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2016-11-19刘亚男
刘亚男
摘要:传统的教育观念、学习方式成为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就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习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语文;学习;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58-01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允可课程改革的重点。这样强调的意义在于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现代教育教学研究结果显示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得到发展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的人。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现对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与实践作总结。
1.倡导与实践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以往的课堂教学功能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于是教学以教师为本位,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习常常依赖于教师,教学流程单向性,学生缺乏主动性,成了知识的"容器",主动积极性被扼杀,教育教学成效平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学习方式,教学中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多元化动态格局。为此,我在充分研究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理解运用能力的基础上,调整教学思路,形成"自读预习一课堂激趣-课堂讨论-交流点拨一自评总结一训练运用"的教学模式。同时配合"听法、说法、读法、写法、思法"的指导,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召唤和加强,课堂气氛民主、和谐、活跃,学习效果显著提高。"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到新鲜事物时,往往会产生参与、探究的欲望。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精心设计好各教育环节,设疑、指导、铺承、总结,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为学生提供参与锻炼的时空,师生及时反馈信息,共同融人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共享教与学的快乐,才能培养学生独立、主动、创造性的学习精神和习惯,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
2.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独立自学和探究能力
每个学生,除了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好这一特点。我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积极开展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汉语拼音自学生字、带问题预习课文、自学解答问题、课外自读竞赛、家庭语文实践活动等自主性、独立性较强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展示自主、独立学习的舞台。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状况的考评,激励与指导帮助相结合,形成班级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学风。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了调动,表现出自觉的学习行动,学习基础得到夯实,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为终身学习、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倡导和建立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机制
合作学习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培养自主精神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师生是平等的合作者、参与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各自的观点、看法展示出来,接受大家的筛选、评判,把各自的知识、能力、水平展示出来,互相观摩和学习,学生的个性与共性,教与学得到了和谐的统一。所以,建立良好地合作学习机制,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发现式学习,克服单一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三帮一合作"和"四人小组合作"两种形式。"三帮一合作"指的是在群体合作的状态下,把因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知识、能力、水平相对后进的学生编排到相对优化的三人小组中去,指导每个小组提高目标和帮扶计划,各小组认真组织实施,目的是尽快缩短学生之间知识、能力、水平、思维、习惯等方面的优劣差距,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四个小组合作"是在"三帮一合作"基础上的拓展和提升,内容涵盖所有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范围涉及整个教学过程,形式包括自读、讨论、交流、实践等,学生在平等、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在学习行动中互相获得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机制的建立,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趋向于多样化,沉闷的课堂气氛转向活跃愉快。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巩固,特别是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逐步实现了教学的优化。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对各科教学的共同要求,也是基于课程三维价值的全面实现,必须尊重学生主体,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建构意义",实现真正的"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使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使素质教育提倡的全面发展落实在教学的实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实现,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精心组织和实施课程标准,不断总结提高,使课程改革达到时代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最佳的社会效益。
4.正确把握课程的三个维度
如今,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转向同时关注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识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现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识字或识字量不够,连书都读不下来,还谈什么阅读能力培养呢?大纲又说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大量的阅读和精读,学生的作文也就失去了基础。我们现在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因为过去的语文教学只注重教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忽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对待问题我们应当辩证地去看待,教学才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5.吸取传统教学的精华
新课程不是对传统的一味否定,传统的精华应该进一步发扬。读书,背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讲的就是读书的道理。国外的语文教学都吸收了这份宝贵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是为了使学生读通,读懂、会读。如果离开读书,教师再讲得动听,分析得再详尽也是毫无用处的。在讲与读的关系上,应该以读为主,以讲助读。通过多读、熟读、背诵,让学生真正理解词、段、篇的含义,真正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句式的优美,篇章的严谨,从读背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词汇,多种多样的句式,各种各样的表达方法,学生在以后的表达中才能出口成章,提笔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