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一名班主任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2016-11-19王素华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学习习惯小学语文

王素华

摘要:语文的学习是我国学生学习母语、接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因而对学生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机结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班主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20-01

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说,除了接受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但能使学生当下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学习,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重要的正面影响。就语文学习而言,小学语文除了学习简单的生字、拼音、组词、造句及看图写话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重要目的之一。其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入门技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方法接受高层次语文的学习,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小学课程设置中的基础课程,课时安排较多,所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同时兼任班主任的角色。由于班主任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更长,交流的机会更多,因此班主任教授语文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更有优势。根据自身的授课经验,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的第一导师,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浓厚的兴趣中进行。若是没有兴趣,单纯靠教师的引导、家长的教导,孩子只会将学习当成自己的任务,不会对学习投入更多的激情与精力,学习效果自然不会特别理想。因此,班主任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兴趣。

1.1 采用深入浅出的授课方法对课文进行讲解。小学生的知识学习处于基础阶段,若是在课堂上采用较为复杂的词汇或是难以让学生理解的讲课方法,学生会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的信心,若是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打击,则会进一步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上课使用的语言,尽量用通俗易懂、幽默生动的语言进行小学生的语文授课,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听懂。同时,对小学生要多采取赏识教育,多夸奖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课堂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1.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除了课堂上采用幽默的语言对课文进行生动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外,更重要的在于培养方法上。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包含的知识极其繁杂,除了课本的基础知识,语文教育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更看重课文中所流露出的价值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融合对学生的语文情感教育。

例如每周班主任都需要开展一次班会,班主任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在班会上要充分运用语文的教育价值。通过让学生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故事讲起,既能培养学生对于班级管理以及集体的认可,又能起到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分享兴趣的效果。

其次,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面建立独立的读书角,为学生提供一些通俗易懂,比较有趣的课外读物,让学生翻看指定的课外阅读物,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自学的机会,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让学生更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翻看指定的课外读物时,加强自己的代入感,在阅读中随故事主人公观看世间百态,体会主人公的心情起伏。阅读完成后可以在班里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跟学生们就故事情节及思想感情进行交流与指导。通过这种形式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也能加深班主任对学生之间的了解,促进班级工作更好地开展。

2.认真做好"课堂三部曲"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学生们认真做好"课堂三部曲",即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及课后复习。

2.1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习的关键所在,通过对课文的预习,能够帮助学生确认课堂讲授的重点知识,同时让学生对下节课的课堂讲授做到心中有数。通常来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整堂课都保持高度集中,所以班主任应该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和要求,班主任可以借助典型的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进行语文的预习。此外,有时课前十分钟可能教师还没有到达班级,班主任可以事先告诉学生,让其进行自主阅读,并且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预习热情,继而形成活跃的朗诵氛围。

2.2 课堂听讲。课堂认真听讲,这是每门任课教师都会反复强调的,课堂是教师教导学生,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需要学生认真把握住每堂课,课堂落下一分钟,可能学生在课下自学10分钟都补不回来。教师不仅要认真了解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效果,还要及时提醒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专心致志。

2.3 课下复习。课下复习是"课堂三部曲"的最后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对课文有所了解,通过"课堂听讲"对课文有了深入了解,此时,更加需要"课下复习"来巩固知识,对课文知识做到心领神会,能够对课堂的知识"学以致用"。语文课的课下复习主要包括对课本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及真正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情感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自己的班主任教学工作中贯穿语文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温习。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回忆,从而让学生发现语文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的密切关系。

3.多积累、多练笔,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除了以上列举的方法外,还要多积累、多练笔,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建立读书笔记,积累优美词汇,学习语文需要学生建立读书笔记。学生在广泛阅读时,让学生在读书笔记中记录所看书目,每篇读书笔记除了书名、作者、内容梗概外,还要將文中文笔优美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教师注意很多细节要求,还需要班主任在对语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情况与发展趋势了解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管理和学生各方面综合培养与语文素养和学习习惯结合,从而实现班主任管理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班主任管理学习习惯小学语文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性结合
探究班主任管理中对轻与重的把握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