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意识培养例谈
2016-11-19童艳华
童艳华
好的考题总是暗藏玄机,读懂了命题人的玄机,就明白了命题意图,抓住了答题的关键。这样,我们的答案才可能是“体制完备,无懈可击”。
“题”,《说文解字》上解释为“额也”。一个人的额头,是标志性的。于是“题”又引申为“标志”。顺着“标志”的意思,进一步引申为“题目”。语文考试中所读之“题”,从广义上包含了考试卷面上所有的文字、图片等信息;从狭义上,专指题干。本文所述的“读题”,专指研读题干。高考命题专家对题干的设置是颇具匠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是经过打磨的。题干除了表明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外,还提示答题的方向、角度、范围,甚至题干中的语言本身就是答案的一部分。可见读懂题,是做题的关键。
例1 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2015全国课标卷)
分析 题目共两句话,第一句概括分析了小说中主人公三处流泪的细节描写,第二句紧承第一句提出问题。问题有二:一是“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二是“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具体分析的对象是什么呢?当然是分析题干第一句指出的三次流泪不同的原因,不同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效果”,有两个关键词要注意——“这样”和“效果”。“这样写”的含义:相同的细节(流泪)出现在小说不同处,但描写不同。“有什么效果”提示我们思考小说细节描写带来的表达效果。我们可以从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对推动情节的作用、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等角度答题。
示例 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这次背后是对丈夫斤斤计较、不明事理的气愤与不满;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这次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读题,从本质上讲是我们对试卷命题的理解,是透过试卷文字与命题者进行对话。只有通过题干读懂了命题者的意图,答题才有针对性,答案才准确。
如何读懂出题人的命题意图呢?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训练。
[关注概念,调动知识储备] 语文试题的题干含有很多概念。以诗歌鉴赏为例,统计2015年全国18套高考试卷,考查了这些概念:描写的角度(全国卷、浙江卷)颔联、以声写声的写法(北京)、颈联的艺术手法(天津)、词牌(上海)、写景艺术(江苏)、虚实结合(安徽)、艺术表现(安徽)、表达效果(重庆)……这些理论术语提示答题的方向及必要的理论知识。读题时,我们要紧扣题干中的概念,调动知识储备,回忆答题格式,迅速组织答案。在思考概念的含义时,要适当辨析,不要混淆概念。如“人物的形象特点”不同于“人物的性格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而形象特点除了以性格特点为中心外,还要把身份、地位、职业等考虑进去。又如“描写景物的角度”不同于“描写景物的方式”,也不同于“描写景物的作用”。
例2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分析 题目中涉及“描写景物的角度”这个概念。描写景物的角度有时空角度、感官角度、表现手法角度,还有正侧面、动静、哀乐、虚实、对比、想象、白描等角度。厘清了这些,我们便能更快地进入答题程序。
示例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看,作者此时尚处于去边塞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明确限制,找准答题角度] 好的题干包含丰富的答题信息,也包含了答题限制。这些限制包括阅读区间、思考角度、答题范围等。比如有的简答题中明确指出答题区间,如“分析颔联”“划线句子”“与上下文”“请结合全文”“请联系实际”,又如有的仿写题常明确要求用“比喻”“排比”等特定的修持手法,甚至明确规定了仿写对象。我们只有挖掘出这些限制和信息,理清它们的显性和隐形的限制,才能有的放矢。下面以简答题中控制思考方向的语言为例作说明。
例3 作为说明文,本文的语言除严谨准确外还有其他特点,请举例分析。(2015年高考上海卷)
分析 设问的角度为“本文的语言特点”,且限制为“除严谨准确外”“举例分析”。限定语既是限定,也是引导,引导我们从语言风格方面思考。结合题干和文本,可以判断语言风格应该具有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特点。
示例 本文语言还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如文中多次使用设问,使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思考逻辑关系,明确答题方向] 题干的要求是显性的,也是明确的。选择题中常出现“请选择符合/不符合文意的一项”“请选择使用错误/正确的一项”“请选择理解最准确的一项”等。为此,我们要注意基本逻辑要求,必须细心、集中注意力,不能犯基本逻辑错误——要求选正确的选项,却选成了错误的;要求选错误的选项,却选成正确的。
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问题的逻辑形式。从题干看,客观题的考查形式一般是判断对错,简答题的形式较为多样。简答题在题干中通常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意义”“如何形成的”“如何表现的”“如何刻画的”“请予以概括”作为引导词。不同的引导词语,要求答案的组成不同。问“为什么”,答案就是原因;问“是什么”,答案就应该是归纳性质的。从题干中,读出问题的逻辑形式,我们的回答才能一针见血,紧扣要点得分。下面以“如何……”的问题形式为例作简单说明。
例4 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015高考全国卷)
分析 “如何……”可以是“如何理解”“如何表达的”“如何塑造的”“如何形成的”等等。“如何”是疑问代词,有“怎样”的意思,也有“怎么、为什么”的意思。如果是“怎样”的意思,那么答案就要包含运用了什么方法、什么技巧等内容;如果是“为什么”的意思,那么答案就要回答原因。
要回答“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弄清题干内在的逻辑:传记文学观不是天生的,是外部或者内部促使他产生了这样的文学观。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什么?形成这个文学观的过程是怎样的?是什么使他有了这个文学观?“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结果,我们的答案是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示例 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②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③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