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球”微课程的模型设计建构与实施策略

2016-11-19季惠芬

体育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微课程排球实施策略

季惠芬

摘 要:本文通过“排球”微课程模型设计建构下的内容分解、活动设计与主要建构,阐述我校“排球”微课程相应实施策略下的激趣导入、目标实施、活动设计与学习指导。以期运用微课程转变学习方式,开拓移动化、实时化、效率化、碎片化的学习课堂,促使学生更好地做课堂小主人。

关键词:排球;微课程;模型;设计建构;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28-03

一、微课程概念

微课程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在美国传统教学中兴起的“微型课程”概念。在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内容具有精炼、独立、完整特性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是微课程的雏形。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了“Micro-Lecture”的概念。国内专家将其译成微课程,自此打开了对微课程理念的阐释,对微课程教学的探索。

综合翻阅的资料,笔者对微课程的理解,即微课程是充分利用渠道的多元、快捷、随时、移动等特点,将某一特定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拆解,提炼重(难)点,使其简洁、精炼、针对性强。因隶属于课程,又具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要素,以5~8分钟精炼的微视频形式(或其他形式的多媒体微内容)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这样,庞大、冗杂的知识被多样、精简、生动的载体形式所化解,形成精炼的学习资源,以多元、快捷、移动的学习平台,打造学生自主、实时、快乐学习的广阔空间。

二、“排球”微课程设计理念的产生

体育对教师个人素养有较高的要求,除语言表达、组织教学等能力外,技能剖析、讲解、示范更缺一不可。笔者任教多年,仍深感技能教学的不足,现归纳如下四点思考:(1)传统大班化教学,存在因班级人多,教师讲解、示范无法兼顾到整体的现象。(2)无法保证关键技术要点能让每个孩子都牢记。(3)由于技术知识的枯燥,普遍反映出听不进去或记不牢靠的特点。(4)因个人运动能力的高低,技能要求呈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为学校普适性教育下升华出的精英式运动队建设,设置了障碍。

我校作为排球特色学校,如何打破排球技能教学所带来的障碍,提升教学效果,在普适性排球课程中发现精英,开展个性化教学,锤炼精英?通过对微课程的深入了解及探索,笔者设计建构了“排球”微课程模型。

三、“排球”微课程模型设计建构

1.内容分解

“排球”微课程的布局需统观整个水平段,通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合理整合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对内容进行要点提炼、合理分解,彼此内容呈现相对独立性,并做到条理清晰,富有层次,循序渐进。笔者将“排球”的内容合理分解,共分成七大部分,每个部分又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通过思维导视图(按顺时针),更清晰地展现对“排球”内容的分解与剖析(图1)。

2.活动设计

按照图1所示的“排球”微课程内容分解示意图以及相应的学习环节,设计了一系列的富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图2所示,图中各部分内容主要以微视频与实践操作的形式呈现。

3.主要建构

主要建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通过三幅示意图,可以有目的地着手准备各框架内详细内容的设计与创作,如创作富有童趣,却又有明确目标的微视频或策划知识的测试等。

四、微课程在排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从导视图可以看出,排球知识与技能分类清晰、目标明确,笔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实施。

1.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课前几分钟,以图文并茂的主题微课程直观演示单元内容的背景知识,达到激趣的目的。

比如水平一:笔者找寻相关的排球动画,截取精彩的一段。同时,再将排球起源的动画也加入进去,作为课前导入,激起学生动的渴望。课后让学生运用绘画与文字的方式来表达对排球运动的理解,学生的画反馈出很多的信息,证明他们的兴趣与所记忆的知识储存量的多少。我将这些画拍成照片,做成一个相册的微视频,让学生在本班的群共享里下载观看,学生与家长均兴奋不已。将枯燥的文字变为生动的画面,通过音、画直观进入学生大脑,反而比老师卖力表演、介绍来得事半功倍,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升了学习排球的兴趣,教师也脱离了单纯说教的苦海。激趣目的达成,学生都乐于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

2.目标实施

目标是学生需要努力学习才能到达的“彼岸”。但教师苦心制定的目标,学生无法用抽象的思维理解。于是笔者尝试将目标直观形象化。

比如:根据相应水平段的内容、目标,通过收集图片、专业视频、或直接由高一级的学生或教师自己出任演员所拍摄的视频,制作出配合文字的精简、直观的微视频,将之放置于各任教班级的群共享中。水平一的学生由于年纪小,鼓励家长进行亲子活动,共同观看;水平二、三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鼓励自主下载学习。目标直观形象了,授课也更加“水到渠成”。

通过这样的微视频,学生反响不错,还给予笔者许多宝贵的意见。如:文字的视觉冲击;背景解说编成歌谣;“高手”在民间。就地取材,寻找身边的“高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微视频,更接地气,也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活动设计

大致分为这样几个活动:

(1)技能课

对于技术要求很强的排球项目来说,要学对、学好基本技能很重要,但它又界于直观与抽象之间。如垫球技术动作,对学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手型在垫球过程中的保持。笔者曾在课上半强迫式的要求很多次,但效果均不理想。

学习排球,垫球手型很重要,学生不理解怎么办?

通过图片让学生形成记忆表象。通过正确动作的拍摄,学生观看加强记忆。再通过错误动作的演示,使学生明白错误动作的危害。图片、视频、卓别林式的诙谐解说有机结合,配上幽默的卓别林式的音乐,形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观看时不仅感受到快乐,也能明白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的利与弊。

(2)排球运动知识

过多介绍排球知识会显得苍白、空乏、无趣,也消磨了学生的兴致与耐性。笔者利用学校的趣味编程,制作了一个类似找答案通关的游戏,学生必须在问题出示的规定时间内给出答案,才能够进入下一关。游戏是学生的最爱,在闯关的过程中痛并快乐着,教师的目标达成,学生也不会感觉乏味。

(3)排球规则

排球规则在小学阶段来说,并不繁杂,了解最基本的规则即可。笔者培养出一颗富有童话色彩的“思维树”(利用思维导视图),让规则不再那么令学生感到杂乱无章,条理清晰了,学生也容易入手。再利用实践课形象记忆,规则就不会那么容易被遗忘。

4.学习指导

排球技能课在实践课上除了教师及时指导纠正外,微视频也可以成为好帮手。笔者提前将相关内容的微视频放于群共享,学生首先预设,对技能有初步的了解后,在实践时就能更好的对症下药。在课上,笔者实时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及时录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能重点关注自身某一方面的问题。课后要求学生再对照微视频进行技能知识的梳理。学生自行进行反馈,及时对比或上交对比照片、视频给笔者。这样,笔者就可以在课上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此外,笔者还制作了拓展练习内容,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学习,慢慢地就涌现出一批适合精英式教学的学生,为运动队的建设夯实基础。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这是一种正能量,是激励学生不断向前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教化教育,2013(4):88-94.

[2]周建军.体育类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研究[J].体育师友,2014(3):8-10.

[3]谭姣连,徐晓东.用视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57-61.

[4]黄兆媛.微格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7):94-95.

[5]孙万宝,翟振平.中职学校体育课程“微视频库”的实验性探索[J].运动,2014(3):121-125.

[6]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猜你喜欢

微课程排球实施策略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最复杂的迷宫