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表演心理学与音乐之关系

2016-11-20闫乃珍

艺术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二度创作音乐表演心理学

闫乃珍

摘 要: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的二度创作,是联结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桥梁,而想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大众能够真正感受到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与音乐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除了要求表演者具有娴熟的表演技巧外,更重要的则是表演者的心理素質。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关系着其是否能把音乐作品的文化涵养传递给观众,使其与音乐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关键词:音乐表演;心理学;二度创作

0 前言

音乐表演心理学是构成音乐表演艺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音乐表演心理学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表演者对本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更多的是表演者综合素质与修养的体现,即真正决定专业水平和表演能力的是个人修养,其中之一便是心理素质。

1 音乐表演心理学与音乐表演艺术学的联系

从古至今,无论哪个朝代、哪个行业,总会有不少人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很高,却因心理素质不好而错失可以深造的学习机会,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讲亦是如此。虽然表演者对音乐作品有比较全面、透彻的理解与分析,个人本身也具有比较娴熟的专业技巧,却总是因为某些心理因素而不能把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内涵表现出来,进而也就难以和观众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不得不说,这和表演者的心理素质息息相关。

一部作品由于表演者不同,也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效果和影响。例如,河南戏种越调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申凤梅与其弟子申小梅演唱的曲目《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申小梅虽继承申凤梅唱腔,风格稳健豪放、声音婉转温厚,但是她们两个的实际表演还是有所不同的:申凤梅表演的沉稳感觉把诸葛亮的稳健、临危不乱的将者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申小梅的表演则侧重于动作与唱段中的每一句的联系与搭配,这种风格又把诸葛亮敏锐、聪明、洞察力甚高的军事形象塑造得恰到好处。她们同为越调大师,表演却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进而使观众对作品产生不同的认识与理解。而造成这种表演差异的原因正是我们表演心理学所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即对音乐表演审美观念及其历史演变的研究。

由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因而在其成长、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形成不同的性格,进而对外界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心理反应也同样折射到音乐表演当中。因此,想要了解一个人的表演才能,都会从其心理方面这一根本点出发,这就是音乐表演心理学所要研究的第三个方面:对音乐表演才能的测定及其科学方法的研究。

音乐表演艺术学,是研究音乐表演这一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揭示音乐表演艺术规律的学科。作为其分支的音乐表演心理学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

2 表演心理学与音乐的关系

表演心理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是表演者对作品进行的二度创作,创造出的是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那么,音乐表演同样如此,而这就需要表演者从作品出发,挖掘、分析、体验作品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情感,通过表演者的身心体会去塑造作品形象,进而让观众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在与作品内容的交融与感受中得到满足。而这都是一个表演者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素质。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认识和感知着周围的世界,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态度,并从中体验着种种情感。例如,记忆、思维、想象、感情、意志、气质和性格等都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形成统一、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正是由于这些心理活动的存在,才出现了研究这一现象的科学——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有着漫长过去和短暂历史的学科,大约2600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记》里出现了对心理现象最初的系统阐释,而心理学这个名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为“关于灵魂的科学”。

而表演心理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有创造、表现、审美的心理过程,因此其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3 音乐表演者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心理过程

表演者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伴随着极为丰富的心理感受,如感觉、感知、想象、情感等,而这些内容在表演者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下自身的认识和感受:

3.1 认识作品的心理过程

在表演者最初接触到一部作品时,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会对其产生第一印象。音阶的上行跳进可能会让人产生积极的情绪,而下行可能会伴随着低沉的情绪等。例如,《我爱你中国》前边的三连音上行跳进所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让人产生激昂奋进的情绪。这种第一印象往往会在表演者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这种第一印象下产生的种种心理是表演者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第一步!

3.2 体验作品的心理过程

表演者在对作品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往往自己会对这部作品产生感觉,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灵感。而对于灵感的把握,往往会是表演者在二度创作作品时塑造作品形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想要真实表达作品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情绪,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表演者仅仅具备个人的情感阅历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得好:想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所以,面对不同的音乐作品,把握不同的音乐情绪,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理意象。

因此,表达作者的初衷,把握作品情绪,真实表达作品内容、思想情感的过程就是表演者体验作品的心理过程。

3.3 体现作品的心理过程

看一个表演者表演得是否成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其是否能够真实把握作品的内容并表达出来。那么,要想达到这个要求,仅仅认识、体验到作品情绪是不够的,还必须对作品进行分析,而这个分析过程即是表演者体现作品的一个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大致包括:研究作者的作品,并结合作品创作年代,寻找同类作品进行比较。

4 生命感知状态、极端情绪的体验是表演心理学的具体实践

4.1 生命感知状态

艺术虽高于生活,却终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想要具体塑造音乐形象,可从其与生活的联系开始。例如,声乐作品《七月的草原》,其作品想要表达的是蜜蜂采花时欢快、轻盈的感觉,以及草原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么,表演者在演唱时就要结合实际生活中蜜蜂采花时那种轻盈、灵动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把歌曲中的花腔部分表现得真实、灵动。再如,合唱作品《牧歌》前面的引子,想要表达出那种安静、恬淡的草原景象,就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中那种晴空万里、万物安详的感觉。

4.2 极端情绪的体验

不同的音乐作品对情绪的把握也千差万别,因此要求表演者在表现作品思想情感时拥有与作品相匹配的心理情感。在这点上,我们可以从体验极端情绪开始。例如,声乐歌曲《一抹夕阳》想要表达子君的伤心,表演者就要把自己放到那种情境中去体会作品情感,而声乐歌曲《欢天喜地》的作品情绪则和前者恰好相反。总之,对表演心理学的研究是我们音乐学习者不容忽视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任立.音乐心理学[M].上海出版社,1991.

[2]田鹤霄.音乐表演心理学[M].上海出版社,2001.

[3]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二度创作音乐表演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解析舞蹈元素在戏剧小品中的应用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
论血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