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笛音乐的社会价值
2016-11-20陈铭
■陈铭
昆笛音乐的社会价值
■陈铭
昆曲音乐,源远流长,形神兼备,宛转悠扬。伴随江南文化长久的积淀,在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之间,蕴含着瑰丽清雅的昆曲音乐,可谓昆曲艺术精华中的精华,“雅中之雅”。
昆曲音乐主要以笛箫乐器为主。笛箫乐器是一种吹管乐器,吹管乐器被认为是最能充分表达人类心声的乐器门类。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期,吹管乐器都有其典型代表。汉族的笛、箫、埙、篪、龠,少数民族的汉族巴乌、葫芦丝、口衔,日本的尺八,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管乐器各自具备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而中国的笛箫音乐与中东吹管乐器尤其有着紧密的关联。
笛箫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文学和音乐作品繁多。江南丝竹,更是重要的时代和区域标志,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璀璨明珠。而其中的昆曲音乐,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的丰碑,蕴藏丰富,长期滋养着中国戏曲和音乐。从有记载至今,笛曲中晋代的《梅花三弄》、唐代的《鹧鸪飞》《寒江残雪》,洞箫曲中的《凤凰台上忆吹箫》,琴箫曲中的《平沙落雁》,都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璀璨的音乐代表。而自晚清民国至解放后,现代也涌现出大量的笛箫、琴箫作品,它们形态各异,越趋丰富,以多元化、多区域的音乐风格给人深刻的印象。笛、洞箫、琴箫音乐,包含了传统中国人的哲学观和美学思维。昆曲音乐曾经风靡江南,辉煌一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文化意味和美感逐渐被人们忽略,这是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
而昆曲音乐,本身可以拿来单独欣赏,风格空灵轻巧,如梦似幻,婉转优雅,清丽可洗,能荡涤一切疲惫,如同“心灵spa”,可以极大缓解社会工作者们的精神疲劳与心灵空虚,洗涤身心,脱胎换骨。昆曲音乐作为一门高雅艺术,绝不仅仅具备艺术价值,还可以保障社会心灵健康,拓展人们的精神世界,如同“音乐治疗法”,是一种全新的社会需要。
以昆笛为主演奏乐器的昆曲音乐,整体氛围宁静悠远,具有空间感和音场回声,尤其是昆笛作为主乐器,乐声极富动感、律动与穿透力,易于营造静谧、空旷而干净的音乐氛围,这种氛围恰恰是很多使人放松的音乐类型所不具备的。像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虽然富有律动,易于传唱,但也容易将听众继续保留在亢奋、激动、紧张的状态之中,不易于精神的休憩和宁静。而类似摇滚音乐,舞曲音乐,则更是激情洋溢,调动全身,听多了只会让人感到疲倦,而唯有昆笛为主的昆曲音乐,丝毫不逊色于欧美的“New Age”音乐,在悠远宁静,舒缓心灵,营造听觉仙境的基础上,还具备丰富而深邃的文化色彩,这恰恰是昆曲音乐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昆曲音乐与欧美的 “New Age”音乐不同,昆曲音乐的创作与演绎,都是有故事情节依据的,也是有真实的人物感情的,从而带有令人能够立刻产生共鸣的情绪,这对于需要放松心灵的当代国人,正是打破一层“隔膜”,真正完全能被中国人自己所理解而接受的 “心灵spa”音乐。
因此,在当代昆曲艺术被广泛接受,观众数量、年龄逐渐走向主流人群的大好局面下,发掘昆曲伴奏音乐本身的“心灵仙乐”特质,推广昆曲音乐对抚慰当代人心灵疲惫的心灵按摩作用,不仅有利于昆曲在社会主流人群的推广,也有助于昆曲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走入寻常百姓家,走向国际,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昆曲音乐所营造的美妙、精致、古雅、悠远的健康心态氛围,使得社会精神风尚越发积极。昆笛音乐是缓解困扰当代人们心理压力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