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磐安县凿纸花技艺及传承发展困境研究

2016-11-19陈晓芳

艺苑 2016年4期
关键词:流程困境特色

陈晓芳

【摘要】 磐安县凿纸花技艺可凿各式神像、花鸟走兽和几何纹样,其成品或精美或粗糙,多用于装饰龙灯、人物花灯、大凉伞等民俗物品。本文在介绍凿纸花技艺流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繁简结合、应用广泛、平朴乡土的特色,并认为凿纸花的图案和用色体现着民众辟邪趋吉、保佑安康的祈福心理,寄托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在人们普遍追求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凿纸花技艺的传承发展面临民俗活动活力减弱、传承发展缺少动力、塑料花灯抢占市场和民间官方缺乏关注的困境。

【关键词】 凿纸花;流程;特色;困境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磐安县隶属浙江省金华市,地处浙江省中部,位于东经120.17′—120.47′、北纬28.49′—29.19′之间。它东临天台,南接仙居、缙云,西连东阳、永康,北邻新昌。县境处天台山、括苍山、会稽山和仙霞岭的发脉处,也是钱塘江、瓯江、灵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1)从境内的文化遗存看,早在新石器时代在磐安这块土地上就已有繁衍生息的痕迹。四千年来,大山深处的磐安人民缔造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其中就包含不少精湛的民间工艺,凿纸花技艺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孕育而生的。

凿纸花又称“凿花”或“凿刻纸花”,是在民间剪纸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变异形式,“凿”在这里是指刀刻镂空之意。凿纸花可凿各式神像、花鸟走兽以及几何纹样,成品或精美或粗糙,多用于装饰龙灯、人物花灯、大凉伞等民俗物品。关于磐安县凿纸花的历史渊源本地无文献记载,而当地民众则认为起源于明代。从古至今,凿纸花技艺历经时空流变,目前仍分布于磐安县各乡镇,其中以大盘镇小盘村所掌握的技艺为最佳。2009年5月,磐安县凿纸花技艺入选金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传统技艺类。2012年2月,金华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凿纸花技艺传承人孔晓青凭借精湛技艺入选。

二、磐安县凿纸花技艺及其文化内蕴

凿纸花以凿为主,以剪为辅,主要工具是四十余种型号不同的平凿、圆凿,除此之外还有刻板、锥子、剪刀、小铁锤等辅助工具,其主要制作流程如下:

(一)制作流程

1.取纸

凿纸花用纸一般是具有一定硬度和光泽的蜡光纸。纸张要求薄,以便多刻几层;纸质要求细腻,使得刻出的图案线条更加流畅,同时也更方便刀的移动;纸张要有韧性,拉力强,在拆分、粘贴的过程中不易被撕裂损坏。在纸张色彩方面,多选择红色、黄色、青色、绿色。

选择完纸张之后就是裁纸。纸张大小通常根据具体应用物品的平面面积来确定,把它们裁剪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将裁剪好的纸张平铺叠放,叠放的纸张数量不定,但一般不超过12张一沓,接着用线穿好固定或用订书机固定好一沓纸,放置待用。

2.画样

通常在纸张背部进行画样,如图案复杂则需详细画图,如图案简单则只需画出基本对角线。图案一般为各式神像、花鸟走兽以及几何纹样,样式多为祖传,也有少数新创造。以花灯制作为例,上部图案大约有二十多种,多为花鸟,有时为龙凤;中部图案约有十余种,主要是一些几何纹路,如十字纹、鱼鳞纹等,较少出现人物花鸟等有形物体;下部图案则较为简单,种类大约为五、六种,一般是通过线条拼成的花草图案。

3.凿刻

凿刻是凿纸花的关键步骤,也是最考验艺人技术的环节。该步骤中艺人们用刀片锋利、宽窄不一、型号不同的平凿、圆凿,在画好样的纸上进行凿刻。凿镂直线,采用三角斜口凿刀;凿镂曲线,或由直线到曲线的过渡转化时,采用三角弧口凿刀;尖口凿刀则起到“针法提示”作用,引针定稿如绘画草图。

凿刻时,握刀要正,使刀始终与纸面保持垂直;走刀要稳,运用右手手腕力量平缓推进,并用左手食指紧按刀起刀落处,以免拔刀时带动上层纸片,凿刻顺序一般是先大样后细节;用力要均,一刀即可凿透一沓纸,同一处不得重复用刀多次。刀法要稳健,工整细腻,线条流畅,抑扬顿挫,走刀运气,一气呵成,如此凿出的纸花才会整齐光洁,且有浮雕般的肌理效果。

