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管狭窄患者手术时间与手术效果的关系研究

2016-11-19彭登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关系

彭登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损伤性胆管狭窄患者选择手术时间对手术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2004~2014年在本院治疗的损伤性胆管狭窄患者80例为对象。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损伤3个月以内的患者50例为一组,损伤3个月以后的患者30例为另一组。手术方式[1]我们分别采取胆管整形胆管空肠γ型吻合术、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以及带蒂组织瓣修复(剂静脉瓣、胆囊瓣)术。通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手术时间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产生的手术效果,以及手术后肝功能的运作变化、黄疸持续的时间,通过两组患者观察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产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一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另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过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的对比得出效果最好的是胆管空肠γ型吻合术,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一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黄疸消失时间明显高于没有并发症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则明显低于没有并发症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一旦发现胆管损伤而引起的胆管狭窄时应该在自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的进行手术修复,这样对自身的伤害才会降低,修复的效果也会最好。

关键词:损伤性胆管狭窄;手术时间;手术效果;关系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的普及,近几年胆管损伤也成为胆外科常见的病因[3]。胆管损伤的机率也大大的提高,胆管损伤的患者在选择手术的时间上也将成为术后效果良好的重要前提。本次通过对80例损伤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来回顾研究,分析讨论手术时间与手术效果的密切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2015年在本院治疗的损伤性胆管狭窄患者80例为对象。根据本组80例,患者在手术前出现梗阻性黄疸的时间一般为2~174h,平均时间是63.1h,我们通过B超CT扫描检查都显示上端肝外胆管以及肝内胆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两组的患者都经过PTC或ERCP确认了胆管狭窄的位置和程度。经过手术再次确认胆管损伤部位在胆总管的有15例,胆管损伤部位发生在胆总管和肝总管交汇处的有20例,胆管损伤部位发生在肝总管的有35例,损伤部位发生在左右肝管交汇处的有10例。80例患者都是胆道瘢痕狭窄,其中有5例是完全闭塞。损伤时间3个月以内的是一组,损伤超过3个月以上的是另一组(见表1)。

1.2方法 80例患者全部都是经过肝门部胆管整形胆管空肠γ型吻合术、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带蒂组织瓣修复术手术来修复,决定手术的判断方式[4]都是根据影像学及手术探查,依照胆管的狭窄部位、长度、局部的炎症和瘢痕的情况来选择手术的方式。我们在手术后随访1~10年里的两组手术患者都没有出现死亡(见表2)。

1.3手术效果评价的准则 ①优:全身没有症状或者偶尔出现轻微症状,能恢复正常工作。②良:有时候胆道有轻度感染症状,在进行保守治疗后能迅速得到控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③差:反复腹痛、反复发热以及黄疸等胆道感染,已经不能工作或需要再次手术。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的时间与效果 我们根据再次需要胆道修复的手术时间,以胆管发生损伤前后3个月为界限将两组患者的病因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发现3个月内的患者在手术后3h的血清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下降率明显高于3个月后再手术的患者,3个月后手术后的并发症也明显高于3个月内的(见表3)。

3 讨论

现在随着影像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给患者检查时出现了能更准确确认病因的设备,像PTC或ERCP的出现它们能够在胆管损伤时准确的确认胆管狭窄的位置和部位,而B超和CT的扫描检查都能看出上端肝外胆管和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给再次手术前带来了更多的成功保障,也给患者减少多次病因探查的伤害。

本次在80例患者分析探讨中可以看出,任何外伤或者医源性[5]的破坏都会造成胆管损伤,医源性损伤是胆管手术中常见的胆管损伤。本组比较可以看出3个月以内的患者在发现并及时修复的患者全身几乎没有症状,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工作的状态;3个月以上发现修复的患者会出现腹痛、寒热、黄疸的症状,甚至严重的情况都需要再次手术才能恢复,给身体带来再次伤害,影响正常的工作。3个月以内的患者在术后的血清蛋红素也明显的高于3个月后再手术的一组,3个月后手术的患者并发症也明显高于3个月内手术的患者。以上对比的数据也验证了胆管狭窄的患者发现早期进行手术的效果、成功率要高于后者。

本次分析探讨中可以看出胆管狭窄采用的三种手术方式也会在手术中产生不同的手术效果,在比较中可以看出最占有优势的是胆管空肠γ型吻合术。这种吻合术的效果在以上数据中可以清楚看到,因此也成为胆管狭窄手术修复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在随后1~10年的回访里也可以看出这种吻合术的安全率。其它两种的方式的选择则是要根据患者的病因情况去决定,效果也因患者全身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胆道系统的损伤在外科疾病中也成为经常出现的病症之一。而胆管的损伤也多数源于医源性的损伤,因此患者在能准确确认自身病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手术时间和手术,给自己带来也是最好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胆管狭窄手术的时间与手术的效果能给患者带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都有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黄志强,黄晓强,宋青,等.黄志强胆道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61-366.

[2]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55.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胆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3 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2):81-95.

[4]黄强,刘臣海,王成,等.医源性胆管损伤一期修复的新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3):28-230.

[5]张好春,罗丁.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与手术时机[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9):641-643.

编辑/赵恒德

猜你喜欢

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关系
PDCA循环在缩短宫外孕患者抢救时间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作用研究
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
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效果
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观察
自制套筒在CO2激光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