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曲笛与江南丝竹曲笛演奏特点的异同

2016-11-20张伟

剧影月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丝竹笛子昆曲

■张伟

昆曲笛与江南丝竹曲笛演奏特点的异同

■张伟

昆曲是指自中国14、15世纪以来,以昆山腔为主要音乐元素的曲唱艺术表演体系;江南丝竹则是流行于我国江、浙、沪一带的一种器乐合奏形式,是中国传统丝竹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都是我国南方传统民族音乐风格的主要代表,而曲笛也历来是昆曲和江南丝竹中重要的伴奏和主奏乐器,在两者中的演奏特点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亦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特点。对昆曲笛与江南丝竹曲笛演奏特点进行对比、梳理和研究,对更好地掌握南方笛子的演奏风格有着极大的裨益。

曲笛;昆曲;江南丝竹;演奏特点

笛子,素有梆笛、曲笛之分,梆笛是指为北方梆子戏系统的戏曲伴奏时所使用的笛子,如二人台、秦腔、河北河南梆子、蒲剧和评剧等,多使用E调以上的各种笛子;而曲笛指的是为南方昆曲伴奏时所使用的笛子,多使用C、D调笛子。

曲笛的音色委婉、醇厚、柔和、甜美、细腻、含蓄;高音明亮干净、响而不燥,中音圆润清秀、恰到好处,低音饱满浑厚、不虚不飘;时而低沉,时而明亮,韵味十足,极具内涵。昆曲和江南丝竹均起源和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是南方音乐风格的主要代表,两者的音乐曲调委婉动听,细腻甜美。所使用的最主要的伴奏和主奏乐器都是曲笛,昆曲笛与江南丝竹曲笛的演奏特点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亦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特点。而在这似与非似之间似乎还隐含着一种传承关系。

昆曲笛的演奏特点

昆曲是指自14、15世纪以来,以昆山腔为主要音乐元素的一种曲唱艺术表演体系。

明代的北曲清唱家魏良辅参考了海盐、余姚、弋阳等声腔的优点,吸收了北曲中的一些唱法,对原有的昆山腔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成为了一种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新声,“腔曰昆腔,曲名时曲”,这便形成了我们现在听到的昆曲,又称为“水磨调”。伴奏的乐器也摒弃了之前以箫、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传统,改用曲笛、弦子(南弦,形似今三弦,古圆身稍细)、怀鼓(又名点鼓)、提琴(一种民族拉弦乐器,琴筒为椰壳桐木面,四度定弦)为主要的特色伴奏乐器,并将管、笙、琴、琵琶等民族乐器集于一堂。“今昆山(腔)以笛管笙琵按节而唱南曲者,字虽不全,颇相谐和,殊为可听,亦吴俗敏妙之事”。曲笛便逐步成为了昆曲的最主要的伴奏乐器。

在昆曲中,曲笛演奏的最大特点是要贴近人声,根据声腔的演唱特点来调整演奏,“依腔”,“贴调”。昆曲的演唱讲究唱法上的吐字、收音和过腔(又称布调),要求做到“凤头、豹尾、猪肚肠”。说的是吐字的开头要华丽、精彩,有如凤凰头一般绚丽;主体要像猪肚肠一样丰满、充实;收尾要如同豹尾般完美有力。昆曲笛子的演奏要做到“气无烟火、启口轻圆、功深鎔琢、收音纯细”。“气无烟火”指的是气息要平实、稳健,不要有“烟火气”,即不要忸怩作态、矫揉造作;“启口轻圆”是指音头要轻松、圆润;“功深鎔琢”指的是对声音要有一定的控制力,要下足工夫、精心雕琢;“收音纯细”则是要求收音要干净、细腻。

我国著名的国乐大师杨荫柳先生有这样一段描述:“笛为管乐器之一种,有曲笛、军笛、丝竹笛之别,古名横吹,因其音色绝佳,故历代咸重之。一笛可反七调,伴唱昆曲,作用尤大。笛之功夫甚深,口法指法,皆非易事。口法以蒲嘴笛为上,尖嘴笛次之。指法亦有十余种之多。擫笛之诀有八,曰:尖、沙、宕、脆、洪、亮、宽、敞。凡净及老生之曲,须吹得宏宕;正旦冠生,须吹得脆亮;五旦、六旦须尖细;而丑副所歌之曲,须吹得断续。紧依唱腔,四声豁落,强弱顿折,悉依准绳,不可稍乖,如此方尽擫笛之能事矣。”意思是说:笛子是管乐器的一种,有曲笛、军笛(个人理解为“鼓吹乐”中使用的笛子)和丝竹笛。古代的名称叫做横吹,因为音色非常的优美,所以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件比较受重视的乐器。一把笛子可以吹奏七个调,在昆曲伴奏中的作用很大,这应该指的是“平均孔”的笛子。吹奏笛子需要有较深的功力,口型和指法都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起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笛子演奏的口型以圆口型为最佳,尖、扁的口型次之,笛子的指法也有十余种。“擫”字的解释是“手执的形状”,“擫笛”应指的是吹笛子的样子。笛子伴奏昆曲的诀窍有八种,个人理解所谓八诀,应为笛子演奏中音色上的八种变化,即为不同的角色伴奏采用的音色也不一样。为净角和老生伴奏时要吹的宏宕、浑厚;为正旦和冠生伴奏时要吹得清脆、嘹亮;为五旦、六旦伴奏时要吹的尖细;为丑角伴奏时要吹的断续。演奏时要紧贴唱腔,讲究唱词的四声仄韵,强弱的起伏顿挫。这些都必须严格按照程式和规则来做,不能有一点的偏差,这样才能够达到昆曲笛子演奏的要求。