4.压平

仔细检查纸张正反面,确保凿刻完所有部位后,将一沓凿好图案的纸一张张进行拆分,然后用重物压平整,到此凿纸花工序便全部完成。

(二)工艺特色

1.繁简结合

凿纸花艺人们在造型构图时通常运用点、线、面三种简单的形态要素进行合理的布局,“圆”“尖”“方”“缺”“线”就是基本构成要素,如运用圆点、月牙、柳叶、水滴、鱼鳞等点状符号概括眼睛、花蕊、羽毛等。且因大道至简,技术娴熟的手艺人们往往能做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发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对称、对比、重复、疏密等形式法则构成或简单或复杂的造型图案。繁中求简,简中见繁,不仅凸显了繁简结合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形成了纤细灵秀、玲珑清丽的艺术风格。

2.应用广泛

凿纸花是当地许多民俗物品制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少了这一环节便会影响成品的品质。凿纸花作品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因此应用广泛。在当地,多在舞龙灯、赶茶场等重大民俗活动中用于装饰花灯、大凉伞等民俗物品,同时也会在婚丧嫁娶、祭祀等事中运用。总体来说,凿纸花作品多是搭配其他物品,充当装饰品的角色,很少单独使用,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应用比较灵活和广泛。

3.平朴乡土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发展,都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特征。磐安县凿纸花技艺产生于偏僻的大山村落,出自普通百姓之手,从它的孕育到应用,都具有平朴乡土的特性。

凿纸花所用的凿刀,出自民间艺人之手,他们利用废弃的钢锯片、雨伞骨等加工成型号种类不同的凿刀,其形简朴,甚至看起来有些钝拙,却轻薄锋利,且有很好的韧性,很是实用。技法也朴实无华,就是利用简单的点、线、面来构成变幻多样的图案。造型图案更是受山区粗放生产方式的影响,有着大山的粗犷,并不时刻追求细节。普通的工具、简单的技法、朴实的图案,其所成工艺品不能称之为精美,倒也平朴纯正,散发着乡土的芬芳。

(三)文化内蕴

凿纸花技艺根植乡土民间,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它的诞生与发展并不是偶然,始终与当地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受特定文化的影响,同时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1.图案寓意

凿纸花的图案以传统的民间吉祥图案为主,按类型可分为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三种。其中动物类多用龙、凤、鸳鸯、喜鹊等(图1),寓意喜庆;植物类多用兰花、莲花,取意温良吉祥;几何纹样的种类则较为多样,最常用的是万字纹——卐,用“卍”字四端向外延伸形成连锁花纹(图2),常用于花灯灯身,寓意绵长不断和万福万寿。除此之外,还有鱼鳞纹、十字纹和古钱套等纹样。凿纸花的图案虽种类繁多,但均体现了民众辟邪趋吉、保佑安康的祈福心理,这些手工艺品并不只是单纯的文化产品,它们还寄托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用色寓意

中国人对色彩总是加以诸多描述、总结和附会,用色自然带有主观意识并受文化底蕴影响。刘熙在《释名》(卷四)中指出:“青,生也,象物生时之色也;赤,赫也,太阳之色也;黄,晃也,晃晃日光之色也;白,启也,如冰启时之色也;黑,晦也,如晦冥之色也。”(2)人们从自然万象中获得这五种基本色相,将其视为五种“正色”,并赋予吉利祥瑞之意。中国传统的五色观影响着民间美术的色彩运用,许多民间工艺品用色均以五色为主,凿纸花则是多用青、红、黄、白四色彩纸。

凿纸花的常用色为红色,如在元宵舞板凳龙所用的花灯制作中,灯身部分均用红色,配合具有象征寓意的几何纹样,寄托着人们希望来年日子红火、家中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传达着祝福和喜庆的情感。而其他三色则多用以点缀,在当地本土观念里,黄色是高贵的色彩,象征权威,因此多用于顶部;绿色代表生机,常用于凿刻植物,寓意未来生活充满勃勃生机。因此,凿纸花色彩的运用受民众的主观意识和民间文化习俗的影响,不仅体现着当地人们的审美趣味,同时也蕴含着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心理需求。

三、磐安县凿纸花技艺传承发展的困境

磐安县小盘村是代代相传的彩灯村,兴盛时期,全村300多户有200多人会制作凿纸花灯。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老一辈手艺人的故去,凿纸花技艺正逐渐走向没落。

通过对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孔晓青的采访,我们了解到,现在将这门手艺坚持下来的全村只有他一人。虽然他平时在外务工,但逢年过节还是会回家操持手艺。他学习掌握凿纸花技艺是家族世代传承的结果,可向上追溯三代,其祖父孔木年传于其父孔庆水,再由其父传授于他。现在,传承人孔晓青为了确保凿纸花技艺继续传承下去,计划将其传授给儿子,但儿子表示对其并无兴趣。面对令人堪忧的传承境况,我们不禁要思考造成如此尴尬境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田野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解答疑惑。

