土墙、植物等不同的形式塑造地形的整体美感。

1.2 丰富住宅区空间层次

住宅区空间具有强烈的领域性。中国传统的民居院落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半私密性和私密性空间的需要和重视,公共性和半公共性空间为现代社区居民进行社区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地形是景观设计中限定空间最为有效的实体。住宅区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微地形创造空间感和空间序列,塑造诸如静态、动态、封闭、开敞、均衡、开放式、导向式等多种空间类型。微地形主要通过地面、坡度及其轮廓对空间进行界定。通过微地形划分住宅区景观空间是丰富空间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空间通过围合可以使人产生一定的安全感和私密感,空间的分隔可以减少不同空间中人们活动的相互影响,同时拓展了空间的体验内容,丰富了空间的趣味性,达到提升住宅区环境品质的目的。

1.3 提升小区植物景观

住宅区通过微地形应用可以增加地表面积,有了增加绿化面积的可能性,从而为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地形的起伏影响着植物的种植形式,植物高低与地形高低相一致的设计容易产生自然景观效果。例如,把大乔木成片地种植在地形最高的位置,可以形成一片绿色的背景,然后在地形较高的位置种植小乔木,作为中景,在地形低矮处种植小灌木、观赏草或绿篱地被,形成前景,这种把地形和植物种植景观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形成植物自然生长的有层次感、优美的效果。另外,有些住宅区由于覆土较薄,无法栽植大乔木,此时改变地形,增加土壤的厚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4 利用排水规划与雨水收集

住宅区中地形的设计与排水系统规划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大大降低雨洪管理的成本。如果在住宅区内设计出合理的地形,就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排水法,将降水汇集在住宅区的最低洼处,如住宅区的人工河道或水池。池中收集来的水可以用于灌溉住宅区的植被,也可以在生态处理后进入住宅区内的水系统,合理再利用。住宅区内微地形的设计应用,为排水系統的设计提供了更为经济、便捷的可能性。

2 微地形应用的几点原则

2.1 重视使用者的视觉感受

国内常见住宅区中的建筑外轮廓多为直线型,容易给人僵直生硬的视觉感受。一些住宅区由于地形高差设计时没有很全面地考虑居民的使用感受,采用了不恰当的高差进行空间围合,或是采用了太多的直线性地形高差边界,不但没有柔化建筑轮廓,景观本身也不利于居民放松身心。因此,在进行住宅区景观设计时要体现柔美、婉约之感。同时,微地形的应用也可以被当做视觉要素来使用。土壤是一种可以人为塑造的物质,可以根据居民的意愿改变不同的堆放风格。比如微地形形成缓坡、陡坡的轮廓变化,由此而产生光影变化,从不同角度塑造多彩的视觉变化,产生独特的景观效果。再比如,连绵高低、错落起伏犹如山峰的缩影,给居民以回归自然的感觉。

2.2 与其他景观元素有机结合

一些住宅区微地形高差与构筑物、小品、植物、水体等结合不恰当,难以形成自然和谐的优美景观。由于地形起伏缺少韵律和节奏,住宅区中虽然布置了亭、台、植物、水岸等景观元素,但是却不能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往往各元素之间无主次之分,整体布局缺乏统一与变化。例如,楼宇之间空间有限,则可以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小土包,可代表自然界的山峰,两峰之间的低矮地段自然而然形成山谷,峰谷相间形成自然山野的微缩景观。把自然搬到家门,可做到足不出户便享受自然之趣,使人居环境与大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2.3 注重人性化设计

微地形的微小起伏变化结合成片的稀树草地,展现连绵悠远的意境。但是,住宅区微地形应用不当,则会影响人们的正常行进。居住小区中生活着各类群体,其中不乏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士,高差的产生势必会对这些人的行走产生影响。解决的手段多种多样,地形起伏大,坡度相对较大的地段,常采用缓坡防滑地面的形式。住宅区中的微地形还可以起到增加娱乐功能的作用。小区内的儿童游乐场所也可以采用微地形的手法,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好奇心理。微地形的设计可以让儿童滑行、躲藏甚至打滚,增加玩耍的乐趣。

2.4 微地形施工中建设成本的控制

住宅区增加了地形高差设计,无形中就增加了部分土方工程,从而提高了建设造价和后期维护的费用。因此,在设计时,应尽量考虑以较少的土方工程创造微地形变化,根据使用材料确定坡度上限,避免微地形的滑坡问题。其次,对选用的硬景材料及厚度严格控制。最后,控制地被的使用量,通过人工地形配合乔木、草坪,营造植物景观。

3 结语

住宅区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亲切的居住空间。微地形的应用可以满足人们的领域感、归属感、安全感和可识别性。如果能对地形的坡面,轮廓的美观、实用、经济设计进行细心的推敲,创造舒适宜人的视觉效果,体现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满足居民的活动需求,就能真正实现宜居小区的愿景。

参考文献:

[1] 郭淑芬,田霞.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俞孔坚.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

[3] 陈自锋.浅谈园林微地形在景观中的处理应用[J].绿色科技,2013(1):154-156.

[4] 计成.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 陈从周.中国园林[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住宅区景观设计
保障性住宅区“停车难”问题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高密度电法在新建住宅区地下溶洞勘查中的应用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创新设计思路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住宅区景观设计及施工的品质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