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

2016-11-19樊会军刘岩司丽亚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诊断

樊会军 刘岩 司丽亚

摘要:目的 探讨侵袭性垂体瘤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72例,均为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侵袭性垂体瘤住院治疗患者,72例患者均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记录肿瘤的大小、信号强弱和位置,同时还应观察肿瘤的生长的方式,判断肿瘤的侵犯程度,将其与医师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50例肿瘤强化后边界清楚,成像较均匀,22例强化后肿瘤成像不均匀。侵袭性垂体瘤所累及的周围组织与医师术中所见情况基本相符,相符率为92.31%。磁共振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形状、出血坏死及部位符合率分别为88.89%、91.67%和94.44%。结论 磁共振可作为侵袭性垂体瘤的首要诊断方法,它能清楚反映垂体瘤的侵袭特征,为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侵袭性垂体瘤;诊断

垂体瘤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可被分为三类,分别为侵袭性垂体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IPA)、非PIA和垂体癌。PIA是一种交界性肿瘤,介于良、恶之间,瘤体常侵犯周围结构,呈腺瘤结节样生长。临床上,IPA具有容易坏死、手术彻底切除难、术后易复发及出血的特点,患者的症状有恶心呕吐、视力下降和头晕等[1]。由于内镜难以通过IPA,因此很难将其进行彻底切除,常需借助经蝶窦入路,进行更为深入的切除手术[2]。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广泛。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72例,均为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PIA住院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PIA,经MRI检查和蝶入路手术。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为25~79岁,平均年龄为(45.21±5.62)岁;初诊者58例,复发者14例;病程6个月~17年,平均病程(5.85±1.92)年。

1.2方法 使用飞利浦Achieva 1.5T超导扫描仪对72例患者行MRI增强及平扫检查,分别行横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增强扫描采用SE序列T1WI,平扫采用SE序列和FSE序列的T1WI及T2WI进行。给予患者静脉注射Gd-DTPA0.1 mmol/kg,将此作为对比剂。

1.3观察指标 记录肿瘤的大小、信号强弱和位置,同时还应观察肿瘤的生长的方式,判断肿瘤的侵犯程度,将其与医师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进行分析对比,同时还需测量冠状位上肿瘤的最大直径并记录。

2 结果

2.1 MRI成像特点 通过对患者行MRI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肿瘤大小平均约为29mm×22mm。其中,经MRI增强检查后肿瘤边界清楚者50例,均匀成像,MRI信号特点呈等T1长T242例,等T1等T2 6例,长T1长T22例;22例强化后肿瘤成像不均匀,10例见短T1长T2信号并发出血,12例见液化坏死区伴有长T1长T2。

2.2术中所见与MRI成像显示情况比较 72例患者经纵裂入路手术22例,经口鼻蝶入路手术50例。经MRI观察发现,PIA所累及的周围组织有第三脑室、视交叉和海绵窦等,MRI检查发现的上述累及组织与医师术中所见情况相符率为92.31%。见表1。

2.3术后病理与MRI表现诊断比较 经术后病理诊断,72例患者均被诊断为PIA,MRI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完全一致。其中,磁共振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形状、出血坏死及部位符合率分别为88.89%、91.67%和94.44%。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垂体瘤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是人类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起源于垂体前叶鞍区[3]。垂体瘤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可被分为三类,分别为PIA、非PIA和垂体癌。PIA难以通过手术进行彻底切除,它会破坏和侵犯周围正常组织,且具有多方向生长的特点,是导致垂体瘤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4-5]。目前,显像方法方法中,评价垂体肿瘤最好的方法是MRI,它在很大程度上将垂体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和检出率提高了。

PIA的MRI信号特征为T2WI多为高信号,T1WI多为等或稍低信号,当瘤内合并坏死时呈长T1长T2信号,瘤内出血时呈短T1长T2信号。MRI强化后,肿瘤边界更清晰多呈均匀,出血坏死者多不均匀,对肿瘤周围的侵犯情况能进行有效观察。由于鞍隔的阻力小,肿瘤可以通过鞍隔孔向上突入鞍上池,因此PIA侵犯最多见的是向鞍上侵犯,当肿瘤长大到某一程度会侵犯和压迫第三脑室和视交叉。本研究中,垂体瘤侵犯第三脑室有32例,侵犯视交叉有24例。PIA影像学显示"腰征",这是由于受鞍隔孔径限制其大小,鞍隔部形状小,而在鞍隔上、下不受限制,体积较大造成的,此征象可以作为诊断鞍内肿瘤向鞍上侵犯的重要依据,提示肿瘤穿越鞍隔孔生长。但是,很难鉴别单纯的压迫与海绵窦轻微受累,而只有当肿瘤组织包绕颈内动脉与海绵窦外壁两者之间出现异常信号时,我们才认为海绵窦被侵犯。本研究分析了44例PIA患者,发现侵犯海绵窦发生率的MRI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符合率为100.00%。本研究72例患者中,所以患者均被MRI确诊,与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PIA的结果一直,相符率达100.00%。磁共振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形状、出血坏死及部位符合率分别为88.89%、91.67%和94.44%。与多数文献报道相似[6]。

MRI是诊断PIA的最佳方法,且简单方便,它对PIA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对术前医师正确评估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肿瘤的生长特点,指导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作华,钱雯,宋济昌,等.磁共振成像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31(9):417-419.

[2]陈会平.磁共振成像对垂体瘤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3,6(5):30-31.

[3]傅迎霞,柏根基.侵袭性垂体瘤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0):201-202.

[4]李杰,王汉东,杭春华,等.术中磁共振成像在大型侵袭性垂体瘤手术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6(2):49-51.

[5]罗文军,郭伟,罗甜,等.侵袭性垂体瘤的MRI诊断与影像学特征[J].现代肿瘤医学,2014,90(22):2724-2726.

[6]林亚南,程敬亮,白洁,等.非典型侵袭性垂体瘤的MR表现及误诊分析(附20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12(9):59-60.

编辑/周芸霏

猜你喜欢

磁共振成像诊断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