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016-11-20刘丽
■刘丽
家庭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刘丽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发展蓝图,使我们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全国人民正以豪迈的激情,为建设繁荣和谐的美丽中国,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进。我想,我们每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都应当投身到这场伟大的事业中去,努力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的,公平公正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是老百姓盼望已久的话题,同时也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它表达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意愿,它将推动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然而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要从政治、经济、法规、道德、教育、文化和生态文明等诸多领域上下功夫,才能达到我们既定的目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安定团结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家庭的和睦有助于社会的诚信友爱,家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近几年来,随着家庭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和意义显现,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于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视,同时随着创建文明城镇和建设新农村工作的积极推进,各种家庭文化艺术活动层出不穷,除了乡镇村落、街道社区组织的各类家庭文化活动以外,各市县也积极开展各类家庭文化活动,活动的影响力和受益面逐渐扩大,极大地丰富了家庭成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凭借着勤劳智慧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忍辱负重、吃苦耐劳,为自己开拓出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快乐生活的天地。和谐一直贯穿在中国哲学思想和社会发展的脉络之中,先人们的道德思想和人文精神中无不渗透着传统家庭文化的元素,并为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和谐起到调节和制约作用。古人们想像着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那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家园。古人们想象着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那里有安定有序和诚信友善的质朴民风。人们的心灵需要平衡,家庭的环境需要平衡,社会的形态需要平衡,而“和谐”便是它们最好的解读。
穿过漫长的历史文化回到今天,我们可以发现,社会文化的雏形发源于家庭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是每个家庭的个体,每个家庭又是社会的个体,个体的综合素质影响着社会的整体素质,以至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因而,当我们在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丝毫不能放弃对社会整体的重视,丝毫不能放松对家庭文化的建设,家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略的方面之一。
家庭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就是要倡导传统的家庭美德,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弘扬先进的文化思想,开展健康的娱乐活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有效的宣传,应地制宜地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振奋精神、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美好向往,最终达到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谐的社会氛围。
家庭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家庭内部自娱自乐式的,也可以是村落、社区为单位的小型比赛和联欢式的,再可以是乡镇、街道为单位,或市、县(区)范围内的文艺会演式的活动等,内容可以包括音乐、舞蹈、戏曲、摄影、书法、绘画、游戏、读书、厨艺、工艺、集邮及各种文体活动。家庭文化活动的特点还包括了它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既可以是一家三口的,亦可以是几代同堂的,各种艺术门类和形式都可以进入,从而使家庭文化活动显得丰富多彩。举办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城乡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可以使城镇和乡村的普通家庭都能有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促进家庭文化建设,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家庭文化活动的组织发动和节目编排都需要做具体的业务指导,除了要保留家庭文化的原生态,必要的整合加工不可缺少。这样有利于提高家庭文化的水准和品味,同时也对其他家庭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家庭文化建设是一项应该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要寓教于乐,使家庭文化娱乐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的心情舒畅,使家庭的氛围融洽,使社会的风气净化,使人们的精神振奋,使国家的事业兴旺,因此它的意义是积极深远的。
我们应该把家庭文化建设融入到整个群众文化工作中去,积极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它列入建设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城镇和乡村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不要忽略家庭文化活动,除了经常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家庭文化活动,同时,还应加强对家庭文化的理论研究,探索规律,使家庭文化能够健康有序地得以发展,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创建文明城镇和建设新农村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