从中不难看出,昆曲笛的演奏非常讲究音色。伴奏的角色不同,所演奏的音色也不相同,根据演唱的特点来调整演奏,“一角一色”;还要熟知昆曲的唱念知识,精通昆曲唱法,了解演唱的咬字和发音的技巧;掌握昆曲演唱的腔格特征,对“迭、叠、擞、嚯、豁、罕、带”等诸多腔格要能熟练运用和理解;要掌握昆曲的音韵理论、辩明念词的四声仄韵;昆曲的演奏多以连音演奏旋律,音乐的进行以级进为主,极少跳进。多使用传统的手指类演奏技法,不大使用吐音。此外,还要能熟练掌握和使用传统的工尺谱,对常用昆曲曲牌的体裁、板式、主腔结构、调式特性以及基本情绪都要有所了解;并且还需要了解和掌握昆曲打击乐器伴奏中的各种“锣鼓经”。

江南丝竹曲笛的演奏特点

中国丝竹乐的历史由来已久,先秦典籍《礼乐·乐记》中有记载“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这里的金、石、丝、竹都指的是乐器。周代之后,“丝竹”慢慢发展成为了先秦时期各种音乐的统称,泛指“音乐”,不再专指某一类音乐形式。江南丝竹这个名称的正式出现还只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现在的江南丝竹的定义,是指在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和上海地区流传的一种丝竹乐(器乐)合奏形式,是我国传统“丝竹乐”的一个地域化样式的延续。江南丝竹的乐队组合形式,是我国近现代民族乐队的前身,奠定了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团的发展基础。而笛子作为竹制乐器的主要代表,在江南丝竹中历来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主奏乐器。

江南丝竹中乐器的种类和数量无绝对的限定,最少时“一丝、一竹”(一支笛子,一把二胡)就可以演奏。因为是合奏,所以在江南丝竹中曲笛演奏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要 “和”,柔和以及融合。所以笛子演奏的音量不是很大,气息的运用要平稳、舒缓,不要大起大落;音色要柔和飘逸,柔而不暗,明而不刚,亮而不强,要富有歌唱性,多使用手指类技巧,多以连音演奏旋律,基本不用舌吐类技法。运指要求干净、流畅、灵巧、华丽,不能过“软”,不能拖泥带水;音乐的强弱对比变化较多,起伏较大,需要唇部的肌肉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音色的强弱控制要能做到弱而不虚、强而不燥。江南丝竹是典型的无主题音乐,形式大于内容,节奏多以平稳的2/4、4/4拍为主,极少使用三拍子,节奏上的变化是在一个不知不觉的渐变的过程中完成的;音乐旋律也多以级进的音阶为主,较少使用大音程的跳进,常采用即兴加花变奏的演奏手法,装饰音的运用较多;江南丝竹的风格精致典雅、委婉轻快,虚实结合,强调韵味。在老一辈的丝竹艺人中流传着这样的口诀,“你进我退,我进你退;你繁我简,我繁你简;你高我低,我高你低;你正我反,我正你反;你长我短,我长你短;你停我拖,我停你拖。”乐器与乐器之间极注重配合,相嵌互补、相得益彰。

昆曲笛与江南丝竹曲笛演奏特点的异同

昆曲笛和江南丝竹曲笛的演奏特点有诸多相似之处。在音色上,都极力追求委婉、柔和、甜美、醇厚、纯净的音色;在演奏技巧上,多以连音演奏旋律,旋律多以级进的音阶为主,极少使用大音程的跳进。多使用南方笛子传统的“颤、叠、赠、打”等手指类演奏技法,而较少使用口舌类演奏技法;昆曲和江南丝竹还同时具有“吴”文化的文化背景。“吴”文化是典型的以江苏苏州为中心的南方区域文化,对华夏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江南地区的音乐风格曲折婉转、典雅精致、细腻流畅、清丽秀美。这些都与南方的气候、地理、人文有着直接的关系。“吴”地山清水秀,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吴侬软语,柔美婉转,人们的性情温和,感情细腻,生活安逸富足、节奏较缓。所以做为南方音乐风格的代表,昆曲和江南丝竹中曲笛的演奏风格也都是非常的细腻典雅、舒缓流畅,华丽唯美,如诗如画,极具人文气息。

