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2016-11-19蔡昭强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呼吸内科

蔡昭强

摘要:目的 研究呼吸内科病房院内部真菌感染的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接收的80例呼吸内科真菌感染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真菌感染类型、基础疾病、患者个人情况、发病诱因、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研究。结果 基础疾病继发感染是肺部真菌感染主要影响因素,以白色念珠菌比例最高(73.75%),感染诱因以长期应用激素(81.25%)与抗生素(57.5%)为主,患者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升高,年龄≥60岁以上患者是高危群体。结论 呼吸内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加强临床诊疗研究有助于预防并控制感染因素,做好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关键词: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感染诱因

真菌感染作为近年来发生率较高的病症,多出现在年纪较大、抵抗力差及实施大型器官移植手术患者中,对于患者个人的生存质量、预后与康复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1]。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作为典型并发症,真菌感染与病房环境不安全因素多、群体免疫力低下、抗生素滥用等诸多因素有关。本研究分析了呼吸内科病房院内部真菌感染的情况,临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接收的80例呼吸内科真菌感染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感染诊断依据,确诊为腹部真菌感染。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8.2±5.3)岁。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临床基础资料进行研究,包括患者真菌感染类型、基础疾病、患者个人情况、发病诱因、治疗效果等,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治疗以综合治疗+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

1.3疗效评价 治愈+好转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肺部感染症状改善效果显著,阴影完全吸收;好转:感染症状有所改善,存留少部分阴影;无效:不符合以上两种判断指标或者病情恶化、进展者。

1.4统计学分析 临床数据处理均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患者临床基础疾病、真菌种类、感染诱因、年龄分布、疗效分析见表1。结合表中数据来看,患者基础疾病中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例较高(70%);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比例最高(73.75%)最为典型;感染诱因以长期应用激素(81.25%)与抗生素(57.5%)比例最高;患者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升高,年龄≥60岁以上患者是高危群体,感染率为75%;患者治愈率51.25%、好转率41.25%、无效率7.5%,总体治疗有效率92.5%。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作为临床预防、治疗工作重点,是我国医疗卫生备受重视的一个领域,呼吸内科本身由于感染源多、人流量大成为了感染性疾病预防监控的重点科室。临床报道显示,呼吸内科中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达50%以上,是患者机体与真菌共同作用结果,受个体免疫力、外界感染源、真菌致病性共同影响干扰患者治疗与康复[2]。本次临床研究中患有各类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率较高,这意味着基础疾病继发感染是主要影响因素。导致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为长期应用激素与抗生素,另外合并糖尿病也是易感染因素,这对于此类患者免疫力低下、全身多器官受累等有一定关系[3]。

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结合本次研究来看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由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多数为继发性感染,在X线表现与早期症状上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误诊为各类肺部原发性,因此在预防与控制方面有一定难度。肺部原发性疾病诊断多以患者肺部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有无发热现象及肺部浸润影像学等为主,继发性真菌感染诊断依据不足,因此容易出现误诊,对于长期应用激素、抗生素治疗或者合并有糖尿病患者要重点予以分析,配合影像学检查、真菌培养检测等结果以便做出详细诊断早日确诊并实施治疗[4]。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一旦确诊要立即实施针对性治疗,结合患者基础性疾病、症状、体征等选择合理药物,比如伊曲康唑、二性毒素B及氟康唑等三唑类药物抗真菌效果、耐药性表现均显著优于咪唑类药物,二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配合使用协同效果更佳,是临床真菌治疗药物首选,不过由于此类药物对患者肝脏、肾脏等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要严密观察临床不良反应,减轻对患者机体损害,便于及时更换治疗方案[5]。

考虑到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滥用对真菌治疗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加强关注感染患者病情危重进展情况、气道开放及呼吸道损伤等,着重对呼吸病房院内环境进行管理,做好细菌病菌消毒处理,严格控制各类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与治疗时间,做好感染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尤其是对高危群体老年患者,要积极提升个人免疫力,积极使用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并补充维生素,帮助改善症状体征与预后,配合积极休息与适当锻炼实现治疗、预防双重目的,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血糖控制,临床治疗中减少侵入性操作,以预防真菌感染。对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要做好预防、治疗与控制,针对感染诱因加强控制,减少医源性感染因素,对患者积极实施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提升机体免疫力,对于诱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要加强预防,做好病房环境保护、患者个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与家属护理,加强连续性监测,通过X线片、血甘露聚糖测定等及早确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为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切实依据。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加强临床诊疗研究有助于预防并控制感染因素,做好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倩,姜浩.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188-189

[2]余卫林.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170:148-149

[3]杨雅萌.呼吸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4):485-486

[4]李由.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50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3:386-386

[5]刘洪玉.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治疗分析[J].今日健康,2014(6):103-103

编辑/周芸霏

猜你喜欢

呼吸内科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睡眠护理对呼吸内科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护理探讨
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护理探讨
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