(一)民俗活动活力减弱

民间工艺源于民间,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其创造、传承和演变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发生的。凿纸花技艺以迎大凉伞、元宵节舞龙灯等民俗活动为载体,具有明显的节日依附性。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如今小盘村以及周边各村元宵节舞龙灯民俗活动中民众的参与度大不如前,舞龙灯人数逐年减少,对凿纸花的需求也就相应减少,这使得凿纸花制作规模随之缩小,原先的彩灯村也沦落到只有寥寥数人还在坚持凿纸花这门技艺。约定俗成的文化空间是民间工艺传承发展的基础,民俗活动活力减弱,作为载体的文化空间丧失,除非寻找到新的生存空间,不然想要民间工艺长久传承发展是很有难度的。

(二)传承发展缺少动力

凿纸花是一门制作流程较为繁琐的手工艺,需要极大的耐心,往往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制作完成的成品数量也还在少数。而且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要求学艺者掌握刀法精要,因此需要较长的授艺时间。凿纸花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和制作,但由于对凿纸花作品的需求有限,所获得的经济收入甚微,因此手工艺人们并不把凿纸花作为谋生手段。改革开放以前,手工艺人们普遍在家务农,即使不作为主业,从事凿纸花的时间也相对较多,然而现在外出打工成为普遍趋势,人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通过在工厂出卖劳动力来换取经济收入,灵活机动的时间相对缩减,极易造成凿纸花技艺的日渐生疏甚至遗弃。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却换不来对等的经济回报,无法带来足够经济效益的凿纸花技艺在一个人们普遍追求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升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缺乏吸引年轻学徒学习传承的动力,也缺乏吸引现有手工艺人继续从事制作的动力。投入与回报不对等,导致传承发展缺乏动力。

(三)塑料花灯抢占市场

凿纸花作品应用最多的是凿纸花灯的制作,可以说具有较为稳定的市场空间,但近些年来逐渐涌现出塑料花灯,并快速抢占市场,这对凿纸花灯的市场空间造成冲击。相比于传统凿纸花灯制作规模小、制作周期长、产量有限的不足,塑料花灯具有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因而产量大。虽然其美感不如手工制作的凿纸花灯,但基本能满足人们需要,加之其购买途径方便快捷、无需等待且价格低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塑料花灯,凿纸花灯在追求最大利润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没有竞争优势,需求逐渐萎缩,销路逐渐变窄。显而易见,随着凿纸花作品的需求逐渐减少,凿纸花技艺的传承发展也进一步受到制约。

(四)民间官方缺乏关注

在民间,作为民俗主体的民众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凿纸花技艺的价值,缺乏对它的关注,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导致传承保护自觉性的缺失,由此可见民间力量难以支撑起凿纸花技艺的传承发展。另一方面,官方政府也并未给予技艺足够的关注。地方文化部门对凿纸花技艺的资料整理和保存工作不够重视,相关资料甚少。或许这项技艺相比于乐清刻纸、浦江剪纸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并不具备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价值,但即使是一项简单的民间创造,也应得到足够的关注。如果只关注荣升为省级、国家级的非遗项目,类似凿纸花技艺这种被现代化、市场化冲击的普通民间工艺,可能将遭遇在想要保护前就已经消失的不幸。官方政府缺乏对项目的关注导致不注重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不利于项目的进一步申报,那凿纸花技艺也只能一直是一项普通的民间工艺。当不被关注进入一种恶性循环,技艺也就难免落入销声匿迹的结局。

四、结语

丧失文化空间、缺少传承动力、需求市场萎缩和缺乏足够关注是制约凿纸花技艺传承发展的困境,同时也是凿纸花技艺传承发展的现状。面对这一现状,如果想寻求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从三个维度出发采取措施:对磐安县政府而言,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积极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影像记录的基础工作,留住手艺与记忆;另一方面创办培训班,建立传承激励机制,吸引新生学徒;此外还应加强宣传报道和进行作品展示,提高社会关注度。对传承人而言,应当尝试在凿纸花的图案造型和应用途径两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对民众而言,则是应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意识,发挥传承保护的主体作用。

注释:

(1)磐安县志编纂委员会:《磐安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2)刘熙在:《释名》,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7页。

参考文献:

[1]何新闻.古风浓郁与乡土芬芳——湘西苗族凿花艺术寻探[J].装饰,2012(1).

[2]张士闪,邓霞.当代民间工艺的语境认知与生态保护——以山东惠民河南张泥玩具为个案[J].山东社会科学,2010(1).

[3]陈勤建,尹笑非.试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J].美术观察,2007(11).

[4]朱佩丽,徐卫.金华民间风俗[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

[5]陈永岗.磐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非遗集萃[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6]张江峰.孔晓青:凿纸花灯亮堂堂[EB/OL].磐安新闻网.(2012-06-15). http://panews.zjol.com.cn/panews/system/2012/06/15/015126321.shtml.

猜你喜欢

流程困境特色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一)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A Boy and His Tree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