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脑血栓形成)

2016-11-19蔡雄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脑血栓中风中西医结合

蔡雄辉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7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部所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脑血栓)形成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观察两组在不同用药治疗方案干预下临床效果方面的差异,同时比较在不同方案实施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7例患者达到有效及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21例患者达到有效及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为70.00%(21/3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5.56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100/s)检出水平为(4.5±0.3)mPa·s,血浆黏度(100/s)检出水平为(1.6±0.2)mPa·s,血细胞比容检出水平为(0.4±0.1),总胆固醇检出水平为(4.3±0.6)mmol/L,甘油三酯检出水平为(1.5±0.3)mmol/L,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检出水平为(2.4±0.3)mmol/L,以上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脑血栓形成)疾病的临床价值确切,对提高临床疗效有可靠的价值,同时在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方面的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风; 脑血栓; 气虚血瘀型; 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4-0034-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19

脑血栓是临床典型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病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1-2]。近来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单纯用西医治疗缺乏根治性疗效,对部分患者的疗效不够积极。因此尝试在西医基础之上联合中医组方干预,以巩固疗效,优化临床价值。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本研究纳入2014年7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部所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脑血栓)形成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4年7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部所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脑血栓)形成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0~66岁,平均(55.2±2.6)岁;急性期患者20例,恢复期患者1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65岁,平均(54.8±2.9)岁;急性期患者22例,恢复期患者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中纳入30例患者实施单纯西医治疗。用药方案为: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用药剂量视情况在250~500 ml,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50 ml 5.0%葡萄糖注射液+40 ml参脉注射液;250 ml 5.0%葡萄糖注射液+0.5 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以上用药频率为1次/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中纳入30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方案同对照组用药标准。中药方案为自拟中药组方,组方构成包括:120 g黄芪,30 g山楂,24 g丹参,20 g葛根,15 g赤芍,15 g川牛膝,10 g川芎,10 g桃仁,5 g红花,10 g地龙,15 g桑寄生,10 g归尾,10 g水蛭,15 g川断,30 g银杏叶片。以上组方经加工研磨成细粉,分装至5粒胶囊中,口服给药,用药频率为1粒/次,3次/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在不同用药治疗方案干预下临床效果的差异。评价标准为:(1)当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病症表现完全消失,语言恢复,生活可自理,患侧肢肌力恢复至Ⅵ以上时,判定为治愈;(2)当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病症表现明显缓解,语言基本恢复,基础生活可自理,患侧肢肌力提高Ⅱ以上时,判定为显效;(3)当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病症表现有所改善,语言以及生活能够有所提升时,判定为有效;(4)当患者经治疗后仍未达到以上标准时,判定为无效[3-4]。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同时比较在不同方案实施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全血黏度(100/s),血浆黏度(100/s),血细胞比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统计学处理期间可信区间取值9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27例患者达到有效及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21例患者达到有效及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为70.00%(21/3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5.563,P<0.05),详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中风脑血栓是心脑血管常见疾病之一,脑动脉管腔的狭窄与堵塞是形成本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此因素影响,导致受体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减少,相应的动脉供应区会出现脑组织供血减少的现象,动脉内膜附着血液有形成分,最终诱发脑血栓[5-8]。在脑血栓病情发展至一定程度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的丧失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30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27例患者达到有效及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21例患者达到有效及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为70.00%(21/3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5.563,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方案对中风脑血栓患者的干预价值确切。在西医基础用药的同时,中医给予自拟组方,方中水蛭具有破血祛瘀的特点,能够阻止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的作用,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并促进高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丹参则有抗凝之效,将其与山楂、归尾、赤芍等配合应用,能够降低血液黏度,对红细胞比容起到调节功效,同时兼顾抗炎、降血糖、降血脂的价值;葛根入药后其中的葛根素以及葛根黄酮对脑血管有扩张价值,对增加脑部血流量,降低颅内压有促进作用;桑寄生则发挥改善脑细胞活性水平的价值,配合红花、地龙等能够起到通阳化气的目的;川牛膝则性善下行,可活血祛瘀,强筋壮骨,且有平稳的降压作用,同时配合银杏叶片,能够在降低血脂的同时改善脑部血管痉挛,综合价值确切。

综上所述,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脑血栓形成)疾病的临床价值确切,对提高临床疗效有可靠的价值,同时在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方面的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颖颖.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应用于脑血栓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9):1155-1156.

[2]韩芸鸿.关于脑血栓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9):245-246.

[3]徐世泉.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5):81-82.

[4]徐进华,丁萍,罗玉韵,等.中风恢复期中西医综合治疗临床路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1):986-988.

[5]王立新,蔡业峰,郭建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2):195-199.

[6]李立军,单海燕.中风中经络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路径在优质化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2012,34(5):768-769.

[7]杨海发,叶少荣.中药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法联合西药综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462-463.

[8]史会敏,李俊青,张青川,等.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中风所致肢体痉挛肿胀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170.

(收稿日期:2015-10-02)

猜你喜欢

脑血栓中风中西医结合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睡前一杯水可防脑血栓
中风后偏瘫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