共性之外亦具个性,昆曲笛与江南丝竹曲笛的演奏也有着各自的个性特点。

从整体上来看,江南丝竹中笛子是主奏乐器,处在一个主导地位;在昆曲中笛子是伴奏乐器,是为演员演唱服务的,处在一个次要地位。

在曲笛音色委婉、柔和、甜美、醇厚、纯净的共性之外,江南丝竹中的演奏还需要讲究平、稳、和,即融合统一。音量不宜过大,音色讲求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而昆曲中“依腔”和“贴调”的特性,决定了其音色根据角色与内容的不同有“尖、沙、宕、脆、洪、亮、宽、敞”八色。

在节奏、节拍上,江南丝竹常以2/4、4/4拍平稳的节拍为主,节奏丰富多变,多用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在情绪热烈处也会使用切分音节奏;而昆曲的节奏则大多是比较缓慢的,变化不多。“调用水磨,拍捱冷板”,意思是将原有的“一板三眼”的速度再放慢一倍,2/4变4/4,4/4变8/ 4,有时还要再加上增板。

在调式、调性上,江南丝竹多使用“羽、徵、商”的五声音阶调式,演奏指法多以筒音作“Sol”和筒音作“Re”为主。而昆曲则采用的是复杂多变的“诸宫调”,在元代燕南芝庵《唱论》中载有对昆曲“诸宫调”含义的划分:“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正宫”惆怅雄壮,“中吕宫”高下闪赚,“黄钟宫”富贵缠绵,“道宫”飘逸清幽,“宫调”典雅沉重……演奏指法有 “小工调”、“正宫调”、“凡字调”、“六字调”、“乙字调”、“上字调”、“尺字调”。

从曲式结构上,昆曲是曲牌连缀体,即是将一系列的音乐曲牌按照或紧或松的规则组合成不同的套曲形式,组成套曲的各曲牌本身也是可以独立出来演奏的;而江南丝竹则是由单曲变奏、曲牌联缀、循环反复以及板式变化等多种手法构成的固有曲式结构;

从演奏上说,昆曲讲究“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演奏时吸气要深,要沉,讲究“气沉丹田”,刚柔相济。在气腹震音的使用上,其幅度、频率要视音乐的情绪和内容而定;而江南丝竹则讲求连贯流畅,一气呵成,此起彼伏,相得益彰。演奏时吸气不用过深,用气不需大起大落,讲究气息的平稳和连贯。多使用幅度较小,音波频率较自然的气腹震音。

在速度、力度上,江南丝竹是渐变性的,多以散板起,逐层推进、加快,力度也是逐渐加大的;而昆曲则是“依字行腔”,情绪和力度也是需要视角色和演唱的内容而定。

在所用笛子的形制上,江南丝竹所使用的笛子内径较细,音量不需太大;而昆曲演奏用笛的内径则要稍粗一点,声音需要有一定的“张力”。

昆曲和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领域的两大瑰宝,是我国南方地区传统音乐风格的典型代表,也都是联合国宣布的人类口传心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对我国其它各种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而江南丝竹乐队的组合形式是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前身,奠定了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团的发展基础。江南丝竹的演奏风格也自成一体,对竹笛、二胡、琵琶、扬琴等诸多民族乐器的演奏风格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昆曲和江南丝竹中的音乐素材也向来是我国民族器乐、声乐作品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当今,中国笛子传统的南、北派演奏技法已经相互融合,不分彼此了,而在经历了“求怪”、“求新”的所谓“现代派”的发展过程之后,“回归”传统应是下一阶段中国笛子演奏和作品创作的主要发展导向。在日常的笛子教学和演奏中,有意识地多加强昆曲和江南丝竹风格作品的学习,分析、研究、梳理、比较昆曲笛与江南丝竹曲笛的演奏特点,对更好地掌握中国南方笛子的传统演奏风格有着极大的裨益。

[1]伍国栋《“江南丝竹”概念及研究评述》,《艺术百家》2008年1期。

[2]詹皖《论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特点》,《艺术百家》2004年5期。

[3]伍国栋《江南丝竹中笛箫演奏的“昆曲”“琴乐”传统》,《中国音乐》2008年2期。

[4]谢征、李时军《江南丝竹研究综述》,《作家杂志》2007年12期。

[5]刘承华《江南丝竹音乐形态特征及其文化诠释》,《中国音乐》2005年4期。

[6]朱为总《昆曲音乐的旋律构成》,《戏曲研究》第64辑。

[7]胡亮、王东《昆曲竹笛与民乐竹笛演奏特点的异与同》,《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9期。

猜你喜欢

丝竹笛子昆曲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小议江南丝竹的风格和特色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